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体育舞蹈课的开设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憨 慧 廖基胜

  摘要: 本文从素质教育理论出发就高职院校体育课中体育舞蹈课程设置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并对体育舞蹈的特点与独特的教育功效进行了较详尽的论述。
  关键词:体育舞蹈 高职院校 素质教育 必要性
  
  面对21世纪的高职教育的大众化和国际化趋势,为了适应新形式、新任务的要求,现在各大高职院校都在全面进行教育体制改革,这也对高职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考和要求,加快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创设有利于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辈出的制度环境,因此,人才培养制度的改革无疑是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与之相适应,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给教育教学奠定了宽阔的视野,给高职教学提出了新概念,给体育改革提供了新空间――体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也必须相应改革,才能适应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
  
  1.高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能力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生理心理素质,使他们成为能明确理想信念,学会做人、求知、生存、健体、审美、创造、合作、共事、处理各种矛盾,并能辨别是非,成为能力强、素质高的现代大学生。随着社会对全面素质人才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发之后,为了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具有时代特性和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很多高职院校都加强和完善体育教育,并将体育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课程之一引进校园。这是一项集体育、音乐和舞蹈于一体的新型体育课程。它拓宽了体育教学范畴,扩展了体育课类型,激活了教学机制,对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诸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体育舞蹈的概述
  
  2.1体育舞蹈的含义。
  体育舞蹈是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征,在音乐在伴奏下,通过人体各环节有节奏的变化而塑造出不同难度的形体动作和造型,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技艺,达到自娱自乐和增强体质或进行竞技的一项体育运动,是体育和艺术高度结合的,并具高度娱乐性一项新兴起的体育项目。
  2.2体育舞蹈的发展过程。
  体育舞蹈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有原始舞蹈―公众舞―民间舞―宫廷舞―社交舞―新旧国际标准舞等发展阶段。摩登舞和拉丁舞风格迥异。摩登舞除了探戈外,其它都源于欧洲大陆;拉丁舞除斗牛舞外,其它都源于美洲各国。体育舞蹈的动作由简单到复杂,标准逐步改进,影响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体育舞蹈的前身就近来说是社交舞,也称交谊舞、交际舞。
  2.3体育舞蹈的分类及其特点。
  体育舞蹈既有一般舞蹈的共同特点,在处理上又独辟蹊径,有着自身的独特魅力,是具有自娱性和表演观赏性的竞技舞蹈,有独特的舞蹈语言风格,不同于其他舞种的舞蹈。
  体育舞蹈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流行于全世界的国际体育舞蹈(国际标准交际舞),共10个舞种,即摩登舞的5个舞种:华尔兹舞、探戈舞、狐步舞、快步舞、维也纳华尔兹舞;拉丁舞的5个舞种:伦巴舞、恰恰舞、斗牛舞、牛仔舞、桑巴舞。每个舞种均有各自的舞曲、舞步与风格。根据各舞种的乐曲和动作要求,组编成各自的成套动作,现代舞或拉丁舞又可组合成队列集体舞。另一部分是流行于全世界的各种迪斯科健身舞、现代交际舞和一些传统或现代的集体舞蹈。
  体育舞蹈的音乐时而激情昂扬,时而缠绵性感,时而生动活泼,时而热情奔放;动作细腻严谨,以脚法和律动为引导,自由流畅,充分展现女性线条优美和男士骠悍刚强的个性美。
  
  3.体育舞蹈与高职院校的密切联系主要体现在它的作用
  
  3.1体育舞蹈的健身作用。
  体育舞蹈作为一种有氧运动,能改善人体心血管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状态,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提高人体的工作能力。运动负荷理论和生理学实验证明:心率在110次/分以下,机体的血压、血液成分、尿蛋白和心电图等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健身价值不大;心率在130次/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接近或达到一般人的最佳状态,健身效果明显;心率在150次/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缓慢下降;心率增加到160―170次/分之间虽无不良的反应,但也无更好的健身迹象。因此心率在120―140次/分时,身体各组织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代谢状态最好。华尔兹最高平均心率为142.8次/分,探戈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42.6次/分,恰恰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45.2次/分,牛仔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72.8次/分,这四种舞蹈对健身效果明显,具有生理学价值。
  高职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教室或实训室上课,身心多处在紧张、疲劳状态。经常练习体育舞蹈,会提高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提高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提高人体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大脑反应能力,增强体质,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3.2体育舞蹈的健心作用:体育舞蹈能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远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先贤在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百病皆生于气”,“大怒伤肝,大喜伤心,思虑伤脾,惊恐伤肾”的论断。现在的高职学生往往处在学业紧张和就业压力过大的焦虑情绪中,这种焦虑长期存在且得不到很好的释放,会就会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体育舞蹈运动中,优美的音乐、动人的舞姿、欢快的群体气氛和自我身体律动,会以十分微妙的信息传递感染学生,使学生大脑产生腓肽,刺激下丘脑,进而产生愉快的情绪,诱使学生随着音乐节奏翩翩起舞,使他们的身心处在振奋和欢悦之中,暂时忘掉工作中的烦恼、紧张和学习中的压力,使情绪得到积极的调节。
  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对技术掌握从不会到会,同学间动作配合从不协调到协调,这会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另一方面,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出现技术掌握不好、男女同学动作配合失调等问题,受到同学的责难、取笑等。这些逆境教育会促使学生找出本身不足,顽强进取,突破难点,以更积极的态度完成动作要求,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客观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体育舞蹈,特别是集体舞蹈,是男女生合作的形式,它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全面发展,改变一学生的性情,使学生的心胸变得更宽阔,形成平易近人、与人为善的性格,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这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情绪健康、行为协调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都能起到促进作用。
  3.3体育舞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标准,从而引导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审美的追求愈加强烈,美育已成为当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舞蹈教育是实现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以直观的身体语言来吸引人,它并不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真、善、美,只是让学生激动、陶醉和愉快,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并使人格得以升华。学生长期受这种美的熏陶,能提高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使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和谐,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另外,体育舞蹈作为一种体育与时空艺术相结合的运动,为学生提供了发展健康、个性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体育舞蹈是多层次的结构体,是空间姿态和时间运动的完美融合。因此,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去学习自己喜爱的舞种,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培养自己的个性气质,如举止高雅、情绪稳定、热情活泼、反应灵敏等。同时体育舞蹈还能提高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创造能力,在促进个性社会化过程中发挥其积极作用,使之具有独特的质和人格魅力。
  
  4.开设体育舞蹈的社会性趋势
  
  目前体育教育正朝社会化、终身化发展。处在改革大潮中的高职院校体育应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向多学科、多方面进行探索。体育教学内容由传统向高雅过渡,这一过程是必然的。体育舞蹈正是顺应这种形势的“启动项目”。学生学会一种或几种舞,能丰富其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有利于达到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终生体育;也有利于敞开心扉,大力发展与社会的横向联系,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发展,等等。
  
  5.结论
  
  5.1学校体育舞蹈教育课程的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体育舞蹈课的开设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工作中更加有竞争力。
  5.2体育舞蹈教育不是以严肃、生硬的说教和生吞活剥的灌输方式,而应以轻松愉快、潜移默化的方式,从情感教育着手,达到教育的目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趣味性使其更容易被学生主动接受。
  5.3体育舞蹈具有很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参与者不受年龄、民族及性别的限制,且运动量为健康医疗最佳量度。而且其参与者一旦学会就很难忘记,因此从“终身体育”角度讲,体育舞蹈可算是最佳选择项目之一。
  
  参考文献:
  [1]王国华等译.国际标准舞、拉丁舞大全.北京:中国舞蹈出版社,1992,(1).
  [2]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出版社,1995.
  [3]王则珊.终身体育.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4.
  [4]张清澍等.体育舞蹈.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5]李春文.体育舞蹈教程[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6]杨怀中.大学生心理咨询研究[M].武汉人民出版社,1988.
  [7]王义道,金顶兵.文化素质教育几个问题的再探讨.高等理科教育,199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15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