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傅 曙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英语已成为十分重要的信息交流工具。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英语更显重要,同时也促进了英语的普及。近几年,英语教育走进了小学。小学英语教学如何有效地进行,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2001年秋季新编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小学英语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推动着英语的课堂教学活动从僵化的“填鸭式”教学转向为更加灵活的“引导式”教学。任务型教学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研究国内外任务教学法,分析任务教学中教师角色的新定位,明晰在任务教学中学生角色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小学任务教学课堂该如何设计。
  
  二、国内外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它强调“做中学”、“干中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习者通过完成真实的目的任务,用语言进行有目的的交际活动。任务型教学以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学生是任务的探索者、参与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因此,任务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技能,增强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模式,它的理论基础来自于Krashen“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ist Hypothesis)。勃雷泊(Prabhu,1987)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任务型教学,其理念是使学生通过运用语言技能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1989年奴南(Nunan)对交际任务设计模式进行了分析。1996年英国语言学家威莉斯(Willis)提出任务学习法理论框架。而后,人们提出了交互假设(Long,1996)、任务型学习的认知方法(Skehan,1998)、任务学习的方法论与社会文化观(Nunan,2001)。
  在我国,1997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吴旭东教授首次提出了外语学习任务的难度的确定原则。随后,中山大学夏纪梅教授分析介绍了任务型学习的理念。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任务教学法在英语教学界,尤其是小学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三、教师角色转变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是以僵硬的“填鸭式”方法为主,课堂上主要是教师“一言堂”,学生闭口听。然而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主导”变为“指导”。教师是任务型教学的设计者、监督者、参与者和评价者。
  
  1.设计者
  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课前仔细研究教材,根据每课的特点设计出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似的目的任务。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高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发展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要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设计出贴近生活的活动。
  
  2.参与者
  在任务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虽然学生是主体,但是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也需要参加到活动中充当学生的伙伴,帮助学生完成交际任务。在活动中,教师应该全身心投入,随着情景的变化而改变表演节奏。这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到师生间的平等,增加相互之间的信任。
  
  3.评价者
  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诸如表演、讨论、练习等活动让学生参加。在任务完成时,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地作出评价,并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纠正、归纳、小结、鼓励和表扬。教师的评价使完成任务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重拾信心,看到自身的价值。
  
  四、学生角色转变
  
  1.参与者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是被当作等待灌满的空罐子。而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语言和思想的探索者。在任务开始之前,学生就要积极地储备相关的知识。在任务中,学生是问题的发现者、探索者和解决者。任务结束之后,学生还需对自身作出评价和打算。
  
  2.交际者
  任务型教学要求学习者通过完成真实的目的任务,用语言进行有目的的交际活动。这就表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当交际者。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性,在课堂中传送和接受信息,通过进行两人或者小组活动来完成交际活动。
  
  五、课堂设计
  
  教师与学生的角色特点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只有通过科学的、有趣味性的课堂学习,才能获得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教学法的课堂设计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
  
  1.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任务型教学提倡在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环境中进行。因此在任务设计时,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兴趣点,把呆板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动有趣的任务,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
  
  2.真实性
  任务的设计如果不真实,就失去了交际的意义,就成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机械的操练。教师设计的任务要使问答双方存在“信息沟”,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完成任务,才能达到增强语言运用能力的效果。因此,教师设计的任务的语言和情景要真实。
  
  3.多样性
  小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喜欢新鲜事物。单一的教学设计难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形式各样的任务活动才能抓住小学生的眼球。在任务型课堂设计过程中,教师常用的有交际任务、表演任务、猜测任务、讨论任务、解决问题任务等。
  
  4.教育性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文化体现在语言之中。离开了文化,语言就失去了内容和意义。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学习英语国家文化有利于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
  
  六、结语
  
  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才智和创造力设计出新颖、有趣的任务。学生在科学的任务中可以轻松、自主地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对于任务型教学这样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灵活自如地运用这一方法还有一定的难度。而任务教学中设计的部分任务高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课堂中学生不能成功地完成任务。如何有效地开展任务型教学仍然是需要我们不断探讨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覃智玲.“任务型教学”在教学中的尝试.教育论坛,2005,(2).
  [3]Nunan,D.Communicative tasks and the language curriculum.TESOL Quarterly,1991,25,(2):279-295.
  [4]吴桂如.小学英语课堂的任务设计,零陵学院学报,2002.11,VOL2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35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