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维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既要遵循语文发展性原理、注重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又要引导学生识字、写字,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进行阅读、写作等综合性学习。即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提高感悟、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中求异,上出自己的特色。在阅读教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明晰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意义
  
  随着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角色正转变为课堂中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但是尊重主体,并不是放任学生自流,一方面,该讲的知识教师要做重点讲解,另一方面,不要一味地迁就学生。
  
  二、注重学生的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是非常有必要的,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应该放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位。只有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后,才能作进一步的分析及感悟。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课文时可采取以下三个“角色转换”,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1.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教师可提出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强化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学习中角色的不断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促使学生不断地探索知识,完善自我,挖掘创新的潜质。
  3.学生与学习内容中的角色转换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往往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思想,以及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多元化的角色,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让学生与这些角色同喜同悲,使学生内在的情感与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鸣,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得到延伸,使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得到了拓展,创新的潜质得到了开发。
  
  三、激发学生的“情”
  
  教师在激发学生的“情”时要讲究策略、转换角色,让学生设身处地进入课文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联想、想象,此外,还要联系学生生活。阅读中的表情是从句子中、词语中理解出来的,而不是强加进去的。例如,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中小女孩渴望读书的段落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文本背景,抓住重点字词,体会小女孩渴望读书、渴望知识的心情,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这样学生的感情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四、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动手时间,让学生边读边画边批注,然后开展小组交流,最后再回答,这时学生才有感知。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团体协作的能力,使学生不再沉闷地、被动地学习,而是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并“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达到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目的。
  
  五、注重教学侧重点,有技巧地引导
  
  教学过程中不要求面面俱到,但重点要突出、要有深度,不要只在面上挖坑。阅读教学不同于做练习题,不是要求学生解决所有的问题。“你知道了什么”不可少,但是中高年级更倾向于揣摩重点段落,整体感知其背景,抓重点句子。例如,在教学《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一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感受贫困山区孩子们求学的艰辛、学习条件的恶劣,然后针对小女孩那双“大眼睛”重点感悟课文的第2-5自然段,即文章的第二部分。“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两个“生怕”道出了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求。“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两个“虽然”告诉学生:小女孩的学习环境是如何恶劣。但是就是这样的条件她也渴望上学、渴望知识,非常担心会失去上学的机会。此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与揣摩,并且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训练:你还能从小女孩的照片中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然后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第三部分“大眼睛”照片所展示的魅力和第四部分“大眼睛”照片留存至今的意义。
  
  六、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理解字词句,不要脱离文本
  
  在文本对话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最重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不要长时间离开课本夸夸其谈,拓展也不要太多。有些教师在讲优质课时,虽然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在进行文本的感悟与拓展时,往往大谈文本之外的东西,脱离与文本的直接对话,这样整节课就显得空洞、不切合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时紧紧把握文本,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有价值的拓展训练。
  
  七、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人文性的渗透。如在教孟郊写的《游子吟》这一课时,让学生理解了诗句的含义后,我让学生谈谈学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并说说他们的母亲又是如何,他们想将来怎样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学生纷纷说出各自母亲是如何无微不致关怀自己的,将来要如何报答母爱。我听后,及时地加以肯定和表扬,并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他们长大以后能够真正懂得孝敬父母。这样便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了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崇高的理想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只有做到这些,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地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59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