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家庭教育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封金丽

  摘 要: 家庭教育方式和教育技巧对青少年的自我评价、性别观、独立性、学习成绩以及行为习惯有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图分析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良现状,并提出正确的教育对策,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 家庭教育 现状 对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有的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有的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差,还有些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是“小霸王”。本文试图分析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良现状,并提出正确的教育对策,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健康发展。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1.家长的表现。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发现教子方法有失偏颇,笔者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表现在:
  ①重视分数。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怕影响孩子的学习。
  ②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还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2)“顺其自然”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奈放弃。表现为:
  ①“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②“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期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评判自己孩子的失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一旦醒悟,就算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
  2.孩子的表现。
  (1)崇拜金钱。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学生手中有了钱,请吃零食,赠送礼物,请打台球、玩游戏机,花钱请人做作业、做清洁等现象也随之出现。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2)浪费金钱。调查发现,学生经济收益的主要渠道有:测验考试成绩“达标”后的“奖金”;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零钞碎票”;个体经营者的孩子还有“帮工钱”;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在学生眼里,这一切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因而浪费钱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衣服鞋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冷宫”。
  (3)流行享乐。有的学生对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细营养,穿的要新潮高档,用的要新奇漂亮。上学、放学还要请人接送;有的学生干脆用钱雇佣“棒棒”背书包;有的学生懒得走路,打的回家让父母下楼给钱,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4)唯我独尊。缺少互爱精神,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
  
  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怪圈”,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1.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庭和学校的有效良性沟通,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1)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足够的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进行教育与评价。
  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
  2.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的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就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父母应该精心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处在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
  4.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待孩子的要求,不能是一味的满足,也不是一味的拒绝。合理的,适合孩子发展的,家长不仅要支持,而且要全力支持。
  5.多培养孩子的动手和吃苦耐劳能力。多吃苦,可以培养孩子有坚毅的性格,对碰到挫折很有帮助,就会勇于克服它,而不是退缩,对以后参与社会的竞争受益极大。培养动手能力是让孩子具备克服困境的方法,不然光有毅力也只是瞎折腾,这里的方式应该是家长“多看少动”,而不是看见孩子暂时解决不了就代替做了,要让其自己思考,适当时候给点提示,能不动手尽量少动手。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为了共同的目标,教师和家长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参考文献:
  [1]范中杰.家庭教育方法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08,(1).
  [2]胡文芳.浅议现代家庭教育的社会化功能[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5).
  [3]李会龙.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促进[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95,(Z1).
  [4]吴佩杰.论家庭教育中的价值引领与青少年社会化[J].教育与职业,2007,(8).
  [5]杨瑞芬.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文化特征――源于家教案例文化角度的反思[J].和田师范学院学报,200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86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