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个性培养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由翠

  摘 要: 本文从幼儿心理学理论出发,强调应把幼儿教育与和谐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相联系,并通过对幼儿心理的分析,指出了幼儿个性培养中应注意的四个方面。
  关键词: 幼儿教育 个性培养 注意方面
  
  幼儿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质量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下一代美好人性的期望和理想,反映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同时也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发展潜力。
  古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教育要从早期开始。然而在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对后代的教育已不可能简单地按照经验和习惯来进行,必须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和规律,必须把个体的教育与和谐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联系起来。我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从出生到7岁是人生的重要时期,儿童的习惯、语言、才能、态度、情绪、是非观念等都要在此时期打好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那健全人格就不容易造就了。”事实的确如此,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年龄小、经验少、玩性大、模仿性强,最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这一阶段教育若得法,引导得当,可以使儿童的自我意识和心理素质都得到增强,并逐步形成诚实、认真、乐观、进取、负责和助人为乐等优良个性和品德,这就为他们今后一生的幸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培养孩子优良的个性和品德,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加以注意的:
  
  一、苹果先给谁吃
  
  教孩子学会礼让,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教育蕴含着一种很深的社会价值观念,它首先教会孩子眼里有他人,其次教会孩子与人和谐相处,这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通过“苹果先给谁吃”这样一个问题,从小就给儿童灌输“礼让”这样一种社会价值观念并使其逐渐形成一种行为习惯。这样教育的结果,从小的方面说孩子长大会孝敬父母,对家庭有责任感;从大的方面说,他会把国家与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待人处事都会从善。教孩子从善还是从恶,道理显而易见,但不少父母遇到此类问题时,往往会用感情代替理智,认为孩子还小,凡事应以孩子优先:饭先端、先吃;凳子先占、先坐;苹果先拿、先吃。这样就会让孩子养成自我中心价值观,凡事都要占先,眼里全无父母长辈,心里全无他人,这样的习惯既无益于家庭,也无益于社会,甚至会留下犯罪的心理隐患。所以,“苹果先给谁吃”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其实却反映着我们这个民族“礼让”的核心价值取向,它是我们民族在和谐中保持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
  
  二、原则问题不让步
  
  从个体心理发展阶段来看,幼儿时期是孩子形成最初是非观念的时期。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要通过各种适度的方式教孩子遵守规则,让孩子慢慢去感觉并体会,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但在日常生活中,有时,父母即使明显感觉孩子提出的要求是不合理的,本来也不愿意答应,但禁不住孩子的哭闹,最后向孩子妥协。在这个问题上,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观点,如果父母满足了孩子以哭闹、耍赖得到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强化奖励了孩子的不良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学会了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无理的要求可能会越来越多,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养成一种无视社会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习惯。所以,父母必须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社会存在一种规则,这种规则是不能违背的,必须遵守它。例如:电视不能无节制地看,游戏不能无节制地玩,零食、冷饮不能无节制地吃,玩具不能无节制地要。这一类问题是原则问题,原则问题是不能让步的。
  
  三、给孩子多读好书
  
  反思孩子的成长历程,我们会发现,孩子头脑中的好人、坏人、对与错等观念基本上都是在家长、少儿节目和书的影响下形成的。书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为引起孩子读书的兴趣,父母应必须注意引导的方式方法。孩子开始读新书之前,应让其看图书的封面,问他们看到些什么,要他们猜想书里是说什么的;读的时候,要深情并茂,要根据书中的人物角色,或惊奇、或紧张、或期待、或赞叹。读完了,要问孩子最喜欢书中哪一部分,或者他们希望怎样更改故事的结尾。每一本好书都像一颗优良的稻种,孩子看过后就会在心田里扎根。好书看多了,孩子的心就会变成一块生机勃勃的良田。好书能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观念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能教会孩子对美与丑的判断力,能提高他们的心理免疫力。
  
  四、向孩子表达爱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爱是健全人格的基础,爱是心理健康的阳光和雨露。孩子对父母爱的完全确认,并坚信父母永远无条件爱自己,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但中国父母有着太多中国传统的内敛性格,他们过于矜持,过于克制,不善于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和感情,不知道怎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其实,重要的不是父母觉得自己多么爱孩子,而是要让孩子更直接地体验到父母对他的爱。例如,重逢时的一个拥抱;伤心时的一个抚摸;孤独时的一个亲吻,当孩子表现出他的才能时,父母的一种期待欣赏的眼神;当孩子进步时,父母的一种惊奇、崇拜的表情,这些都是爱的最好表达方式,都会让孩子体验到无尽的幸福和快乐。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并永远快乐的孩子,他会认定快乐是一种正常的状态,他会以良好的心态对待一切,处理任何事都会乐观自信。学会向孩子表达爱是现代父母必须学会的一种能力。
  总之,培养孩子的优良个性是每个教育者都应注意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育者不仅要考虑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应该把孩子的培养与民族发展的潜力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陈幸军.幼儿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2]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3]李维.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87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