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用管理策略,提高高校教务管理效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封 辉

  教务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办学的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多元化,以及教学内容与手段的不断更新,对教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务工作必须从静态、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动态的、规范的、科学的管理模式。在新形势下,要做好高校教务管理工作, 逐步实现教务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必须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行选课制,贯彻因材施教
  
  选课制是学分制实施的基础和前提。开出足够数量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是学分制的根本和核心所在。因此,高校应优化课程整体结构,开出高质量选修课,文、理互相交叉渗透、门类齐全的系列分组选修课程或模块化课程,供学生选择;其次,积极推进本地区高校跨校选课,互认学分的进程;最后,组织、指导学生(尤其是新生)选课,在入学第一学期,教务处将其所在年级的教学计划指导书发到他们手上,便于学生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避免选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实行导师制,加强对学生选课和学习的指导
  
  导师制是高等学校实行的一种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和生活等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学制度。导师制最早起源于英国研究生教育,1872年,美国率先在本科教育中实行导师制,进而推动导师制在欧美大学本科教育中的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也开始实施导师制。导师制中导师的职责概括为以下三点:1.向学生宣传学分制及其他教学管理制度的功能、内容和要求,指导学生制订个人发展计划;2.指导和组织学生按教学计划进行选课和合理计算学分、学分绩点,并结合个人的特长和爱好选择任选课,督促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3. 通过交谈或网络等方式与所指导的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
  
  三、弹性的管理制度
  
  1.弹性学制。以教育部颁布的各专业目录中所规定的基本学制为参照,允许学生在3-8年内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分总数,允许优秀学生提前修满学分提前毕业,允许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延迟毕业,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经济、家庭、创业等情况,暂停学业,允许学生停学创业。
  2.学分绩点制。学分绩点是学生学习的量和质双重相关的量化指标,其计算方法是将学习成绩按分数高低等级折算成绩点学分,将累积平均学分绩点作为毕业资格认定、学位评定、评优(优秀学生、奖学金等)、申请辅修专业(第二学位)的依据。
  3.辅修制和第二学位制。辅修制是一种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拓宽学生专业口径,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实行的辅修制有辅修专业或辅修第二学位两种形式,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后,可在自愿选择的基础上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从而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四、灵活与严格相结合的考试管理制度
  
  与学分制密切相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学分制操作质量的就是学生的成绩考核,学分制下的考试管理充分体现了灵活与严格相结合的原则。
  1.免修、免听、间断听课制。
  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课程,本人在开课学期开始提出免修考核申请且考核成绩合格,即获得该课程学分,准予免修;学生在课程开始两周内提出某门课程免听或间断听课申请,在完成课程实验和作业前提下,可参加该门课程统一考核,成绩合格,即可获得该课程学分,但政治理论课、体育课及实践性课程不能申请免修、免听、间断听课,每学期免修、免听、间断听课的课程的总学分不得超过6学分。
  2.补考制。
  学分制下的教务管理理论上没有补考,只有重修。但实际上,由于课程安排、学生不及格人数多等限制,真正完全实施重修难度很大。所以给予不及格学生一次补考机会,补考不及格再进行重修。这样可以减轻重修课程安排上的压力,也使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复习补考,从而减轻新学期的学习压力。
  3.重修、重考制。
  经补考后不及格的必修课必须重修、重考;不及格的选修课应重修或改选;同一门课程可以多次重修、记载最高一次重修成绩;已获学分课程,可以申请该门课程的重新考核,记载最高一次成绩,从而给学生获得学分、取得更高成绩提供了多次机会。期末考试分年级错开安排,便于学生参加重考。
  4.推行试题(卷)库建设,实行教考分离。
  教考分离是学分制下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的重要保证,试题(卷)库建设是高校加强考试管理,贯彻落实教考分离的有效措施。有条件的课程要建立计算机试题库,或每次考试出几套在信度、效度和难度相近的试题,积少成多,进而逐渐形成试题(卷)库;建立严格的考试要求、考试纪律、考试管理处理体系,使严格的考试制度对学生产生威慑感,杜绝考试作弊现象。
  
  五、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1.积极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
  为促进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要对所有课程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并引入激励约束机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津贴、评奖、评优、晋升职称等利益适当挂钩。评价采用学生评价、同行教师和督察小组无记名填写评价表的方式进行。评价表由学校统一印制,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材版别等方面,每方面分解为若干指标。实行百分制记分,评价结果分四个等级:优(90分),良(80分―89分)、合格(60―79分)、不合格(59分以下)。建立评教结果反馈机制。学校教学组织部门及时将评教结果通报教师所在院系,以评促改,利于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与教训,不断充实教育基本理论,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课堂考勤制度
  学分制实施后,学生自主选课,选修课程增多,学生旷课现象时有发生。教师要加强课堂考勤。教师可以采用上课随机提问、点名签到等方式来提高出勤率。学生要严格履行请假手续,事假病假都要填写请假条,辅导员签字,方可有效,三天以上报学院及其校教务管理部门备案,建立学生个人出勤档案。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加强管理,互相监督,教学相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六、加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
  
  高校要加强校园网的建设。校园网是高校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校内外信息交流的平台。利用网络教学及网上资源可以缓解学校教学基础设施资源的不足的压力。网络工具可以把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的数据库、图书馆连结起来,形成虚拟的图书馆、教学资料数据库供学生选用。网络教学可以是实时教学,即教师、学生在同一时间进行教学活动,也可以是非实时的,即教师将教学内容及要求存放在服务器上,学生自行下载自学。学生还可以E-mail、QQ、BBS论坛、聊天室等方式与教师交流,提交作业,反馈信息。同时,不同学校的网络课程还能实现资源共享,这样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弥补当前高等学校图书资源的不足。利用网络教学,教师上网辅导的时间及学生上网学习的人数不再受限制。这样,学校通过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效监控,实现保证教学质量和促进学校教务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发展的双赢局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3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