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正确归因是促进学生人际交往成功的重要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英慧

  据统计,目前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二大重要因素便是人际交往障碍。大约40%的学生在和同学、教师、父母及陌生人的交往过程中曾经遭遇过失败的痛苦。我国的韩仁生教授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等方式对中小学生在人际交往的归因方式和倾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在同他人交往失败的时候,大多习惯于把原因归咎于别人或客观条件,而很少从自身来找原因;相反,他们把人际交往成功归因于自身的努力、能力等内部因素。加之,目前的中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里,他们是惟我独尊的“小皇帝”,考虑问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为他人着想。这样,久而久之,他们的归因就形成了一个定势,即多把自己在交往和沟通方面的行为或结果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外在因素。因而在对学生进行人际沟通、社会交际方面的教育时,我们感到工作越来越难做,效果也不很理想。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正确的归因教育是促进学生人际交往成功的重要途径。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的过程。也就是把人的行为过程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美国心理学家海德认为个体的任何行为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是内外两个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每一特定时刻,总有某一种原因起主要作用。如果我们把产生行为的原因归结于周围的环境、工作的难度或自己的运气等来自于外的东西,那么,就是外在归因;如果把其归为兴趣、动机、心境、态度、能力、努力等来自个人本身的特点,就是内在归因。
  心理学家韦纳提出,人们往往把成功和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的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并且将这四个因素从内外因、稳定性与可控性三个维度来划分:从内外因来看,努力和能力属于内部原因,任务难度和机遇属于外部原因;从稳定性来看,能力和任务难度属于稳定因素,努力和机遇属于不稳定因素;从控制性来看,努力是可控制因素,任务难度和机遇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韦纳还指出,学生对成败的归因会引起一系列的情绪反应和期望的改变:如果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原因(努力、能力),则会使人感到们满意和自豪;如果把成功归结为外部原因(任务难度、机遇),则会使人产生惊奇和感激的心情;如果把失败归因于内部原因,则会产生内疚和无助感;如果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原因,就会产生气愤和敌意;如果把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任务易、能力强)会提高以后工作的积极性;如果把成功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机遇、努力),则以后工作积极性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等等。
  中小学生之所以会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把成功归因于自身的努力、能力等内部因素,而把失败归因于他人或客观原因等外部因素,是因为这样做可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减轻焦虑,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其实,这是一种“自我防御性归因”,同时也是建立在动机需要基础上的一种归因偏差。中小学生的这种归因倾向,可以在交往失败的情况下较少地承担责任,给他们心灵上带来一丝安慰。这种归因倾向弱化了交往动机,往往导致了自我封闭,甚至不愿与他人交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应不断地进行正确的归因训练,使他们习惯于做个人倾向的内在归因,以改变学生的不良归因类型,从而提高其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成就动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和快乐地成长与学习。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在人交往方面进行正确的归因呢?
  第一,教师可利用各种适当的机会教学生学习会一定的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很多学生在人交往中,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同他人进行交往,他们希望同他人进行人际沟通,但因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和一定的方法而裹步不前。教师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可以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教会学生一些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可以请社会各界成功人士来给学生做一些关于人际交往方面的报告;也可以叫班上人缘好的学生谈谈自己在交往方面的心得体会;还可以抓住某位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良好表现当场点评,并树立榜样让其他学生效仿。
  第二,在给学生提供正确的人际交往指导时,要教会学生学会正确的归因。要认识到交往成功与失败往往取决于内外部、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的因素。教学生学会进行积极稳定的归因,克服归因过程的消极影响。消除那种将交往失败的原因仅仅只归因于外在环境或他人,或者只归因于自己笨,没有能力的内部倾向。比如,针对自卑害羞的学生,可以先私下同他交谈,了解他的归因特点,再告诉他应该怎样来认识问题,怎样看待他人行为的原因,并且鼓励他作出正确的归因方式,克服过去的归因偏差。
  第三,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人际交往归因训练。根据韦纳的理论,如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等内部原因时,学生会感到骄傲满意,会产生积极而肯定的情感和自我概念,而信心十足,面对失败时,能顽强克服困难,更好地适应生活;如把失败归因于努力或策略,会使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显示出更高的积极性,所以有利于个性健康的发展;如把失败归因于能力,学生会感到羞愧和内疚,产生否定和消极的情感与自我概念,进而产生自卑,影响其个性的健康发展。归因训练的目的就是要促使学生的不良归因倾向朝积极归因倾向转化,导致了其动机水平的增强,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正确而持久的人际交往行为,促使其个性健康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多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协同努力与配合中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合作学习中,针对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在人际交往方面出现的不和谐的因素,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去分析,找出合作失败的原因,并且让学生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针对失败的原因,进一步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合作学习中,对于合作极其成功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语言上的奖励,并且让成功者对自己和他人进行合理的归因,以强化其正确的归因倾向。
  第四,正确的归因要采取集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当某个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挫或失败时,可以同其进行单独的咨询与辅导。先让学生冷静下来自己分析原因,到底是内因还是外因,到底是因为自己所致,还是别人或者周围环境。然后针对原因,教师帮助学生加强其改变环境,或者加强其家庭教育;或者帮学生指明努力方向,不断增强学生的信心。
  总的来说,学生的人际交往圈子小,范围窄,内容比较简单,只要适当地教会学生学会正确的归因,找准交往失败的归因倾向,有的放矢地去解决问题,学生一定能够形成健全完整的人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9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