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化数学课堂环境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严立华

  摘 要: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为优化教学环境,创造和谐课堂,教师的“教”必须致力于“引导”,服务于“学”,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学 民主 创新 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教学知识的能力,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要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那么如何优化课堂环境,培养创新能力呢?本人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构建和谐关系 培养创新思维
  
  要想发挥学生最大的潜能,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心理放松,精神愉悦,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这样才能使学生思想开放,求知欲旺盛,敢想、敢问、敢说、敢做,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大胆创新,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
  如:教学《概率》时,设计题目:现要从班级小明和小华中确定一名同学参加县音乐晚会,以抛掷骰子的点数确定,游戏规则:小明和小华两个各掷一枚骰子,如果两枚骰子的点数之和为奇数,小明得1分,否则小华得1分,谁先得10分,谁就得胜。这个游戏对双方公平吗?请你们帮助解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小组合作交流,让他们各抒起见,然后教师点评,探讨解决方法,从而拓展学生思维,及时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讨论、交流中体验到平等、民主、理解信任亲情与爱护,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概率的兴趣,创新
  思维得到了培养。
  
  二、鼓励大胆设想 启发创新思维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大胆设想,再创造地学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1. 合作交流 鼓励自主探索
  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活动功能,给学生较多的讨论探索、合作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和反省,使学生在知识方面互相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善于合作,协作创新,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获得成功的快乐。例如:在学习统计初步后,让学生统计一次数学单元测试,细化各小组成绩如何,结果两个小组平均成绩一样,这时怎么办呢?教师马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经过一番讨论,学生又用方差的方法来确定优劣,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宽,知识得到灵活运用。
  2. 开放学习 鼓励大胆尝试
  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如:调查本校学生的课外活动的情况。面对这个比较复杂的课题,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首先学生要讨论的问题是用什么数据来刻画课外活动的情况,是采用调查和收集数据。接着的问题是“可以调查那些呢?”对此,学生可能有很多想法。对学生提供的办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充分讨论,认识到不同的样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进而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从这些解释中能作出什么判断?能想办法证实或反驳有这些数据提来的结论吗?这是一个开放题,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及收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练习精巧设计 再现创新思维
  
  知识训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则需从教师本身入手,考虑设计一些思考性、实践性、开放性较强的题目。还要注重练习的形式,如改错(病情诊断)竞赛、抢答、限时填写等,既能增大练习面,又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比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某建筑物地基是一个边长为10m的正六边形,要环绕地基开辟绿化带,使绿化带的面积与地基面积相等,请你给出设计方案。在经过一番思考、讨论之后,各小组纷纷汇报结论,有的设计相等的矩形,有的设计相等平行四边形,有的设计相等的圆,还有的说圆、正方形、矩形混合设计美观。无须教师多说,学生在思考中得到了新的见解、新的想法、新的创意,大家都参与了这项活动,课堂给他们成功的喜悦、进
  取的活力,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四、尊重个体差异 激发创新思维
  
  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现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如教学“二次函数”时,设计题目:画出函数y=x2-2x-3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分别是什么?
  (2)当x取何值时,y=0?这里x的取值与方程x2-2x-3=0有什么关系?
  (3)x 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大于0?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小于0?
  此题设计三个层次练习,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让每个学习小组分别完成相应层次的练习,鼓励学生积极去完成高一层次的练习,这样的练习难度有层次,学生不仅没有畏难难情绪,相反好强的“孩子气”会促使他们向高层次的练习迈进,一部学生能把三层次的练习都完成后还向教师要更高层的练习。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到学生能学习的东西让他自己学,学生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做,使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尝试,把学生真正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马小为.初中数学应用开放题演练[M].西安:未来出版社,2001.
  [2]马复.数学直觉与发现.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81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