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论基本功在女子独舞《乡愁》中的突出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兴蓉

  【摘要】在古典舞表演中,基本功是非常重要也是最为基础的内容之一,平时在课堂中基本功训练就是为了解放肢体,用自己的肢体以及情感去塑造美,来体现舞蹈形象,给人以美的感受。只有良好的基本功才能良好地运用手、腰、眼、腿、动作去表现美、传播美,只有良好的基本功才可以在舞台上更好地塑造艺术形象。以思念的情感以及主人公为对象探讨分析基本功在其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在舞蹈基本功训练来加强基本功能力,提高作品的观赏效果、艺术效果。
  【关键词】舞蹈;基本功;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一、舞蹈基本功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
  基本功是舞蹈训练与表演的核心基础,也是舞蹈艺术价值的决定性影响因素之一。在初学舞蹈时,必须重点做好基本功的学习与训练,才能为今后的舞台表演奠定扎实的基础。舞蹈如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虽然早期的基本功训练并不能体现出显著效果,即使基本功不扎实也不会对早期学习表演造成严重影响,但是随着表演难度的提升,基本功不扎实的后遗症就将日益显著,功夫不到位,舞蹈的学习与表演将越来越难。因此,基本功的学习和训练,是舞蹈表演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能够为学习者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更好地把握高水平作品,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
  舞蹈基本功以力量、柔韧性为基本要素,同时也是对表演者身体控制力、稳定性、协调性与灵活性的全面训练。其中,力量的含义具体是指表演者肌肉的速度力量,通过肌肉收缩完成相应动作的能力;柔韧性则指人体关节的活动幅度,是避免动作僵硬呆板、实现体态优雅美观的关键要素;控制力则是在舞蹈动作中表演者对肌肉张力的控制能力从而实现舞姿的平衡;稳定性则具体指在表演过程中通过对自身肌肉的调整和控制保持自身平衡与稳定的具体能力;协调性则是舞蹈动作过程中表演者调动全身肌肉、通过肌肉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特定动作效果的能力;灵活性则是表演者根据表演需要快速调整各个身体部位位置与方向的具体能力。
  在舞蹈表演中,虽然观众更加惊叹于高难度的表演动作,但是从专业眼光来看,基本功才是展现表演者舞蹈艺术功底的重点所在。舞蹈基本功的学习和训练,能够奠定扎实的舞台表演基础,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类舞蹈动作技巧的同时,要求学习训练过程中不能僵硬地模仿老师的动作,避免出现“死学”与“学死”的问题,而是要科学认知基本功训练的目的和意义,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创造力,将枯燥的基本功训练转变为一种科学合理、全面丰富的训练方案,从而通过持续训练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并培养学生准确展现舞蹈艺术内涵乃至创编舞蹈作品的能力。可以说,对于一个舞者而言,基本功的训练是其表演艺术功底及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只有充分练好基本功,才能满足舞蹈表演的能力要求,为舞蹈艺术的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二、独舞《乡愁》作品介绍
  女子独舞《乡愁》以浓缩的节奏变化与细腻的情绪描写为主要特色,通过舞蹈动作的编排充分体现了主人公身在异乡遇到的工作中的顺境与逆境、思念家乡的人。舞蹈整体结构清晰自然,层次分明,准确把握不同环境下主人公情绪的变化,并通过极富张力的表演形式将这种变化的情绪进行浓缩与宣泄,以紧张与宽松相济的艺术效果调动观众的情绪,因此充分唤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在舞蹈动作的编排上,对主人公在工作时的神情与体态,通过艺术加工用各种不同的舞蹈节奏来演绎,以蓄势、闪凝、断续、舒扬的舞蹈节奏来体现其中的竞争,并将思念的感情进行展现。在舞蹈节目中,作者用别具一格的连续快速风火轮动作穿插于舒缓的动作之后,营造出一种蓄势后爆发的强烈舞台效果,以快速猛烈的舞蹈动作为观众创造一种激扬澎湃的视觉艺术效果。
  三、独舞《乡愁》对舞蹈基本功的要求和运用
  舞蹈基本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含义是指不同风格特点、不同类型舞蹈节目所拥有的特殊动作内容;其广义含义则是舞蹈表演者基础的形态动作,具体包括基本站姿、坐姿,关节软组织的开发程度,肌肉能力和动作张力以及乐感与节奏感的培养和体能训练等一系列内容。舞蹈基本功训练内容十分丰富,形式也非常多样,但所有训练的根本目标可集中总结为力量与柔韧的训练。基本功训练的常见方式有压腿、下腰、大踢腿、压肩、压胯等不同类型,是对舞者舞蹈表演能力的基本训练。通过科学的基本功训练,能够全面锻炼表演者的身体素质与动作协调能力,为舞蹈表演的顺利完成奠定扎实的能力基础。
  (一)《乡愁》中风火轮技巧
  在女子独舞《乡愁》中,最为典型的动作就是风火轮这一传统古典舞身韵模式。在我国古典舞身韵動作训练中,风火轮的动作以“立圆”为核心,具体以腰部运动为轴,带动全身运动从而完成特定的舞蹈动作,非常考验表演者腰部基本功,对重心的保持和身体协调性的要求较高。风火轮又称之为“八字圆”,基本动作是双臂同时进行两个反向的圆线运动,从而在身前与身后同时形成两个圆,营造动态的变化效果。
  (二)舞蹈节奏对基本功技巧的影响
  快速变化的节奏是《乡愁》最为显著的舞蹈动作特征之一,以此体现工作中那种奋斗与压力的效果,因此舞蹈整体动作处理以快慢相接为主,节奏变化比较显著。在舞蹈表演中,通过快节奏的风火轮实现由舒缓向激烈的转变,从而充分激发观众的情绪。在这个环节,表演者先后通过四位转、跨腿转以及变身跳等一个完整的动作系列,以干净敏捷的动作节奏表达主人公的激动与愤怒的情绪,营造一种快速风火轮效果,以此体现工作中的压力很大,从而体现人物情绪的快速变化,表现出极具张力的舞台效果;此外,舞蹈也通过一种慢风火轮进行连接,在舒缓的节奏中推动剧情的发展。表演者先后经过次翻身接慢风火轮的动作,由快变慢完成情绪由激荡向平和的转换,从而体现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三)基本功对的舞台效果的影响
  《乡愁》的舞蹈动作以速度快、幅度大为典型特点,以此营造立体式的视觉效果。通过表演者的动作,自其身前与身后构建不同的圆,通过动作的松弛有度体现出显著的层次感,并通过动作幅度的变化展现一种流畅自如的舞台效果。风火轮动作的快慢转变,能够展现一种刚柔并济的视觉张力,充分发挥其“圆、拧、倾、曲”的古典韵律,进而完美诠释围棋对局中的种种变化。
  圆形运动是我国古典舞动作的主要特征,这在风火轮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脱胎于我国传统圆形审美观念的风火轮更是将圆形的艺术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双臂动作幅度大、发力猛、变化快,形成风火相继的视觉效果,动作行云流水、刚柔并济,对表演者的艺术功底特别是基本功的要求较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协调性与肌肉爆发力才能准确完成风火轮舞蹈动作。只有力量及柔韧性都达到一定水平,才能确保良好的舞台表演效果。
  四、结语
  首先独舞《乡愁》是笔者自己编创的一个小作品,通过研究舞蹈中基本功在《乡愁》的运用这个问题时,其中基本功的运用很好地结合在自己编创的舞蹈中。对此问题的论述旨在此领域中发表个人见解,提供新的参考资料,舞蹈中的基本功的正确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古典舞基本功的训练有很多东西值得继续练习。
  参考文献
  [1]潘丽.强化编创教育完善舞蹈教育模式[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4).
  [2]李俏.浅析舞蹈教育的普及与提高[J].戏剧之家, 201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90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