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政治论文  > 
  • 试用精神分析法分析《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成因

试用精神分析法分析《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成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孔雀东南飞》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杰出代表。令我们最感动的就是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他们两情相悦、相知相守,究竟是何故使这对恩爱夫妻最后走到“执手相看泪眼”双双殉情的境地呢?从文章本身,焦母是这场悲剧的主推者,那么为什么焦母要毁掉他们的幸福呢,这是一种遗憾更是一种精神方面的思考问题。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理论,从理论的角度去评判这个作品中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希望能给世人以警醒,让我们明白这场悲剧最终发生的根本原因。
  焦母年轻守寡,一直与儿子相依为命,她对丈夫的情感就会在压抑的过程中逐步移情到唯一亲近的男性――儿子身上。首先,我们应该可以肯定,焦母具有一定的恋子情节,由于长期的寡妇生活让她感到孤独和寂寞,儿子是他唯一的精神慰藉,因此从精神层面来说她对儿子的依赖性很大。
  仔细阅读诗歌,我们会发现刘兰芝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劳动技艺也很刻苦。“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颂诗书。” 开篇的四句诗刘兰芝在陈述自己出阁之前所接受的教育,之后又说“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预指我并不是一无是处,高攀你焦家。 刘兰芝美丽聪颖,温柔贤惠,知书达理,勤劳能干,简直是一个至纯至孝、十全十美的女性。然而焦母却不喜欢这样的儿媳妇,非要把她休掉,理由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即使在被婆婆休弃的情况下,仍然以检讨自责的方式向婆婆道别,这难道能说刘兰芝“举动自专由”么?
  当焦仲卿决定自杀来跟焦母诀别时,焦母又提出另一理由:“甚勿为妇死,贵贱情河薄?”是说不是你薄情寡义而是富贵贫贱悬殊的原因。这一理由能站得住脚吗?恐怕未必!封建社会两家结成亲家之前,双方可能不了解要成亲的对方本人,但必定了解对方家世、地位。如果两家家世悬殊,为什么刘兰芝进焦家之前没有拒绝这门婚事,而直至二人结婚两三年之后才提出来呢?另外,若是由于两家贵贱悬殊而不容刘兰芝的话,那么比焦家地位更加显赫的县令、太守为什么会频频来提亲呢?何况焦母前面理由说“此妇无礼节”,后面却又是“贵贱悬殊”,前后理由毫不相关,自相矛盾,只是焦母绞尽脑汁想出来的托辞而已。可见,以上两种理由并不是刘兰芝被休的真正原因,只不过是焦母试图掩饰自己不想儿子被儿媳妇抢占的极度嫉妒心理而生编硬造的借口罢了。
  焦母虽想方设法找理由来掩饰自己的恋子情结,但文中仍有多处表现了她的恋子情结。
  刘兰芝进了焦家之后,夫妻二人恩爱和谐,焦母看到儿子和儿媳情意绵绵时,自己仿佛有被抛弃遗忘的感受。在焦母的眼中,儿子是她私有的,是她一直以来都依靠的对象,因此刘兰芝的出现对她来说是一个闯入者,她对刘兰芝的感情是有敌意的,她认为刘兰芝抢走了本该陪伴在她身边的儿子。她的大半生都在孤独和无爱中度过,她把一切精力都放在儿子身上,她再也不能忍受那种孤独无爱的生活了,因此她对刘兰芝是十分专横、挑剔、刻薄,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欲拔之而后快,这正是焦母恋子情结内在驱使她表现出异常的举动。
  当焦仲卿为挽留妻子向焦母求情时:“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焦母“槌床大怒”,她是绝不允许儿子的心被别女人抢走,绝不容忍儿子的心对自己有丝毫地偏离,她平时对刘兰芝百般地挑剔,甚至无理地专横与刻薄,就是怕刘兰芝对自己的儿子“横刀夺爱”而表现出的强烈“反击”。现在儿子替儿媳刘兰芝说话,她觉得这是儿子对自己的背叛,正是焦母因恋子情节而产生的变态心理的真实反映。
  焦母爱她的儿子,且爱得过分,已经超出了正常的母子之爱。虽然她不能接受儿子和刘兰芝的恩爱,但是她也深深的明白,儿子长大成人,娶妻生子是很正常的事,因此为了成全自己,她答应了给儿子另选他人。然而当刘兰芝被遣归多日,即将再嫁时,她却一直没有张罗给儿子提亲,因为她害怕秦罗敷进了门,她的处境又和原来一样,直到焦仲卿殉情心意已决与母亲诀别时,她又用提亲一事来挽留儿子,而且是“零泪应声落”,儿子话音未落,她已声泪俱下,与前面的冷酷无情形成鲜明对比,这正是她怕失去儿子之爱的真实内心反应,都体现了她明显的恋子倾向。
  依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每个人心中都是有欲望的,利用一定的行为实现自己的欲望是一种本能的发挥。本能往往以两种形式存在:第一种是性欲、恋爱的发挥;另一种是杀伤、虐待的体现。这些都是以人的本性为前提的,只不过他们是我们能够看得到的人们表达欲望的一种形式。
  《孔雀东南飞》中焦母是一位寡妇,而且时间非常长,在没有夫君陪伴的情况下独自一人把儿子抚养长大,日常生活中二人也是相依相守,可以说是相关依靠非常紧密的两个人。对于焦母而言,儿子是她全部的生活和感情寄托,承载了母子之爱之外的另一种依赖感情,或者说是自己的第二个丈夫,当然这种是精神层面的,她可以从儿子身上找到丈夫带给他的那种精神慰藉,但是这一切都因为儿子和刘兰芝的恩爱而消失了,因此,焦母认为,自己心目中“唯一的爱”仲卿已被刘兰芝夺走,巨大的心里落差让焦母难以适从,难以接受。
  兰芝平素便是“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的良家妇女,作为儿媳更是知书达理、勤劳贤惠,而焦母还是鸡蛋里挑骨头,看到哪哪都不顺眼,处处挑刺,欲除之而后快。焦母想要的就是想尽办法把儿子从刘兰芝身边抢过来,自己独享儿子的爱,这种爱是霸道的,是排他的。这种情节具有十分可怕的攻击性,因此两位主人公的最终结局就是“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直至最后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两人双双殉情的悲剧。
  综上所述,焦母是由于自己有一定的恋子情结才不能容忍儿子和刘兰芝的恩爱,这是一种排他性的感情在起作用。弗洛伊德认为,“情结”是一种由于长期被压抑而形成的,在精神上是一种消极的状态,而且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这种情节产生于长期处于不合理生活状态,被迫遵守一些伦理刚常的状态下,但是人们内心深处的对某种生活状态的向往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就会被激化,对他们的行为产生支配,在这种情节得以宣泄的时候往往就会面临另一种悲剧,焦母的恋子情结就是很好的体现,由于自己内心深处的这种放不下,以至于她不能接受另一个人来共享她的儿子,因此她强迫刘兰芝离开自己的家,这种行为就是恋子情结宣泄的具体表现。
  综上所述,焦母的恋子情结是《孔雀东南飞》悲剧的关键因素,是悲剧发生的导火线。
  (作者单位:合肥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1582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