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儿科常见急症的中医急救疗法临床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讨儿科常见急症的中医急救疗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256例小儿外感高热患者分为两组各1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中医急救疗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退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8.44%)高于对照组(88.28%)(P<0.05);体温开始下降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高热惊厥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急救疗法能有效缓解小儿外感高热症状,缩短退热时间,预防并减少高热惊厥等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中医急救疗法;儿科;外感感染;退热时间
  中医学在诊治儿科常见急症中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在长期积累过程中,中医在治疗儿科常见急症中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受到临床医生及家长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儿科常见急症的治疗中,中医学辩证认为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易受寒、热之气影响,病情变化较快,若救治不当或不及时,极易产生危急重症;且小儿时期治疗用药时应遵循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的原则[1,2]。本院对小儿外感高热患者联合实施中医急救疗法治疗,取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在本院儿科就诊的小儿外感高热患者256例纳入研究。报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告知患儿家属研究事项,且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器质性病变及不愿参与者。男163例,女93例;年龄1~14岁,平均(8.57±2.06)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比两组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口服易福芬降温、醇浴降温、静脉补液及抗病毒、抗生素等病因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联合采取中医急救疗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中药外治法 应用高热宁肛注剂(河南省中药研究所监制)直肠注入。1~2 岁儿童注入0.5支/次,3~4 岁儿童注入1支/次,5~6岁儿童注入1.5支/次,7~10岁注入2支/次,11~14 岁注入3支/次,直肠注药后嘱患儿卧床休息30~60min,保留药液在肠道内停留20~40min;间隔 4h后重复注药1次,24 h后每8h注药1次,直肠注药连续治疗72h。
  1.2.2中药内服 使用中医退热合剂煎服,汤方组成生石膏30g、金银花6g、蝉蜕3g、薄荷6g、连翘6g,枳壳6g、甘草3g,1剂/d,水煎2次取汁混合均匀后保温,分6次喂服。连服3d为1个疗程.
  1.2.3中药滴鼻 使用柴胡注射液滴鼻治疗。在治疗前清洁患儿鼻腔,协助患儿仰卧,保持头部呈45°后仰,在每侧鼻腔各滴入1~2滴柴胡注射液,指导患儿用拇指和示指轻轻按摩鼻翼,以促进药液吸收。较小患儿由家长完成药液滴入及按摩。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用药后体温开始下降时间及退热时间、高热惊厥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体温开始下降时间、退热时间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治疗效果、高热惊厥发生率用[n(%)]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效果 观察组痊愈116例,显效8例,有效2例,有效率98.44%明显高于对照组8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退热时间及高热惊厥发生率 观察组体温开始下降时间、退热时间、高热惊厥发生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小儿外感高热是临床儿科常见急症,中医治疗的方法较多,一般分为外治法和内服法[3]。外治法中最常使用的是中药灌肠、洗浴、推拿、滴鼻等。中医外治法给药施于患儿体表皮肤或黏膜,使用简便,起效快,药物未经过胃肠道,毒副作用小,容易使小儿及家长接受[4]。本研究使用高热宁肛注剂直肠注入,该药是由柴胡、黄芩、薄荷、大黄、枳实、赤芍等成分制成的混悬液,其中柴胡清热,黄芩、大黄有泄泻作用,枳实、赤芍解毒,薄荷清凉解表,全方共奏清热解毒之功,能有效实现小儿退热作用。
  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的传统剂型,中医内治法中对每个患儿辨证用药,能发挥个性化的治疗效果。本组汤方选择生石膏、金银花、蝉蜕等清凉、解表、退热药物,能促进外感高热患儿体温下降。但中药煎服3 岁以下小儿的配合情况欠佳[5],在大型医院可选取中药免煎颗粒剂。小儿呼吸道粘膜娇嫩敏感,高热外感时鼻腔滴药吸收快、降温效果好。刁本恕等[6]等研究发现,鼻腔滴入柴胡注射液后15~30min,患儿体温即开始下降。小儿时间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高热后极易发生惊厥,表现为牙关紧闭、四周抽蓄,如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可引起舌后坠导致窒息、或发生颅内不可逆性神经损伤。缩短降温开始时间能避免惊厥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8.44%)高于对照组(88.28%),用药后体温开始下降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无高热惊厥发生。由此可见,中医急救疗法能有效缓解小儿外感高热症状,缩短退热时间,预防并减少高热惊厥等并发症的发生。
  关于儿科常见急症的中医急救疗法报道还有很多,如静脉滴注中成药、小儿针灸治疗及推拿疗法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7]。为提高儿科患者治疗配合度及中医急救疗法的依从性,临床应重视中药贴敷、中药洗浴和中药雾化等无创伤性外治法的研究,以更好地提高儿科常见急诊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曹明璐,杜捷.儿科常见急症的中医急救疗法临床应用现状[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7):42-46.
  [2]王妍炜.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7, 16(8)∶1024-1025.
  [3]刘向龙,李晨阳,岳红霞,等.小儿高热惊厥的针刺急救与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6)∶1009-1010.
  [4]吴妍妍,韩新民.小儿外感发热的中医治疗现状及分析[J].国医论坛,2010,25(1)∶55-55.
  [5]张琼,戴新娟,解玲芳.中医外治法在小儿外感发热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6)∶938-939.
  [6]刁本恕,刁灿阳,杨文贞.钱乙"浴体法""滴鼻法"治疗小儿外感高热106 例临床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2002,11(2)∶37-37.
  [7]吕荣来.推拿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体会[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8)∶420-420.
  编辑/成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5715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