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四性”着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真正的做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学习效率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这是我们要创建高效课堂所必须遵循的宗旨,那么如何创建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性”入手。
  一、导课的艺术性
  导课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一节好课能否完成的关键。那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创设生活情境、在情境中设疑、创设游戏情境、故事情境引入等方式让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趣味化。前几天我在讲《认识分数》一节中,我就用《西游记》这一学生们都熟悉的神话故事中的人物编了一个故事: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个饼店,里面的大饼香气扑鼻,八戒的口水都流出来了。唐僧说:“如果你能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我就允许你吃饼。”猪八戒高兴的大叫:“好、好、好……”唐僧问:“如果有四张饼,你和悟空两个人怎么分合适?如果有两张饼呢?如果只有一张饼呢?”一连串的问题让八戒有些摸不着头脑,小朋友们你们能开动脑筋帮帮八戒吗?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提起来了,一个个都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们对本节内容有了兴趣,也就是成功了三分之一了。
  二、提问的有效性
  “提问”是我们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策略,要掌握这种方法,老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1.抓住兴趣点提问。数学教材有许多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设计好问题情境,抓住兴趣点提问,使学生的探索活动在有序和谐中展开,使一堂课的提问系统环环相扣,构成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链,真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体验、保持长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与除法”时,首先通过创设学生熟悉而津津乐道“过生日”的生活情境,为同学分生日蛋糕,进而引出问题:如果要把这8个蛋糕平均分给这个同学所在小组里面的4个人,每人可以分得多少个?这一问便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推向高潮,他们跃跃欲试,要帮这个同学分蛋糕,从而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2.抓住时机提问。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在学生“新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提问,才是最佳发问的时机。掌握良好的发问时机,巧于引发。在接下来例1的学习过程中,通过题型转换把新课伊始问题中的8个小蛋糕变成1个大蛋糕,把这个大蛋糕平均分给他们4个人,每人又可以分得多少个呢?请每个同学用手上的圆折一折,分一分,然后同位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由于问题设计的方向性明确,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能围绕主题进行充分探讨、交流,气氛热烈,兴趣浓厚,在集体交流时,学生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思维活跃,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到渠成,畅通无阻,整个学习过程显得轻松愉快,通过学习,学生们顺利的探究出分一个蛋糕的方法。
  3.抓住疑问点提问。向学生提供有意义的问题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前提,教师课堂的提问一定要引发学生思考,不能为问而问,以致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教师预设的台阶上,严重禁锢了学生思维的拓展。抓住学生的疑问点,在不同知识点的衔接处去设计问题,不仅能化难为易,而且能有效地吸引和提醒学生去主动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完成思维的再创造过程。这样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共同聚焦教学目标,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信心。
  4.抓住发散点提问。有效提问的目的不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拥有量,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课堂不能走形式,不能刻意追求气氛的火爆热烈,课堂是师生思维火花碰撞的场所,一切的发生发展都应顺其自然。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而有效提问是一门艺术,有效提问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设问要集中体现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数学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而这些正是学生知识发散点的关键所在,抓住这些发散点设问,能让学生自觉领悟其中的数学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在《分数与除法》的教学中,我向学生提出探究分三个蛋糕的方法,课件出示三个蛋糕,如果把这三个蛋糕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人又可以分得多少个呢?学生拿出手中的圆在分一个蛋糕的基础之上很快的找出分三个蛋糕的方法,在汇报时,学生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一个一个蛋糕去分,接着我又追问:你们还有别的分法吗?学生在小组中各抒己见,方法多样,最后学生还说出了三个蛋糕一起分和先分两个再分一个蛋糕的方法。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了新知,掌握了新知。学生们很快地达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合作的必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在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主要的方法。所谓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在讲授《认识分数》这一节中,我给学生分成了十个小组,每个小组由4人组成,其中一名是优等生担任组长,一名是后进生,两名是中等生。在小组活动中由我布置活动任务,由组长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平时的小组活动中我就说过组长要按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进行分工,所以在给图形涂色的过程中能够看出来分工很合理,完成快的会给予完成慢的同学一些帮助。所有学生都有参加,都得到了锻炼。小组讨论时同学会鼓掌表示赞成别组的意见,汇报完之后会有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学生的兴趣及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这说明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四、练习的层次性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的主要途径,它在整个的课堂教学中占了很重要的比例。一节课讲解部分只用去很少的时间,多数时间是留给学生巩固所学的,那老师就应该在这些练习题的设计上下一番功夫了。例如,在《认识分数》这一节的练习题设计上我就体现了层次性:第一部分是练习简单的写数和根据分数涂色。这部分是基础题,适用于全班同学,每个学生都能从完成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第二部分是提高性训练,完成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是否正确这一类判断题,这是理解分数意义的练习,难度有所提升,学生完成这部分题时思维更加活跃,口语表达能力也加强了。第三部分是对基础知识的延伸,问图形中哪个图形的涂色部分等于它的1/2;哪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大于它的1/2;哪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小于它的1/2。练习的层次逐步有简到难,根据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样的设计,既调动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吃得好。在这些题型的设计时,要摸清每个学生的底细,保证内容的完整性,技能的典型性,选题的针对性,同时给他们更多的思考、创造、表现、成功的机会。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真正地做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6461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