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两个标本式的茶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过去时 周氏茶馆
  周在光指着柜子里的茶具说:“这些都是他们当时的茶具,至今还留着。”
  已成过去时的周氏茶馆,在社区关怀救助的模式中,不仅仅只是一个驿站――中英项目办的工作人员认为他的茶馆是民间救助的一个先锋和标本。
  
  现在时 李氏茶馆
  背景 1995年,李本才随同乡在河南打工,当时卷入了疯狂的卖血潮。每次卖得40、50元不等,但不幸由于非法采集血浆活动以及采浆不规范操作所致,他们一帮人在不知不觉中交叉感染上艾滋病。后来他去广州打工,被查出感染上病毒,遣返回乡。
  
  得知感染后,他说,自己一两个小时都说不出话,头脑里一片空白,又好象在努力回想每一次卖血的经过,到底是哪一次出了问题,或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动作而出了问题。直到被遣送回公民镇,他才想出办法,觉得自己干脆去撞车,撞死了就可以给家人一点赔偿,让他的母女生活还能有点指望。回到家,他跟老婆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离婚。”
  李本才,35岁。他曾经是周在光的学生,他说,自己最无助的岁月是在周老师的茶馆里度过的。现在的他,已经出现了一系列免疫力下降的反应,情况并不理想。
  因此,他开了一个茶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这是一幢租来的两层小楼,一楼是茶馆,二楼居住。楼下大约20平,墙面班驳已有些年月。零零散散的4张大方桌上,铺着并不收拾的麻将――毫无过多铺张,这样的场景和设备,在四川是最简陋不过麻将茶馆。
  据他说,茶馆一个月的收入是5百来块,除了水电、房租,还剩3百块,仅够一家人开支;幸好政府的帮助,否则女儿的学费都无力对付。
  
  记者:镇上很多感染者都在做买卖,怎么想到要开茶馆?
  李本才:以前我用轻型卡车跑运输,每天早上5点出门,把头天从阿坝州小京拉的水果、辣椒拉到集市上去卖,卖完下午再跑去阿坝拉货,这样一天上午卖货下午跑车,晚上要接近12点才回家,一个月纯利润能到3000多块。但是后来身体发生了一些反应,在高速路上跑运输的时候,多次头脑里忽然一片空白,眼睛什么都看不见,――干不了体力活路,不得已,卖了车,只在家里经营茶馆。
  记者:这个茶馆为乡民接触提供了更多机会,听说是感染者自助自救的一个标本?
  李本才:民间救助一方面是他助,一方面是自助,周老师的茶馆是一个他助的形式,我靠这个有点收入也算是自助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302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