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将音乐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幼儿时期正是人的感性与理性、生理与心理大发展时期,社会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教育状况与教育手段,而音乐作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儿童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是一个集结了知识、语言、节奏、旋律、生活常识、经验等众多元素的美的学科。经科学试验表明,音乐对幼儿成长发育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音乐;幼儿;渗透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5-018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5.117
  从事幼教事业多年,感慨颇多。教师在幼儿的一日教学活动中,都非常重视幼儿的常规教育。我们班幼儿的情绪比较浮躁,上课、游戏时老师说话的声音也起不了大的作用。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听从教师的指挥,抚平他们的情绪呢?我想到了音乐,把音乐渗透在常规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当中,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当中建立起良好的常规。具体方法如下:
  一、将音乐渗透于来园、离园时段
  好的音乐作品自然对幼儿形成一种由内而生的吸引力,对幼儿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每一个音乐都可以被人们所感受、所理解。怎样达成这么一个目标:既让全园的幼儿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同时又让孩子们在这些耳熟能详的音乐中获得一些启迪,由此更能感受到音乐世界的丰富多彩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探索。首先,我们将时段锁定在来园、离园时,这个时段轻松自由,伴随着美好的音乐,迎送着家长、幼儿,艺术的气息扑面而来;其次是对音乐曲目的选择,我们将曲目设定为世界名曲、经典儿童歌曲、经典民乐等三大块,并逐一筛选适合的曲目,通过合理剪接使之成为整个时段滚动播放的媒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对这些循环播放的乐曲越来越熟悉,渐渐地有了哼唱的意识,许多名曲就从幼儿的嘴里吟唱出,虽然孩子们对音乐的背景并不是很熟悉,但是对音乐的感受在不断地加深,这顿音乐大餐为孩子的音乐素养的奠基打下了基础,为后续的音乐学习做好了准备,这也是真正的音乐启蒙。
  二、 将音乐渗透于游戏、生活、学习、运动中
  从心理学角度说,幼儿对多次重复的事物容易感知和记忆,根据这一特点可帮助幼儿建立生活中音乐指令的动力定型,幼儿听到某一音乐,行为上、情绪上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这种培养并非一日之功,没有长时间的积累是不行的。那要怎样积累呢?
  1.在教学检查的时候,我有一个感受就是音乐歌曲不像以往唱得那么费劲了,这就是将教学音乐歌曲渗透于一日生活的结果。因为一日生活常规音乐都来源于音乐课本的内容。如:“凼凼转”“音阶歌”就是音乐课本中学习过的内容,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使幼儿很快耳熟能详。
  2.每天户外活动回到课室休息时我会播放“虫儿飞”,示意他要趴在小凳背上做好休息的动作,不能去影响别的小朋友;在快到了午睡的时间了,我放一些节奏比较明快的曲子,暗示孩子们要把小椅子搬到旁边,然后整齐地排着队上盥洗室小便准备睡觉……
  3.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总要说一些与孩子常规相关的简单的言语口令如活动前幼儿的坐姿,当孩子们的坐姿“千姿百态”时,我会弹奏一些简单的曲调――123455615,6666513212,当孩子们听到这种小调时,很快就会调整自己的坐姿跟着唱;另外在第一节教育活动与第二节教育活动相互衔接的时候,孩子们经常是很吵闹的,这时我先弹奏小调,孩子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去。
  三、将音乐融入幼儿的教育活动
  要将教育活动音乐化,就要以幼儿的整体发展为中心将音乐与其他各个学科领域之间相互支撑。将音乐融会贯通于各种活动中,在各种学习中发挥音乐本身对幼儿内心的感染性,对幼儿个性化表达表现的鼓舞性,借助音乐帮助幼儿更充分地认知、理解与创造。发挥音乐的优势萌发幼儿的情感,促进幼儿的发展。
  我尝试在其他活动中,自然地融入音乐。例如在科常活动《共生动物》里,在幼儿观看动物图片讨论自己见到过的共生动物后,我播放了音乐Flash《犀牛和扁虱鸟》,借助优美的音乐和音乐里所描述的感人故事,深深地把对动物的关爱印在了幼儿的心头,幼儿被音乐打动,更具体地体会了要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这时音乐的融入既提高了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更提升了活动本身的意义,促进了幼儿认知、情感、想象力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
  大班幼儿临近毕业,在孩子的眼中,他们只是觉得自己已经成长了,对于离别和惜别并没有很深刻的感知。因此,在教授《毕业诗》的时候,孩子们的感情真的没有很多投入,只是想在念一个常规的诗歌,我仔细思考问题所在,在对教案微调的基础上我发现最大的缺陷在于音乐元素的缺乏,这种气氛的缺失造成了不太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对音乐进行了选择,慢、舒缓、略带忧愁的曲子是基调,我想到了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音乐家李叔同先生《送别》这首曲子正是大师多年前感怀于朋友的别离而做,虽然曲调源自于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但是大师经过改变和赋上中国诗词演绎出了人间的别离之情,成为千古绝唱。于是,在第二次教学的时候我将《送别》音乐引入课堂中,和孩子们回顾三年生活,并且延伸到大家别离、毕业的主题,由此孩子们心中的情感被大大地激发出来,真情流露,声情并茂地朗诵着这首毕业诗,许多孩子的眼眶中含著泪,惜别的气氛十分浓厚。音乐正如催化剂指引着孩子们将情感投入,这样的朗诵才是有生命力的。
  我将音乐有意识地融入孩子们的一日活动中,这给我很深的感触,我班幼儿的常规得到了很大的转变。现在不管是什么时候听见什么音乐,他们都会很自觉、主动地做些什么事情,而不会像以前一样散漫、无序。把音乐艺术教育和幼儿的一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确实让我的班级管理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让我们的孩子们既养成了良好的常规,又感受了音乐的美妙。
  参考文献:
  [1] 钱津.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音乐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4(7).
  [2] 罗继莲.让音乐艺术渗透幼儿园常规教育[J].未来英才,201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513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