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寻求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绿色通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课标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这两者的相辅相成、和谐统一,是营造绿色教育的根本所在。语文教学中所有人性的内涵,都不能只靠灌输获得,它是需要学习者去感悟,方能成为他们精神世界的一股甘泉。如果我们对工具性的实施,总是更多地借助于训练的话,那么,对人文性的寻求,感悟便是不可缺少的一条绿色通道。
  怎样才能使感悟真正成为追求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绿色通道呢?
  一、整体把握是感悟的基础
  就阅读教学来说,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活的、有机的整体,感悟时要坚决摒弃把课文肢解得七零八落的做法。如我在教学《军神》一文时,先让学生结合解题,指点他们区分文章是写人还是记事;接着让学生朗读课文,画出沃克医生赞扬他的句子;最后分析课文,为什么说他是一块钢板,是一位军神?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行重点感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关键、精妙之处,反复品味,把感悟活动引向深入。
  二、以读为本是感悟的途径
  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学生读书,有些老师总是用自己的情节性提问来代替学生的读书,实在是越俎代庖;有些老师利用录音、多媒体等技术把课文内容灌输给学生,生动形象的音像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脱离了课本,仅仅依靠音像获得视听觉上的满足,最终只能使学生对书本失去兴趣,使感悟变成空中楼阁。
  三、平等交流是感悟的保障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的感悟迭出,也只能在师生平等、和谐、宽松的环境里才会实现。如果教师以“师道尊严”主宰课堂,学生又哪会有大胆的质疑,自主的探究?如我在教学《九寨沟》时,有位学生问:“五彩池能不能游泳?”这个问题看似与课文毫无关系,学生也似乎是“放横炮”,但这正是儿童极富好奇心的宝贵天性。如果教师对此嗤之以鼻,不仅伤害了他的自尊心,而且好问的心灵之门将从此关闭。
  四、独特体验是感悟的源泉
  1、给学生发表独特体验的空间。
  读者进行阅读,并不是为了单纯的理解作者原意,更不是为了机械地接受作者的观点,而是在获得作品意义的驱动下同时进行着积极的内省和反思,更好地发现“自我”。为此,教学中要给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空间,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独特的感受理解的过程里,产生阅读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真心热爱阅读,并从中获得乐趣。
  2、给学生实现思维互补的平台。
  学生在阅读中,在整体把握作品意蕴中,难免出现局部的、片面的,甚至是肤浅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多层次地为他们拓宽还未充分利用的信息资源,组织学生展开充分的对话与沟通,让学生学会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们的想法,以达成生生间的思维互补。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对象是充满灵性的美文,我们应该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处理、吸收,达到自由运用的境界,又应该把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内化为自己的独特生命感受,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真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182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