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寓教于乐,让低年级的音乐课异彩纷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传统的音乐教学已不能适应当下的孩子学习需求,教学呆板,没有灵活性,因此音乐教师要更新观念,要能抓住孩子的特点,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积极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学生在音乐课堂就能享受音乐,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提升;音乐素养;节奏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音乐课,缺乏灵活性,教师只是被动的塞給学生知识,总是让学生围绕着教师转,整堂课学生不停地唱呀唱,让学生感觉音乐课没点生机,没点乐趣。这样的课堂,既不能锻炼学生的能力,也不能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一堂好的音乐课就是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进去,让学生在音乐课堂能找到学习的快乐。
  一、调整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积极与学生互动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堂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能够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教师就要更新观念,摒弃传统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心情舒畅,而不是胆战心惊;思维活跃,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甚至敢于大胆创新,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课堂。笔者在教学中适当地加入游戏,歌曲表演等教学手段,适应当下孩子的表演欲望,这样,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中尽情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一)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笔者在教学中,考虑到孩子的特点,喜欢说,喜欢想象,因此,笔者就出示四种不同的打击乐器,让孩子边看边想,同时,也可以和同学一起讨论,这些打击乐器有什么不同?当学生说出这些微妙的差别之后,笔者让学生自愿上台任意拿出四种乐器其中一种,来给歌曲伴奏,让在位上的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很快投入到这样的学习方式,有的学生自己选择了沙锤表示雨声,有的学生用三角铁表现雷声,有的学生用木鱼表现敲门声,有的学生用梆子……整个教室一下子沸腾起来,孩子在乐器声中释放自己的情感,无论学生采用何种乐器,表现何种声音,笔者不断地赞许,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体现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创造音乐
  虽说是低年级的孩子,但是孩子的创造力是从小要培养。任何事情没有创造就没有用突破,没有创造就没有进步和发展。音乐实践的过程,每个环节都是创造的特征,为了鼓励学生音乐创造这一理念贯彻提供了可能性。小组合作,不仅能改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效率,而且能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与创新的精神。
  例如笔者在教学《口哨与小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两个事物他们并不陌生,但是这二者为何放在一起,学生根本不知道,上课开始,笔者就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猜想口哨与狗他们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孩子们很快进入了情境。但是由于孩子的生活经验少,每个小组似乎都没有一个完美的结论,因此,笔者就让学生聆听音乐,突然,笔者大声地叫道:“到了。咦,人呢,快点,孩子们帮忙找一找,(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围成了“话筒”吆喝……小牛牛 小囡囡)”让学生跟着吆喝,让学生跟着节奏唱出吆喝的语气。就这样把学生学习的热情,一下子调动起来,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也想学习,也乐于参与,因为,孩子在这儿能找到学习的快乐。
  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特点,注重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定力太差,他们好玩、好动、好奇,虽然他们的知识面和联想的能力有待提升,但是他们对音乐的喜好很强烈,特别是在音乐课堂上,他们自我的表现欲特别的强。当低年级的学生聆听一段欢乐的音乐时,他们就会手舞足蹈的动起来,可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只是表情上呈现喜色。可见,“好动”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也是他们对音乐最直接的感受,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时候,充分抓住学生“爱动”的特点,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喜爱,引导孩子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理解。孩子在一节课一节课地深入展开,他们思考的问题也在渐渐增多,低年级的学生他们也经常出现思维的定势和卡点的问题,这时教师就要适当地给予点拨,引导孩子走出这种思维的误区,让他们走上正确的思维轨道,在这个轨道上学生才能学到自己所需的知识,孩子的主体性才能给真正发挥,遇到的问题孩子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孩子成长的过程。
  音乐是个抽象的概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即使同班同学同时听一首歌曲,产生的感受也是不一样,教师不要给予学生太多得限制,无论是歌曲内容还是意境的描绘,教师都不要讲的太具体,这样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又阻碍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课堂尽量少说话,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其发挥主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要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找到自我,才会有良好的审美的体验。但是教师在课堂上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不能一味地让学生自导自悟,学生没有过多的生活经验,可能会一头雾水,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生遇到卡点,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的实际,走进音乐就能尽快领悟音乐的内容。
  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善于表演,但是他们没有表演的基础,可能在表演的过程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或者个别学生动作笨拙,呆板……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及时制止那些想取笑的孩子,教师及时出现帮助他们,耐心地指导他们,纠正动作,让他们在学习音乐中树立自信。教师要能给予学生积极地暗示,让学生被老师的赞扬而感到喜悦。哪怕孩子在音乐课堂表现的尤其笨拙,教师也不要用否定的语气加以评价,而适当地降低难度,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表演自己的情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热情期望,教师多一点鼓励,学生就多一点自信,教师多一点微笑,学生就多一点进步。
  三、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着眼于学生音乐审美视野能力的提高
  小学低段的音乐教材内容丰富,也为学生提供了审美趣味的条件,音乐教师在教学前,要研读教材,教材编排了一些低段孩子喜欢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的,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音乐教师要能充分利用好这些教材的优势。许多教师也在这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例如创设适合低段孩子的教学环境;对孩子进行音乐化教学训练;用多媒体、微视频的方式欣赏音乐;让游戏或者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体验音乐……这些都是把孩子带入音乐的殿堂,让孩子在音乐课上能够尽情地享受音乐。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流行的音乐,他们较熟悉自己看过的动画片中的歌曲。可是教材中也编排了一些中华名族炎黄子孙在人类历史长河创作了极为丰富的音乐作品,这是我们音乐的一笔财富,教师的责任,不仅让学生能够喜欢动画片中的音乐,还要喜欢中华民族一些优秀的作品。教材安排的就是民族音乐教育的较好的教材。音乐教师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让音乐走出教师。例如可以利用一些民族的节日,编排一些民族舞蹈,演唱一些民族的歌曲,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把民族的乐器作一些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在了解民族音乐的过程,更加热爱民族的音乐。
  四、结语
  音乐课是学生释放情感的课堂,教师要能抓住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课堂上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能张扬自己的个性,这才是音乐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多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这样,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才能享受音乐,真正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张云鹏.浅析乌海市小学音乐教育的问题及措施[J].音乐之友,200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951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