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环境下汽车电子技术省级一流专业建设标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包含专业规范、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课程建设、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社会服务能力等多个方面。“互联网+”环境下,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构建汽车电子技术“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建设汽车电子技术一流专业,就成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建设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专业建设标准构建实质就是确定专业建设要素,并形成专业建设要素评价标准。文章通过对高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建设要素进行分析,提出了“互联网+”环境下省级一流专业建设标准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以及构建专业建设标准应该注意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关键词:省级一流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标准; 互联网+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陕西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同时,提出了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统称“四个一流”建设。其中,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主要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互联网+”是传感技术、嵌入式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移动互联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多领域技术的有机融合。[1]“互联网+”的提出使得汽车相关产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产生新价值。对于汽车电子而言,物联网的万物互联是基于网络以及传感器,最终达到智能。[2]文章以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建设为例,介绍了在“互联网+”背景下,结合区域、行业特点、省内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现状,构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标准的思路。
  一、陕西省高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建设现状
  根据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的招生信息,2018年陕西省有高职院校38所,其中6所高职院校有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然而由于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引领,各校人才培养存在专业定位模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脱节、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教学条件参差不齐等情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汽车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竞争的加剧、生源数量的下降,高职院校面临生存危机,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自身竞争力,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头等大事。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电子装配、改装、调试为培养目标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也受到了冲击。“互联网+”环境下,如何构建汽车电子技术“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建设汽车电子技术一流专业,就成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建设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二、高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建设要素分析
  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包含专业规范、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课程建设、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社会服务能力等多个方面,涉及人员、场所、信息等一系列要素。人员要素包括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学生及行业、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场所要素包括校内的教室、图书馆、实训中心,及校外的实习基地;信息要素包括学校外部的环境因素,如行业产业升级、技术更新、招生与就业市场变化、用人单位感受,及学校内部的学生发展、学生体验等。专业建设标准构建实质就是确定专业建设要素,并形成专业建设要素评价标准。同时作为省级高职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应体现一定的区域特色,或行业特色。
  (一)专业规范
  1.建设目标。作为陕西省一流高职专业,在确定专业建设目标时,必须以陕西省区域内汽车电子产品的生产、装配、调试、维修服务等岗位的职业需求为基础,进行调研、分析。省级一流专业的建设目标,必须与学生的就业现状与前景、省内专业的同质状态及生源状况,省内高职院校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建设现状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省内高校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建设质量的有效评价。
  2.标准制定。制定专业标准时,以陕西省内汽车电子产品相关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保证人才需求调研、毕业生跟踪反馈等机制健全及有效运行,以便在合理周期内有效地对专业标准进行调整改进;专业标准内容应具体明确,与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及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标准相吻合;课程标准、技能标准和评价标准等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
  3.人才培养方案。将高职人才目标具体化,形成人才培养规格是专业教育的逻辑起点。因此,专业建设需要厘定专业人才的工作岗位,厘定这些岗位的从业者应当具备的能力,为专业教育目标设计提供依据。[3]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培养目标符合陕西省汽车产业的发展要求,学生培养规格定位准确,与汽车类高职其他专业的职业定位应有明显区别;培养方案应能体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质量保障体系健全有效;人才培养方案在陕西省内应具有示范性和可操作性。
  4.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从教师角度出发,采用教学与科研结合的模式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必然趋势。[4]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实践的教师,在教学中会比较自然地用科研所必需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而言,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方面,创新创业体系应依托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从汽车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與装配工艺的改进等方面制定方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使学生“学有所专,专有所长”。
  5.合作办学。合作办学可以是校企合作,也可以是校校合作,但在学生的培养目标上,应该强化汽车电子技术相关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二)师资队伍建设标准
  1.师资结构。师资结构建设方面,专业教学团队中教师队伍学历、职称结构优化,梯队合理,素质优良。省级教学名师、院级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设置合理,专业师生比要能够支撑专业学生的合理、规范教学。
  2.师资质量。专业教学团队中,不同职称的任课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内容、数量、质量都应该和专业学生培养的职业能力结合起来,按等级进行评价;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科研活动,围绕师德师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教学技术和教科研能力等要素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   (三)教学条件建设标准
  1.专项经费投入增长情况。专业建设中,用于专业调研、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专项建设经费应根据专业学生数,专业课程特点设置合理的比例,并能根据区域经济、行业发展,学生就业等方面因素,有一个合理的动态调整范围。
  2.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设施先进,具有融实训、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能实现“教、学、做、训、创、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具有稳定的能满足学生实训要求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企业指导人员指导效果好;实训实践课程课时充分,满足实践类课程标准要求;实习企业管理规范、设备先进;实习指导教师、管理教师责、权、利明确;实习管理制度严密并有效落实,并能有效监控学生的实习过程、教师的实习指导过程。
  3.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过程监控管理,建立健全教学工作督导制度,完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畅通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建立同行评价、学生反馈等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形成全面的评价教学监控体系。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手段先进,执行严格;教学管理改革力度大、效果好;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运行良好;专业指导委员会能实质性、制度性参与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专业实训室实行开放管理。
  (四)課程建设
  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流的专业建设必须要以一流的课程体系为支撑点。因此,要建成一流专业就要从教学最基本的课程建设做起,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索和研究。课程改革要体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导向,体现课程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实用性的特点。[5]围绕专业教育目标改革课程体系,把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专业教学中;课程体系改革力度大,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突出技能训练;选修课程设置,体现专业特色,并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课程内容能反映当前社会汽车电子行业先进水平和最新岗位资格要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效显著。
  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要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新机制,形成校企教学资源共享、协同育人、多方共赢的实践教学运行模式,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专业优势,联合行业共同制定实践课程培养方案,实现专业培养方案与行业发展“零距离”对接,形成多方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专业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综合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合理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手段多样,改进教学效果。改革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促进师生互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如利用在线精品课程资源,学习过程可在任何地方进行,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分知识点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为师生;如可利用教学管理智能平台大数据优化教学过程,通过学生在线学习、过程性考核中的大量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模式、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等,提高教学针对性。
  3.资源建设。资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过程稳定有效运行的基础。要积极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教材,使教材与汽车电子产业发展需要相适应,与学生知识基础相适应,及时把行业科技发展最新成果引入教材,将教学成果转化为教材,努力实现教材的适用性、科学性和前沿性,更好服务于人才培养。同时,对专业核心课程的精品在线课程数量、质量、效果等也要提出要求。
  (五)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
  1.招生报考率与在校生人数。招生人数与报考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专业的社会声誉及社会认可度,但同时专业的招生人数与报考率也受专业所在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状况、生源学生数量等因素的制约。
  2.学习成果支撑度。专业培养质量应该有明确、公开、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作为评价指标,学习成果能够体现、支撑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
  3.学习成果评价。专业应构建有学习成果达成评价反馈体系,对本专业学习成果的达成情况进行有效评价及反馈。
  4.人文素养。主要考虑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结合程度,设置公共基础课程的数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水平,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及英语应用能力等不同的方面。
  5.职业技能。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方向涉及到汽车电子产品的生产、调试、检验、装配以及维修,学生职业技能考核应与陕西省内汽车行业社会职业资格证书接轨。同时,结合学生就业岗位,鼓励学生考取对应岗位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评价指标主要考虑学生双证书获取率、学生就业岗位对口率、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等评价要素。
  (六)社会服务能力
  1.示范辐射。示范辐射主要是指专业建设成果对区域或行业产业发展的示范辐射作用,表现在对陕西省内相关汽车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或汽车服务行业有较大经济或技术影响。
  2.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能力主要从专业教学团队每年为汽车行业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人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项目数量、为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继续教育培训的批次、培训人员数量、主持省级科技研究与开发等方面进行评价。
  3.专业特色。专业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创新形成的,与国内、省内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相比的优势与特色,主要体现在专业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培养模式、人才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运行机制等不同的方面。专业特色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效果显著。
  三、汽车电子技术一流专业建设指标标准的构建思路
  要构建汽车电子技术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就需要建立专业要素建设指标,并对各指标的评价标准进行控制。结合专业建设要素之间的关系,按照陕西省高等职业学校“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对一级、二级指标进行细分,构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标准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专业建设标准评价指标满分为100分,按各一级指标在专业建设标准体系中的重要程度,设置对应评价分值。每个二级指标,按在对应一级指标中的重要程度,设计指标权重。每个二级指标,均设有评价等级,分A、B、C、D四个等级,评价等级中,A=1、B=0.8、C=0.6、D=0.4。专业的最终评价结果决定于专业建设标准各一级指标分值的总和,专业建设标准评价结果分优秀、合格两个等级。同时,根据各二级指标的不同评价等级的数量对专业评价结果进行约束。   四、构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标准评价体系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汽车电子技术一流专业建设标准的立足点是陕西省区域经济及汽车产业需求
  一流专业建设应着力于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不断提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具体体现在专业报考率高、专业设置与产业契合度高、专业师资水平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专业社会服务能力高、专业就业率高等6个方面。[6]高职教育的区域性决定了高职院校专业的选择必须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与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相适应。[7]高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必须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行业发展为目标,所以专业建设的立足点是区域经济及行业需求,对接区域的行业支柱产业。高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建设要从陕西省和汽车行业的各种资源优势和需求上选择服务对象,研究陕西省内的汽车电子产业结构、汽车电子人才结构等,主动了解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求,从地方和行业特性上考虑专业发展定位,确定人才培养层次与规格,以確定需要建立什么样的专业体系,提供什么样的课程。
  (二)专业建设标准应注重专业建设的前瞻性,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一流专业建设具有一般专业建设的共性特点,但同时也需要注重专业建设的前瞻性。在专业建设标准中,要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推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等全方面的改革;建立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机制。[8]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行业对于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专业建设标准中也应包含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社会服务能力等要素建设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在汽车电子技术省级“一流专业”各要素的建设标准中,加入动态调整机制,对调整模式、调整指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使专业建设能够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升级,充分发挥行业与企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实现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间的结构平衡和良性互动。
  (三)处理好专业要素之间的关系
  创建一流专业要处理好专业要素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专业发展定位与课程建设之间的关系。课程建设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人才培养必须通过课程去落实。[9]高校在应对社会和行业对人才个性化要求时,必须精选课程、改革课程内容和结构体系,以课程为突破口,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四)专业建设标准中应注意相关学科的融合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行业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等多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将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技术变革升级的方向。只有有效融合相关支撑产业技术,才能促进专业的良性发展。对来源于不同产业的相关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进行整合,形成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再分解为对应课程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专业标准中,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都应根据相关产业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设计和规划。
  构建汽车电子技术省级一流专业建设标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对各专业建设要素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和研究。后续将结合陕西省内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应用趋势及各职业院校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建设现状,对一级指标的分值、二级指标的权重,及如何根据二级指标的评价等级数量对专业评价结果进行约束等方面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娟.“互联网+”的多维模式研究与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5,(8):46-47.
  [2]  Ever Huang.“互联网+”影响汽车电子产业[J].集成电路应用,2015,(5):42.
  [3]  陈寿根.高职专业建设要素及其质量标准[J].职教论坛,2012,(12):57.
  [4]  张敏,张永兴.《材料制备及合成方法》课程教学与科研结合模式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6):114-117.
  [5]  马春丽,刘少华,霍枚玫.高职院校一流护理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7,(8):23.
  [6]  张晓云.高等职业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思考与建议-以陕西省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3):82-85.
  [7]  贾文胜.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五大问题浅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163.
  [8]  伍有才.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创新驱动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30):19-22.
  [9]  陈治亚.高水平行业高校建设一流专业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6,(6):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0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