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例谈初中音乐教育的德育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音乐教育是初中德育教育的一个主阵地。音乐教育中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本课程等多个方面,均可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育;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德育。音乐教育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操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笔者将从本校的实施举措和个人教学经验出发,对音乐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实效性进行简单的例证分析。
  一、音乐课堂教学——音乐德育的主阵地
  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依据《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中音乐学科的四项德育范畴进行分析,认为音乐课堂教学中有着不竭的德育底蕴可以挖掘:
  (一)培养高尚情操
  例《歌唱祖国》(山教版初一上第二单元)。
  《歌唱祖国》由作曲家王莘创作于1951年国庆节前夕,这首歌曲问世以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推崇。这首歌曲不仅会在升旗仪式或是开幕式等场合出现,而且有的广播电台也会当做开始曲使用,被号称“第二国歌”。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大国的崛起带给我们炎黄子孙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提升精神涵养
  例《阳关三叠》(山教版初二下第二单元)。
  这节课的德育目标为在聆听与体验中,提升学生关注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意识,进而在实践与创作过程中养成爱音乐、爱创作、爱生活的情趣。
  图1、图2是学生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四句诗创编的旋律记谱。
  (三)增强审美能力
  例:《流水》(山教版初二下第二单元)。
  德育目标:在交流、探究、聆听、學唱、创作的过程中,对古琴乐器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对古琴的散音、暗音、泛音等演奏知识以及与古琴相关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学习,并且体会古琴独有的韵律。
  教学片段:
  师:古人往往在较为宁静的场所进行古琴的演奏,古琴的音量往往不大,制作小巧,能够营造出一种人琴交织、喃喃低语的氛围。下面我们就跟随古人,结合刚刚对古琴音色、构造的深入了解,对古琴乐曲《流水》进行一次赏析,对乐曲的内涵进行深入的体会,感受乐器所表达的意境。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努力做到“以美启美”,通过创设美的教学环境,运用美的教学语言、美的课件设计,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的古曲音乐,以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促进文化传承
  例:《八音之乐》(山教版初一下第三单元)。
  德育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及深厚的人文底蕴,认识一些古代乐器,并分辨其音色。通过了解和聆听谭盾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文化传承的意识。
  1.教学片段
  师:曾侯乙编钟自出土以来,只进行过三次的演奏:在1978年该乐器刚刚出土时,考古工作者曾经在随州一家修理厂之中试演奏过这一乐曲,沉睡了两千四百多年曾侯乙编钟,再一次将它那浪漫的音韵展现给世人。1984年,庆祝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的时候进行了第三次的演奏。当时湖北省博物馆的演奏工作者携带者编钟进入首都,为各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奏响了中国古代名曲《春江花月夜》,以及《欢乐颂》《楚殇》等曲子。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著名音乐家谭盾用曾侯乙编钟奏响了《交响曲1997:天·地·人》时,编钟的声音再次响彻云霄。接下来,我们来欣赏《天·地·人》片段。
  2.欣赏《天·地·人》视频片段
  设计意图:感受编钟雄浑深沉的音色特点,重温激荡人心,震撼寰宇的历史时刻,初步感受谭盾音乐创作中创新与传承的人文情怀。
  3.介绍谭盾
  师:音乐家谭盾出生于1957年8月,他从小深受中华楚文化的影响。在1979年,年仅22岁的他创作出了他的处女座:交响乐——《离骚》,但是因为他对萧和鼓等当时认为的前卫印象饱受争议。1983年,其创作出的交响乐曲《风雅颂》荣获国际作曲大奖。1984年,他讲自己的作品《双阙》《天影》等发表于“谭盾中国器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尽管引发了很多的批评之声,但是也对民乐界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他在1989年用自制乐器演奏出了《九歌》这首曲子,从此使他在国际乐坛上颇负盛名。他的创作堪称令人惊奇,逐渐在国际乐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音乐课外活动——音乐德育的补充剂
  音乐课外活动与音乐课堂教学互为补充,共同为学生的德育发展保驾护航。用合唱来进行举例,合唱往往有以下几方面的德育功能。其一,合唱能够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平衡与调节,陶冶学生情操;其二,合唱能够宣泄学生的情感、平衡学生的精神,使学生具备健康的情绪,收获良好的心境,并且精神世界逐渐得到丰富;其三,在进行合唱训练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的意志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对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也有着极大的帮助;其四,合唱是一种群体性的活动,能够使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默契的配合,这对提升学生之间的友谊与感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极大的改善。
  三、音乐校本课程——量身定制的音乐德育处方
  “校本课程”也就是科学合理的评估本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且给对当地学校与社区课程资源进行综合的考量,将教师与学校作为主体,开发适合学生个性的课程,保证课程的可选择性与多样性。从音乐德育功能层面讲,一门门校本课程如同一张张音乐德育处方单,为学生的德育养成对症下药。
  症状一:盲目追星,价值取向扭曲。
  处方:《星光背后》。
  当下,电视荧幕上有着各式各样的选秀节目。这些节目对未成年人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这收到了相关专家的高度重视。现阶段,选秀的低龄化倾向需要我们警惕,选秀节目的频繁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会使他们产生一定的攀比心理,并未会使这些商业活动场所的浮躁气息渗透到学习的氛围当中。《星光背后》这门课程的开设,旨在用音乐家的人格魅力鼓舞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选秀节目,让娱乐文化正能量的一面在学生心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学期末,学生自发排演了《戏说“选秀”》音乐剧,并在校园艺术节汇演上展演。通过歌、舞、表演的形式,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地向全体师生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对“选秀节目”的辩证认识。在笑声与掌声中,为同学们进行了一次意义深远的音乐德育教育。
  症状二:崇洋媚外,愿把它乡当故乡。
  处方:《海之韵沙滩音乐会》。
  烟台作为一座以“海”著称的开放性城市,借助海洋文化,提升音乐素养。《海之韵沙滩音乐会》就是音乐组因地制宜开发的音乐校本课程,立足于音乐本位,融情于景,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
  晴朗的夜空下,习习海风吹拂着孩子们的脸庞。快乐的脸上写满对音乐的陶醉。合唱《大海啊,故乡》、诗朗诵《爱在烟台,难以离开》、小提琴独奏《海之恋》、舞蹈《八仙传说》、音乐剧《始皇东游》。学生们用丰富的音乐形式演绎着对大海、对家乡的赞美与眷恋,同时又多了一次难忘的音乐实践经历。
  活动结束,学生们自发的将活动产生的垃圾全部带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金沙滩、对家乡的珍惜与热爱。
  2011版音乐课标为我们指出了“音乐课程资源校本化开发”的方向:体验和感受乡音乡情,传承本地区的传统音乐艺术;配备丰富的校园音乐学习硬件;引入时代音乐资源;开展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等。一种音乐形式就是一个风景,都有着音乐教师们值得用心探究的内容,音乐德育资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在初中音乐教育中,德育的因素无处不在。它需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并能恰如其分的合理渗透。作为初中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利用各种条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寓德育教育于音乐活动中,使学生在音乐的长河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德育的熏陶和洗礼。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邵义光.音乐的德育功能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 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109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