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铁路职工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伴随当前铁路技术快速发展和进步,加强了地域联系,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从我国的角度进行分析,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强铁路技术的研究和发展,逐步提升我国的铁路技术,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无穷的潜力,但是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和挑战。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对铁路职工教育工作方面的问题进行关注,重点分析和研究铁路职工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关    键   词]  铁路职工;教育工作;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054-02
   一、铁路职工教育工作的意义
   (一)铁路安全生产对职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铁路客运运输的过程中,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年以来,由于国家基础建设的不断增强,铁路沿线的增加,高铁动车组不断地加开运行,对客运服务的要求不断增加,这一系列的转变要求广大铁路职工能够快速熟练地接纳新事物,并且具有精湛的技能,在此过程中,铁路职工的教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二)新技术、新设備的应用对铁路职教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伴随当前铁路装备的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很多新技术、新方法广泛应用于客运服务当中,这就需要职工具有更高的技术水平,需要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不断让自身的技术增强,适应铁路的快速发展。
   (三)铁路改革与发展使铁路职教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当前铁路改革进一步深化,职工在教育的过程中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新的挑战,首先职工需要进一步接受全新的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与铁路的发展和改革相适应。另外,培训工作者需要进一步对自身的素质进行强化,对教育方法进行创新,保证培训的质量符合要求。
   二、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日常培训不到位,培训制度未落实
   当前在进行职工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已经逐步实现了班组、车队、站段的三级培训教育网,在进行实际培训的时候,与正常的班组日常培训相结合,进一步对培训制度进行落实是非常关键的,但是由于生产任务逐步变化,在学习和任务之间出现了一定的矛盾,导致常常以任务为主,无法确保职工正常教育培训的时间,造成培训的过程中,质量无法达到要求,正常的职工培训也无法真正展开,无法保证职工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为了让培训质量符合要求,还需要进一步对职工日常培训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和落实。
   (二)激励机制不完善,职工学习主动性较低
   在进行业务学习的过程中,激励体制不完善,劳动强度较大,奖惩力度不够,由于当前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很多职工认为学了再多知识也无法进一步涨工资,不学习也不会导致工资减少,这就导致职工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三)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培训内容有缺陷
   从当前的角度分析,客运系统的相当一部分职工组成通常为一些大专院校的毕业生、退伍复员的军人以及一些其他单位转入的非专业职工,这些人员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在新职培训或其他资格性、适应性培训的时候,如果都是从相同的起点开始,不分年龄、学历,就会导致听得懂的人觉得是在白费工夫,听不懂的人无法理解等问题的出现,无法让培训的效果体现出来。如果没有针对性,不分主次地进行培训,无法起到很好的效果。对文化水平不高的职工,可以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加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对文化水平较高的职工,可以通过技能操作的方式进行培训。然而在现实中,培训方式比较单一,只是教条式的,依照相关的计划完成培训的任务。每月在月初通过办公室对培训内容进行确认,没有现场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内容的安排,这就造成培训内容和现场情况脱节,无法进一步了解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这就导致培训流于形式,只是应付上级检查,适应性和针对性较低。在培训的过程中,最终内容无法达到培训的目的,还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三、提高职工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训教师素质的高低,对铁路职工教育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所以一定要重视铁路师资队伍的建设,当前铁路教育培训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对相关机制和政策进行完善。需要保证培训有针对性,依照职工实际情况,积极建设相关的铁路培训教师队伍,鼓励铁路培训教师到现场积极了解现场的真实情况,对铁路的最新动态情况进行了解,让自身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现场兼职教师需要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教学技巧,多方面、多途径地提高自身素质能力,让自己的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保证教学效果,认真了解和发现一些有知识、有理想的职工人员,并且将他们作为重点培训对象进行培养,优先对他们进行相关的业务指导,让他们的能力进一步强化,成为强大的兼职师资力量储备。
   (二)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材是非常重要的,是学员获得知识的基础,对教育教学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在对教材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保证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对科技工作进行重视,并且与自编教材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依照岗位的具体特点有季节性地进行工作任务的讲解,有侧重点地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并且坚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铁路职工非正常状态下的应变能力,并且积极模拟演练一些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提高员工的应变水平。    (三)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需要进一步加大奖励的力度,对学习突出的人员进行鼓励,做到优胜劣汰,进一步保证职工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对月度考抽考制度进行落实,并且奖励抽考成绩优秀的人员,在抽考的过程中,当某些人员成绩无法达到要求,所需要进行相应的惩罚,并且让这些成绩和管理者的绩效挂钩,利用鼓励的模式,进一步保证管理者和企业铁路职工重视培训工作,形成一种爱学习、爱钻研的精神,不断让职工的整体素质提高,形成一种积极学习的氛围,与此同时还需要让教学水平提高,通过多媒体的相关设备与现场教学和实务教学相结合,多讲一些事故,列举一些案例,并且以身边的人和事为基础,更生动形象地让职工学习、培训的质量提高。另外,还可以横向与兄弟单位进行联系和交流,通过组织职工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共享职工教育的教学资源,让职工的学习主动性提高。
   (四)加强教学检查监控,确保培训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要坚持落实培训演练全程音视频记录管理实施细则,对所有的培训学习、演练及考试专用场所,包括专用教室、实训场所、网络主播教室、机考教室、车队网络学习教室、车队班组实训室、班组学习场所等,均应设置固定或移动式音视频记录装备,全程记录培训与考试过程,严格加强考试环节监督。加强考勤工作,确保职工学员的出勤率符合要求,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促进教育培训的落实,杜绝弄虚作假的现象,实现真培真考,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确保完成教学任务。
   (五)严格教学组织管理
   制订相关的培训班计划和培训规划,在此条件下与车队(间)实际情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调查各工种岗位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等,制订相应的计划,并且将每个职工划分到各个不同的时间段培训班当中依照职工的水平、学历、操作水平等,合理地对培训班的安排进行设置,保证职工培训的效果。在教学组织地过程中,需要与教学管理体制相结合,教师需要认真进行备课,授课学员需要认真进行学习,并且设定相应的纪律标准,保证各纪律考核要求,学员考勤表、教师备课日志以及结业考试等资料齐全。
   (六)改进职工教育模式与手段
   在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下,培训手段与方式要做出相应的改变。针对客运车队(间)的工作时间以及人员结构的特色,尤其对部分需跑通勤的异地职工来说,很大部分的有效时间都浪费在路途上,如何有效地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教育培训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手机模块化教学APP的研发与使用凸显了一种新的方向和思路,远程教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一方面确保了教育培训的专业性和广度,另一方面更加适应了个体的需求差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后期一些在线教育平台的开发,更加促进了广大职工的互动和交流,通过类似技术大师在线经验交流和问题解答,将会极大地调动职工学习的激情和求知欲,形成比学赶超的互助互学氛围。最终将实现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给客运运输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这一理念,为职工提供强有力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传输先进的客运知识,进一步确保旅客运输的安全进行。
   (七)培养新时期人才,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当前铁路职工已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铁路工人,所以需要进一步对他们的知识文化进行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既要讲奉献也要讲知识、讲技术,让他们与铁路高速发展的技术水平相适应,纸质时代铁路客运方面的调令需要周转多道手续,一般会以纸质的形式到达客运人员的手中,过程复杂,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无纸化办公后,经由调令通直接下达到当班列车长的手机中,充分体现了信息化和便捷性,这些转变需要相关的操作人员对这些先进的技术进行了解和熟练掌握,需要进一步转换概念,与时代发展潮流相适应,对新时期的技术工人进行培训,进一步落实半脱产培训计划,对新设备、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进行强化,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对优秀技师和高级技师进行大力培养,让他们符合铁路当前发展的需要,培训出了解新技术、新设备的操作人员。
   总而言之,在进行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创新和改革的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经验的积累,努力保证从量变达到质变的效果,只有如此才能保证铁路职工培訓教育的效果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廷栋,贾赟.新时期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的创新思路[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6).
   [2]陈彤.提高铁路职工教育培训质量的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7(8).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43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