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占比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具体分析了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家庭教育方式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分析认为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影响深远。目前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在强调家庭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显得过于宣示性和理想化,缺乏操作性,还需要完善其规定和改进其家庭教育方式来真正达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关键词:家庭因素   未成年人犯罪   家庭教育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在刑事犯罪中所占比例也在不断升高,且所触犯法律法规的程度也愈来愈深,对他人和社会的危害也越来越大。据统计,山东省2017年比2016年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增长了23.81%,未成年人犯故意伤害、寻衅滋事案件所占比例大幅上升,从2014年至今均在40%以上①。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家庭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少家长因忙于工作而疏于对孩子的管束,研究如何加强父母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本文着重分析了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改善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的现状。
   一、家庭因素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父母身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家长是孩子所模仿的对象,家长的教诲更是孩子成长中所遵循的人生信条。可以说,家庭因素在未成年人犯罪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就需要认真分析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具有重要影响的家庭因素有哪些,进而可以从社会、国家以及父母的角度来省思相关改善措施,从而真正达到防范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这也是很多学者的共识,即家庭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础和第一道防线。在此部分,笔者从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家庭教养方式几个方面分析了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一)家庭结构之于未成年人的影响
   不能说家庭结构对未成年人有绝对性的影响,因为许多具有良好素养的人才也是出自家庭结构不完整的家庭。但一般来说,完整的家庭更有利于未成年人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前进,而那些生活在破碎家庭中的未成年人群体违法犯罪的概率则要普遍高于前者,对那些父母离异、父母分居以及父母外出务工等家庭结构的未成年人来说尤其如此②。他们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教,从小由祖父母教育,而老人对于隔代人的溺爱更容易使他们养成了以自私自利、不顾全他人的特点,其个人主义倾向更明显,在与他人发生一点口角上的争执就容易大打出手。有一些虽不是家庭结构残缺,但由于父母长年离家而疏忽了对他们的教育,从而使他们没能在身心方面实现良好成长。
   (二)家庭經济状况之于未成年人的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对未成年人违反法律法规有着极强的影响。据统计超过三分之一的犯罪未成年人是来自经济状况不太好的家庭。这即是因为家庭无法满足自身成长所需要的物质条件,而让他们不得不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③。更多的则是因经济状况困难,而无法满足未成年人的教育条件,这就使得他们在应上学的年纪无法完成自己的学业。在还不能抵抗诱惑的年纪,过早地接触到了社会不良同伴,而使他们常年出入不宜少年出入的场所,养成社会不良习惯。在其没有形成自己正确的是非判断能力之前,就开始进入社会这个大染缸,这使他们步入违法犯罪道路的概率大大提高。
   (三)家庭教育方式之于未成年人的影响
   在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的家庭中,父母在孩子的教育方式上普遍有着较大的分歧,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上存在较大的区别。一方面,父亲更多的是严厉的管教,在他们看来“严是爱,宽是害”,他们相信“不打不成器”,在生活中对孩子的惩罚措施更多是不正当的体罚,从他们的意愿上来说并没有错误,但他们忽视了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不能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所以这使其难以保持良好的父子关系,使得未成年人的叛逆更加严重④;而另一方面,母亲更多是溺爱,虽然处处千依百顺,处处顺从孩子的意愿,满足他们一切要求,认为这样就可以使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但反而养成了孩子骄纵任性的性格,如若自己的愿望无法得到满足便对父母大呼小叫甚至拳脚相加,就比如: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因为自己的母亲拒绝给他买iPhone,一怒之下竟然把自己母亲杀死。综上来说,此种家教的特点主要是:母亲溺爱,放任;父亲严厉,体罚。而这两种方式均为极端,而极端的行为必然会引起极端的后果。还有一种就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起了一定的争执,态度不统一。不同的家长,不同的教育方式便有不一样的理解,不一样的效果。长期彼此相互矛盾,没有一个统一的准则,使孩子无法适应,此时便易使未成年人滋生反叛的心理,处处与家长对着干。这也是使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二、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规定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一个孩子的入狱会使一个家庭遭受十分巨大的打击,由家庭教育而造成的未成年人违法不仅仅伤害的是他本人,还有他的父母亲人,甚至整个社会风气。我国政府部门和立法机关一直将未成年人保护问题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作为其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分别出台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进行了规定。
   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采取的是“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刑事政策。因此,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主要突出和表现的也是针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即如何通过家庭教育来实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避免其走入违法犯罪的歧途。《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规定了父母或其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同时,也规定了父母或其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教育责任,以及必要时采取的制止措施;在《未成人保护法》中,则设专章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问题进行了规定。但是,就具体的措施而言,其还却缺乏一定的实操性,很难落到实处。根据相关规定,父母或其监护人未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责任,也只能对其进行训诫,具有较强约束力的惩罚措施显得极为有限。因此,针对未成年人保护以及防范其犯罪的措施,大多是宣示性的,显得过于理想化。    三、完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家庭因素的对策
   (一)加强对监护人的教育
   正所谓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单单依靠社会等外部条件去保护未成年人只能说是暂时的办法而终非长远之计,只有通过加强对监护人的教育宣传,提高其自身道德素養,同时使其掌握进行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通过注重运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而不是对孩子呼来唤去,亦或是一言不和就动手,杜绝家庭教育中的暴力教育和宠爱教育⑤。
   (二)注重家长与未成年人之间的交流
   正如俗语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可以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开办优秀家长的经验分享会来提高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能力和技巧,老师与家长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通过开展家校联合的方式降低犯罪的比率;在家里,父母则需要多和孩子谈谈心,充分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去看他们的世界,一定要和孩子打成一片,这样才能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最大限度的利用一切合理的资源去保障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
   (三)完善相关的法律,明确监护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职责
   如前文所述,目前,无论是《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是《预防未成人犯罪法》,其虽然都对家庭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突出强调,但相关的法律规定都显得过于笼统,更像是宣示性的条款,缺乏实操性,尤其在约束监护人方面显得明显不足,没能充分发挥法律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所需要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来真正起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注释:
  ①http://news.e23.cn/shandong/2018-05-31/2018053100101.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8年9月23日。
  ②周慧敏、刘昕、游涛:《家庭因素对犯罪未成年人成长过程的影响及介入对策——以2014年北京市海淀区未成年人犯罪情况为例》,《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6年,第4期。
  ③陈苇、石婷:《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及对策实证研究——以重庆市某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对象》,《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年,第5期,第46-52页。
  ④赵军、祝平燕:《未成年人犯罪相关因素通径分析》,《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年,第3期,第17-21页。
  ⑤关颖:《家庭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未成年犯调查》,《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2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周慧敏,刘昕,游涛.家庭因素对犯罪未成年人成长过程的影响及介入对策——以2014年北京市海淀区未成年人犯罪情况为例[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6,(04):32-43+25.
  [2]陈苇,石婷.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及对策实证研究——以重庆市某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对象[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05):46-52.
  [3]赵军,祝平燕.未成年人犯罪相关因素通径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03):17-21.
  [4]关颖.家庭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未成年犯调查[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2,(02):4-8+19.
  (作者单位:临沂第七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95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