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的美育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笔者先简单介绍“美育”的内涵,然后从注重问题探究教学感受数学美、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实用美、创造性使用教材感觉数学思维之美三个方面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 美育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193-02
  学生进入初中后,对初中数学的学习产生了许多抱怨,如数学难度上升,太难了学不进去以及教师的教学太枯燥和太高深听不懂等。固然对初中数学的难学的抱怨也有一些是由于学生上课没能好好听讲造成的,但是笔者认为更多的原因在施教方,即教师,原因是现在有的数学在学生刚入初中时没有给学生一个很好的数学缓冲,以及在数学教学中没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专属于数学的“美”,从而喜欢上数学。关于数学的“美”是近几年提出的美育渗透,即在数学教学中把美育渗透在其中,下文笔者就将专门探讨一下就“美育”的内涵以及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把美育渗透其中。
  一、“美育”内涵以及初中数学的“美育”
  “美育”是什么,在笔者刚接触这两个字时也产生过这样的疑问,所以笔者先从“美育”这两个字的字面意思下手,“美”即美好,“育”教育,所以“美育”就是美好教育,换言之就是审美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中发现美好的地方。把它放大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传递一种关于初中数学的审美,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现独属于数学学科的“美”,以初中数学的这种“美”提高初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这一教学目的。
  二、初中数学教学美育渗透的措施
  (一)问题探究教学,从问题中感受数学奇特之美
  问题探究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发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于美育渗透最大的好處就是学生可以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可以发现数学中的“美”,并在问题中感受这种独属于数学的“美”,从而提高初中课堂的教学效率。
  以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不等式》为例, 数学教师在教授《不等式》的时候,尤其是在第一课时时,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教学认识到属于不等式的“美”,以及这种专属于不等式的“美”是一种奇特之美。教师在第一课时刚上课时,先在黑板上写上2+3=5,7x+4=24,然后教师问你们从黑板上列出的式子发现了什么吗?有的学生摇头,并说这不是等式吗?我可以算出第二个式子x的值,但不懂第一个式子有什么意义,2+3就是等于5。教师说你们讲得都很对(以此证明学生都在思考),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上“>”“<”给学生说你们应该都熟悉黑板上的两个符号,今天我们要讲就是跟这两个符号相关的不等式,然后教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先自己预习课本,教师乘学生预习期间在黑板上写上“请用不等式表示出a和b的和大于8,且b是负数”,学生预习完后教师抽学生写出黑板上这道题的答案,学生在黑板上写出a+b>8(b<0),教师点头,示意学生下去,然后教师向学生说这位同学是对的,现在我要你们发散思维,你们看这个不等式的时候想到了什么。有的学生对教师说我从a+b>8这个不等式看到了数学的无所不能,它能通过任何符号把一切都表达出来,有的学生说看到了数学的奇妙等等。教师说对的,数学是一门奇妙的学科,它能用它自己的方式简洁的表达出我们的说法,这就是专属于数学的奇特之美,好了,现在让我们接着去探究不等式奇特之美吧。教师通过对等式设问以及相关不等式的问题,一步步引领学生发现不等式的特殊,找到数学奇特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联系现实生活,感受专属于数学的实用美
  数学的实用之美是指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并为我们建设家园出自己的一份力。所以教师在讲关于数学的实用之美的时候,应该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更加真实直观的感受到属于数学的实用之美。
  如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轴对称》,教师在教授这一节的时候就可以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教学,教师在上这节课的时候问学生你们在现实生活中都发现了哪些是轴对称的,学生说窗户、有两扇门的那种大门。教师点头并说你们说的都很对,那你们觉得这些美吗。学生很犹豫地说美(教师看出学生的犹豫),教师接着问其实我们的脸也近似于对称,如果双眼一高一低,那你们觉得美吗,学生说不美,教师接着说其实轴对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有很多,它具有一种实用之美。教师在《轴对称》这节通过让学生联系现实,让学生感受到了轴对称对于现实的影响,深深的折服于数学的实用之美当中,激起了学生对《轴对称》这节课的兴趣,从而推动这节课顺利的开展。
  (三)深挖数学课本,感受属于数学的思维之美
  数学的思维之美是深藏于数学课本当中的,教师如果想让学生了解这种思维之美,就要深挖数学课本的内容,把属于数学的思维之美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比如,在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这一章,教师在教授这一章时应该先对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深挖,挖掘出勾股定理的思维之美。教师在在课前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思考三边的关系,有的学生说把它拼揍为正方形,有的说添为直角梯形,学生让这两位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到黑板上。教师利用这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了勾股定理定义的思维之美,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勾股定理》的兴趣。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属于数学的美育,以“美”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敏.浅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新课程学习·下旬, 2013(7).
  [2]李向军.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美育渗透[J].成才之路, 2010(34):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07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