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的关键。语文课堂中古诗文的内容既符合小学生学习的认知,又充满了童趣,具有诗、境、字、情等多种美,是渗透美育的优秀材料。因此,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小学语文中古诗教学为切入点,渗透美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美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40-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美育功能和重要性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建立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做好古诗文的美育渗透,提升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和感受。
  一、观察引导 欣赏诗美
  小学生时期,学生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应做好学生想象力的引导,帮助学生在观察中欣赏古诗文之美。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古诗文的内容通常是配有插图的,插图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通过对插图的观察了解诗的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插图转移到多媒体同时拓展图片内容,让学生在观察中欣赏诗文的魅力,更好的理解诗文表达的内容。
  如北师大版《鸟鸣涧》课程教学中,教材中既有的插图是静态的内容,无法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诗文的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教材中的插图转移到多媒体课件当中,同时拓展图片内容,补充月夜等图片,在讲解的过程中,每一个课件的页面背景都应该符合古诗文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内容,了解古诗的魅力,在“月出惊山鸟”这一句分析时,背景应该是一张月夜图,单纯只有月亮不能体现出这一句诗文的意境,而是应选择月夜与群山的图片,月夜之下,只看到群山的山峰,突出月夜寂静之美,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月夜寂静之美,这样才能更好的感受到月夜寂静之下,随着月亮上升,月光撒入山谷当中,鸟儿受惊在林中鸣叫的场景(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展示月亮上升,月光撒入山谷的场景)。
  二、情境创设 体验境美
  古诗文的美在于诗文的意境,这种意境简单依靠想象是无法实现的,必须要有实地实景具体感知才能得到。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但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意见的创设,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意境当中,更好的了解诗文塑造的内容。意境的塑造需要结合现代网络技术,通过音乐、视频、动画、图片等内容相结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到古诗文意境的美,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将意境的美表达出来,将感受到的意境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
  如北师大版《暮江吟》课程教学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就是一种很好的意境,其描绘的是红日西沉的画面。红日西沉的画面非常普遍,学生在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但很少会有学生观察到生活中的情景,了解红日西沉的含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先翻译这句话: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翻译后让学生感受具体的意境,让学生思考,同时配合多个红日西沉的画面,加强学生的体验感,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文的意境的感受和感悟。
  三、语句推敲 领会字美
  古诗中字美是最为突出的,也是语文教学中最为值得推敲的地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在品味意境的同时学会推敲语句,学会对文字的推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魅力。古诗文的内容文字都是经过反复推荐的,语言凝练,很多内容简单通过阅读是无法理解文字的魅力,因此教师应培训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学会替换内容,通过替换了解意见的差距,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生对文字美的理解。
  如北师大版《江畔独步寻花》课程教学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句就非常凝练,简单几个字就描绘了一幅花香四溢的场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单独拿出来一个“压”字,让学生体会文字的魅力,加入将“压”字变为“挂”字是否可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挂枝低”,花朵挂在枝条上也比较常见,而且在作文习作中在描写花朵是也经常用挂来形容,鲜花挂满枝头。然后让学生对比挂字和压字的区别,在具体意境方面的区别,让学生对意境变化进行分析和对比,通过了解文字变化带来的意境变化,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文字的魅力,了解文字推敲的技巧。
  四、阅读多样 感受情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古诗文的阅读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古诗情感的美,了解古诗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朗读的前提是建立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和教师恰当的指导上,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后,通过教师的指导,在朗读过程中很容易进入文章所表达的情境当中,激发学生想象心理,帮助学生将自身的情感与作者情感融合为一体,形成独特的认知,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工作,感受古诗文的情真意切。
  如北师大版《饮湖上初晴后雨》课程教学中,教师在导学阶段应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朗读,通过朗读帮助学生读通顺,建立起对《饮湖上初晴后雨》初步的认知,了解写的景色和内容,然后对文字内容进行分析,特别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内容进行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然后组织学生带有感情的朗读,根据文字内容的理解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范读和播放朗读录音,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阅读的氛围,然后进行具体阅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作者真实想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特别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话的含义。
  五、拓展内容 联想悟美
  古诗是凝练的美,这种美是进一步创作的源泉。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在内容和意境方面都非常得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方式感悟美,通过对美的感悟拓展内容,为自己后续的写作积累必要的写作素材和内容,同时也提升自身的语文学科素养。具体来说,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发现美、观察美、感悟美的同时可以将自己融入到美的感悟当中,拓展对美的感悟。
  如北师大版《过分水岭》中,作者用了化无情之物为有情的方式,让平凡的事物富有了诗意美。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湲流淌,千古如斯,作者却赋予了其动人的人情美,看似是送友诗句,但其用朴素的语言,写出了旅途中富于诗意与人情的新鲜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对内容进行联想,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水化为友人,又是如何赋予情感,鼓励学生将这些内容融入到写作当中,在写景状物时融入自身的情感,既在学习古诗中有所得,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观、感、品、悟”等途径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对古诗美的感受,建立对古诗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包从努.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效率的提升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8(07)
  [2]陈宏.立足古诗欣赏,渗透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分析[J].中华活頁文选(教师版),2018(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13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