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生也能写好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报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学生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是“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本文从自主学懂框架,帮扶结合理思路,小组合作写报告,小组交流展成果四环节,阐述了如何在综合实践成果报告写作指导课中体现“以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成果报告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报告是对整个活动研究行动的综合表述,是活动研究资料中最具价值也最为系统的表述性文本。作为学生,参与了活动,经历了活动的过程,获得了亲身体验,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成果报告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现实中,学生在参与活动后,成果报告撰写的情况又如何呢?身为一线教师的我深有感触:
  大部分的学生并不了解成果报告的一般形式,甚至存在学生展开活动后不撰写成果报告,如有成果展示比赛,成果报告由教师代笔完成的情况。由此可见,给学生展开综合实践成果报告写作指导课的教学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而新课改强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作为基本理念,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如何在综合实践成果报告写作指导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笔者以《我是小小研碶员》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1自主学习懂框架
  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认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前知识的状况去进行教学。”显然,学生己有的知识,将直接影响学生去主动构建知识及发现问题,因而课堂教学要有的放矢,就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由此笔者在成果报告写作指导课展开教学前,把学校原有的成果报告电子稿上传至自主学习平台,并依据成果报告写作指导课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设计个性化的预习任务。
  笔者在《走进碶文化》的教学中作了如下设计:
  教师活动:
  (1)课前上传学校多年来的成果报告样本至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2)课中对于学生的展示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梳理并掌握成果报告的一般框架。
  学生活动:
  (1)课前结合样本(样本1:《毕业典礼》:样本2:《垃圾分类 家乡更美》),自主梳理成果报告的一般框架。
  (2)课中上台交流展示梳理的框架。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掌握成果报告的一般形式。由于学生对于如何撰写成果报告缺少认知,因此笔者利用白主学习平台,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结合教师给出的两个成果 M 报台样本(样本1:《毕业典礼》:样本2:《垃圾分类家乡更美》),梳理成果报告的基 SF 框架,似琀孕生自主获取新知的能力,提高学习能动性。从学生上交的预习作业来看,大部分的学生通过自主预学可以归纳出成果报告的基本形式,即:研究的背景(由来)、过程、整体设计、具体呈现、评价、反思;教學实践中可以看到,由于学生对于成果报告基础知识有自己的见解、思考,在听课的过程中更具有目的性,同时,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之上,整节课的教学效率也有所提升。
  而后笔者又采用上台交流展示的形式对于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展示,通过生生之间共享交流,激发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好地发挥出来。在展示过程中,学生的闪光点可以让其他同学借鉴,而在知识方面暴露的不足,则可以让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教师辅以点拨,改变了以往教师“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更符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步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转化。
  2帮扶结合理思路
  生本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教师应将自己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在分析学生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千丝万缕的知识中寻找本质,在繁杂错乱的原始资料中理清思路。
  但是此处的主导地位并不是指老师包办,而是组织引导。教师应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的调动起来,特别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应鼓励其进行二次思维,学生恍然大悟的时候,成就感会有明显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心态会更加积极,这种“扶着过河”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次实践过程中学生对“我是小小研碶员”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收集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为引导学生梳理撰写成果报告的基本思路,从整体上感知成果报告各部分由哪些内容组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笔者作了如下设计: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对记录的原始资料结合成果报告的一般形式进行思路梳理。
  学生活动:
  (1)每组展示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记录下来的原始资料。
  (2)将每组记录的资料和成果报告的各个环节相对应,以梳理出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写成成果报告的基本思路。
  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对于“采访资料记录”该放在成果报告的哪个环节存在较大的争议,笔者引导学生感知“研究的过程”要讲清楚如何开展研究,“研究的成果”则是针对本次研究的主题我们取得了哪些收获,学生归结出“人物专访”应属于研究的过程,但是对于采访过程中的资料记录则属于研究的成果。在师导生学的互动下,最终学生对本次活动的成果报告梳理出了如下思路,从整体上感知了成果报告各环节有哪些内容组成。
  3小组合作写报告
  “小组合作”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相对于“个体学习”。小组合作是指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模式。
  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学习品质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的异质小组,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明确各人承担的职责。在参与合作撰写过程中,对个人完成任务的艺术加工同时,也是促进小组成员间有效沟通,对共同活动的成果进行评估,以求达到良好的成果报告。   因此,本节课,笔者在学生理清了本成果报告基本思路的基础上,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解决撰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学生活动:
  学生结合本组记录的原始资料及成果报告样本,通过小组合作撰写成果报告相对应部分的内容。
  由于前一环节通过师生互动对本课题进行了成果报告撰写思路的梳理,因此,这一环节在有了充分支架的前提下,学生能人人参与,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及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成果报告每一环节的撰写重点有了自己的想法与思考,通过实践将理论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同时,由于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学生通过生生互助,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探究、共同成长。
  例:第三小组学生的任务是整理全班同学对本次活动所提建议,一开始该小组学生并未将建议分类别,组内成员之间有了不同意见,通过小组不断讨论,最后,该小组学生一致认为,对本次活动所提建议,可分三个角度来整理:即学生层面、学校层面及政府层面。显然,通过分组实践使得课堂效率显著提高,甚至有了教师意想不到的课内生成知识!
  4小组交流展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把自己的成果在相互间进行交流,汇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交流中,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也可以给其他小组同学质疑、思考的机会,生生之间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碰撞,从中找到自己小组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成果报告。
  由于是第一次学生尝试自己写成果报告,加上时间关系,在实践环节,每一小组仅仅撰写了成果报告部分内容,因此,更需要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展示,以了解成果报告其他部分内容撰写时应注意的要点,所以,笔者作了如下教学设计,一方面旨在通过“生生质疑”激活学生思维,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另一方面旨在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教师活动:
  教師引导学生归纳出成果报告各部分内容撰写过程中应包含的要点及注意点。
  学生活动:
  学生上台展示实践成果。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看到了生生之间不断地思维碰撞,同时,在碰撞的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的主动建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例1:第二小组学生的任务是撰写研究过程,他们按照时间序梳理了本次活动的开展过程,在该小组展示完之后,其他小组便产生了质疑:以样本2为例是否还可以按照研究方法撰写研究过程?在生生质疑、补充的过程中,学生归纳出:按照时间顺序撰写研究过程是成果报告中最常见的方式,但是,有时为了条理更清晰,亦可根据调查方法来撰写研究过程。例2:在第四小组的学生撰写梳理了本次研究的成果,而通过生生之间的修正、补充,最终学生归纳出了撰写研究成果时的注意点:第一、条理必须清晰;第二、可以附上研究过程中拍摄的照片或者视频,这样使研究成果更形象具体!显然,生生之间思维碰撞、发展的过程,即是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新知完成了主动建构!
  “以生为本”的综合实践成果报告写作指导课教学策略,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自主的教学模式十分有益。当然,在实践过程中碰到了许多困感:如何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如何更好地关注部分“学困生”的发展等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继续探究。我深信:只要沿着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明天的路一定会更加宽广!
  参考文献
  [1] 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傅晓红.浅谈“以生为本”课堂的引导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5(10).
  [3] 叶礼静.以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J].教学方法研究,2015(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03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