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文本阅读文本选择组合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多文本阅读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不同文本的阅读,同中探索阅读的规律,异中对比了解不同题材、文体的特点。最终达到学生在多文本阅读的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掌握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文体材料,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进而提高语文素养。
  多文本阅读文本的选择和组合是多文本阅读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文本选择和组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如何进行多文本的选择组合,是我们课题组研究的一个中心子课题,下面结合具体的实例谈谈多文本选择组合的一些策略。
  一、文本的选择要紧扣教材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本,在进行多文本组文时,应以教材篇目为先,做到既节省时间又能高效完成教学目标。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多篇杜甫和李白的诗歌,我们把杜甫不同时期的作品组合在一起,来了解作者创作风格和思想的变化。分别是《望岳》、《春望》、《登高》。通过杜甫不同时期诗歌的阅读和议题的讨论,学生对杜甫的诗歌风格和思想变化有了系统的了解。
  李白和杜甫同为唐朝伟大的诗人,那么,他们的诗歌风格有何不同呢?我们把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格》和李白的《将进酒》组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对比去探究。学生通过两首诗歌的阅读,对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有了清晰的认识,李白的诗歌气象宏大、想象丰富、热情奔放、富有浪漫色彩。杜甫的诗歌情感内敛、沉郁顿挫、充满现实主义的风格。
  我们在文本选择上就是这样,以教材篇目为主,以课内带课外。这样既不耽误教学进度,又很好的进行了多文本阅读训练。
  二、文本的选择组合要利于学生多角度探究
  文本的选择组合要做到既要有关联性,又要有可探讨性,一定要利于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探究,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亲情为主题的文章,是初中学生经常接触到的。如写父母之爱的文章,在初中语文教材上就有多篇,他们虽然表达的大主题是同向的,但在写法、情感表现侧重点有着很大的不同,把此类文章组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多角度的阅读探究,对于提高学生此类文章的阅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我们把《爸爸的花儿落了》、《秋天的怀念》、《背影》三篇文章组合成一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针对三篇文章我们从不同角度设计了以下几个议题:①三篇文章都写了父亲或母亲的爱,他们表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②三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何不同?③《爸爸的花儿落了》和《秋天的怀念》都写了花,花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学生通过多角度的深入探讨,对此类文章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三、以议题为中心来选择和组合文本
  在多文本閱读中,议题是贯穿文本的线,文本的选择组合必须围绕议题进行,否则,就是流于形式了。象征手法很多学生掌握的不好,对于象征体所表现的含义理解不透不深,我们以象征手法的理解为议题,把《白杨礼赞》、《海燕》、《礁石》组合成一组多文本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探究。学生通过了解写作背景、分析象征体特点、探究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等对象征手法有了较好的掌握。
  神话故事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多篇,但学生对此类文章的理解浮于故事情节的层面,对人物形象理解深度不够,对故事所要表达的主题理解不到位。我们以如何理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从神话中可以看出古人的怎样的愿望与思想为议题,把《夸父逐日》、《共工触不周山》、《愚公移山》三篇文章组合成一组文章进行阅读,设置了以下具体的讨论问题:1、夸父和愚公在形象上有何相似之处?2、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和愚公移太行、王屋二山出发点一样吗?3、从三篇神话中可以看出古人的怎样的愿望与思想呢?学生通过对议题的探究,对神话人物形象、主题思想有了深入的认识。
  多文本的选择和组合确定还有很多路径与策略,我们认为多文本选择组合的确定一定要以新课标为方向,紧贴教材,紧扣阅读知识点。在多文本选择组合时,要以议题为线,学生通过议题的探究与讨论,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提升阅读兴趣,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系2018年河南省中小学多文本阅读实践研究专项课题《中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立项编号:dwbyd18011517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22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