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城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与个性特长的发展,是教育的永恒话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分层教学的含义就是把同一班级的学生,按照学习基础、能力差异分成若干个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来实施教学,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名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文章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尝试与探究?
  关键词:城镇学校;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探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潜力有很大的差异,所以笔者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按照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笔者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很好的发展,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下面,笔者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实施策略。
  一、根据学生特点实施分层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七年级学生,笔者经过观察、测试、摸底,了解学生的情况后将其分成A,B,C三个层次。在分层时尊重学生的人格,接受学生的意见,向学生公布分层方案,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估,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然后再根据学生选择的情况进行分析。如有必要,在征得学生的同意后对个别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既让学生进行了合理的分层,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分层后应该建立相应的鼓励制度,树立竞争意识,让学生了解对于分层并非一成不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并结合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A层的学生也要感到压力,意识到只有不断努力才能保持当前的层次。
  二、根据教学环节分步完成教学任务
  1.教学目标分层设计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标准》要求,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A层学生,侧重综合知识的运用,重视各方面能力的培养;B层学生,要求理解教材例题,完成教材练习题,并能做一些简单的变式题;C层学生,设计问题需要简单一些,掌握主要知识,学习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例如,笔者将“圆周角”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1)共同目标:了解网周角的概念,理解其相关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问题。(2)层次目标:A层:能够从三种情况进行分析,推导网周角定理的证明过程,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分类讨论思想方法和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并能利用它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B层:理解网周角定理的证明过程,并能利用它去解決一些相关练习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C层:了解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过程,记住定理内容并能利用它去解决一些相关练习。
  2.教学内容分层达标
  按照教学目标确定重、难点,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是做好分层教学的必要准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对于B,C层学生设计简单问题,以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为主,培养基本能力。而对于A层学生则要能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新课导入的过程中,笔者分别引入以下三个方程:(1)(x-2)2= 16; (2) X2-4x +4=16; (3) X2+6x+4=0。方程(1)设计的目的是让C层学生复习直接开平方法解基本方程;B层的学生通过在解方程(1)时,发现方程(2)即为方程(1)的展开形式,将方程左边进行因式分解即可得到方程(1),便可求出方程的根;而方程(3)则是针对A层学生,让其利用类比方法,探究出解题方法。
  3.课堂达标分层导学
  能真正实现分层教学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分层授课,同时这也是最难操作的部分。在教学时,教师应当采用低起点、缓梯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时,利用一些简单方程的应用归纳概念质疑时,笔者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观察上述方程,有哪些共同特征?(2)什么样的方程可以称为一元二次方程?(3) 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满足几个条件?分别是什么?第(1)小题中整式方程的特征对于C层学生很难发现完整,这时可以找B层学生来补充。第(2)小题和第(3)小题的本质是一样的,但是对于B,C层的学生来说,很难将第(3)小题概括完整,这时让A层学生来总结、归纳恰到好处。
  4.练习和作业分层要求
  教学效果是通过练习、作业反馈出来的,是教学的核心环节,能及时反馈学习目标是否达成,是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个体补偿评价与发展的训练达到分层目标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完二次根式乘法之后,笔者布置课后作业如下。(1)基础能力练习:教材习题12.2第3,4题;(2)提高练习:①计算:√54.√24;②将下式中根号外的数适当改变后移到根号里:3√2,(a<0)。对于C层学生只要求完成基础能力练习,B层学生能完成基础能力练习及提高练习的第①小题,而A层学生要求完成全部练习题。
  总之,分层教学虽然存在困难和不足,但是也不能否认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同时减轻学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地是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也为了使数学课堂更有效,我们要不断探索,因人而异,设计出更好的教学案,更实用的教学方法,更科学的学法引领,让学生的个性之花在课堂上竞相绽放,不断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毛永聪.中学数学创新教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96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