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期培智学校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培养培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培智学校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培智学校通过建章立制,教师通过因材施教和强化训练,家长重视家校合作,才能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巩固培养成果,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培智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150-01
  培智学校培养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是其主要目标,而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是适应生活的主要内容。对于培智学生来说,只有通过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将来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并适应社会生活。
  一、建章立制,养成良好习惯
  培智学生的智力水平、生理缺陷、生活自理能力等差异性很大,再加上老师们对习惯养成认知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班级培养的目标不同,习惯养成的侧重点不同。为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习惯养成教育,我们从培智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从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道德习惯、安全教育方面,统一标准和要求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为了使习惯养成教育取得有效,必须要建立对应的规章制度和检查制度,使教师们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要用一定的检查、考核、评价制度来约束教师的行为习惯,督促引导教师起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对于培智生,他们对于具体的事件几乎没有判断和思考的能力,他们的行为多来自于生理的反应和对他人的模仿。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所以习惯养成教育,要先从老师开始,用规章制度来纠正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使其保持一致性、长期性,才能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的习惯。
  二、因材施教,掌握个体差异
  智障孩子间的个体差异很大,他们有着各种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的缺陷,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障碍程度使每个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也体现出了不同的个体差异。因此需要实行“一人一案”、“一生一规划”,系统地规划每个学生的培养内容和流程。首先要对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基础进行调查评估,掌握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及原因,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老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个性特长,制定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计划,做到因材施教。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科任课老师一起讨论、交流,为学生量身定做培养目标,争强训练的针对性。最后要做到通力合作,共同督促。各学科要围绕训练项目密切配合,每位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及培养目标,也要了解近阶段其他科目训练情况,思考该如何和其他科目衔接,如何进行有效的训练。只有通过班主任、科任教师的通力合作,共同督促,进行针对性、系统化的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
  三、强化训练,熟悉教学方法
  培智学生由于身体缺陷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我们的教育训练就是要着眼于学生当前的迫切需要,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他们记忆力差、反应迟钝、遗忘快的特点,进行强化训练。首先在训练中要坚持集体指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课内训练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对困难大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的方法,通过谈话、故事、行为分辩等形式,提高培智学生的认知能力,克服他们心里上的障碍,然后再付诸实践,最后才能形成能力。其次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缺陷开展专项训练。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与他们的手部动作关系重大,因此对他们手部动作的训练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可利用体育康复器材训练学生握、敲、拍的能力;可以带他们去花坛里拔草,或搭积木等活动引导学生插上、拔下,锻炼手部的力量;可以让学生在下课时练习拍皮球,既增加了课间乐趣,又达到了训练的目的。第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激励竞赛机制,增加训练的有效性。通过自制多媒体课件,反复观看一些有关生活自理能力养成方面的课件、动画和视频短片,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智障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各个感官的参与,提高训练效果。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了几个竞赛项目,如系鞋带、穿叠衣服等项目,利用食物、红花、五角星作为奖励品适时给予孩子们奖励。通过比赛,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也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通过长时间、多角度、多形式的反复强化训练,使智障学生在饮食、衣着、大小便、睡眠、个人卫生和安全方面掌握基本知识,提高这些方面的自理能力。
  四、家校合作,巩固培养成果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要有充分的耐心,不能凡事包办代替,要与学校保持教育的一致性,紧密配合,把学校的教育训练计划同家庭的常规训练结合起来,让在学校学到的生活技能在家中加以实践、运用。如在学校教师训练学生叠被子,回到家中家长也让学生叠自己的被子,学校训练学生如厕行为、扫地、拖地板,家长也要指导学生按要求如厕,在家中打扫卫生等等。
  家长要经常和学校保持联系,做好学生在家生活能力情况的反馈,学校再根据家长反映的情况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调整,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目标。家长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并设法给他们一些成功的喜悦和温馨的体验,才能有利于促进培智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学校可通过召开家长会、定期家访、家长课堂、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做到家校共同协调配合、共同指导。
  培智学校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需要学校在制度建设上强化保障,需要教师在行动上示范引领,在教学上因材施教,强化训练,需要家长在生活中全力配合。只有各种因素形成合力,通过一点点的要求、一点点的发现、一点点的进步、一点点成功来激发他们、鼓励他们,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孫晓云.《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M].新世纪出版社,2004年7月.
  [2]刘全礼.《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天津市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
  [3]万国琴.浅谈特殊教育学校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J].小学科学,2016(8).
  注:本论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培智学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0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08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