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设课前导入,创造生物高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所谓课前导入就是指教师在授新课前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的一种教学技能。从教十多年,我觉得首先应明确生物课前导入的作用,然后要明确生物课前导入的原则;最后还要掌握生物课前导入的方法,如:(1)温故知新导入法;(2)巧设疑问导入法;(3)生活谚语导入;(4)实验观察导入;(5)实验观察导入;(6)微课图片、视频导入。只要掌握了生物课前导入,并恰当运用技巧和方法,就有极大可能创设高效的生物课堂。
  【关键词】课前导入;作用;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168-01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便成功了一半”。的确,无论做任何事情.开头都很重要,教师要想搞好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掌握课前导入的技能,所谓导入技能其实就是指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的一种教学技能。然而,教师如何掌握原,并恰当运用技巧和方法,较好地进行课前导入,值得我们研究和分析。
  一、生物课前导入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使学生学好一门课,首要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就是在教学的开始就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作出铺垫,既能令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又为高效课堂打下基础。
  课前导入过程是一个为解决问题的引入,过程比较简单,可以是段视频或一张图片,但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安定学生情绪。
  学校的生物课多安排在上、下午的末节,学生的学习状态往往不佳,或学生从课间体息时的游戏打闹到上课铃响后安静下来,需要有个过渡阶段,这就需要课前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
  2.明确教学目的。
  恰当、科学的引入,既突出了课堂的主题,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又突出了课堂的学习目的。
  3.提高课堂效率。
  导入新课对上好一堂课是关键的一点,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感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意愿,美妙的导入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在导入时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被动学”变成“主动学”。
  二、生物课前导入的原则
  导入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要与新课内容紧密相连,如在讲述“生物对环境”的中可选取“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些例子;用“孔雀开屏”的例子讲解动物求偶的现象,选取这些常见的生物现象作为导入能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生物课前导入的方法
  1.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故知新就是在学习一个新知识应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然后利用语言将复习的知识和今天要学习的知识进行一个良好的过渡,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課。
  2.巧设疑问导入法。
  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琢磨思考,主动地去探求教材中的新知识和新问题。
  如讲到“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一课时,可以根据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并且通常是成对存在的特点可以这样导入,在多媒体演示下并讲授:每个人都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经过受精作用发育来的,那么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当中如果遵循分裂的特点,结果会怎么样呢?学生的思维马上就被这一疑问所吸引,并积极思考。教师根据这一问题加以引导,使学生得出结论:如果遵循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那么人的染色体数会成倍增长,不符合实际。所以在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必须是减数分裂,然后导入新课。这就是教师巧设疑问,启发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识,探究新问题。巧设疑问导入法是生物学科新课导入的一种重要方法。
  3.生活谚语导入。
  教学中,引入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引用谚语、生活习惯导入,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如在学生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一章。
  教师可设计如下导入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老子英雄儿好汉”,又有俗语说:“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它反映的是什么生物学现象?在生物学课堂上出现学生日常生活中琅琅上口的俗语,必然能在极短的时间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开课引路”的效果。
  4.实验观察导入。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可巧妙地设计实验,指出一些现象,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来解决问题,这就是新课学习的开始。
  如讲授“绿色植物的运输作用”时,由于水为无色透明不好观察,教师可课前准备一支月季花,剪去一段茎后插入红墨水中并放在阳光下照射,让学生猜测接下来会出现什现象?让学生自己观察月季花颜色以及茎的横截面颜色的变化(课前准备好对照实验),由此引出对水分进入植物体途径学习。学生亲眼看到实验现象,印象深刻,比平铺直述效果好,并且使学生信服,更能引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不过教师导入时应注意选择能明显快速观察到现象的实验,以免导入时间过长。
  5.微课图片、视频导入。
  微课制作技术的应用,用时短、目的强,解决问题效率高。有一种取代课堂的趋势,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同时随着现代教学多媒体技术的普及,视频、图片引入是必不可少。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产生美的视觉冲击,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如在探究“微生物在生物圈的作用”一课时,由于细菌、真菌个体微小不容易看到,探究如果不借助信息技术很难重现。教师可在课件插入大量细菌、真菌的图片,尤其是生长在我们身上的一些细菌、真菌,瞬间便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此时可顺势提出:大家观察一下这些细菌、真菌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与植物细胞、生物细胞相比,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微课技术的直观形象,效果相当突出。
  总之,多样、恰当、灵活的导课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所不可缺少的手段。至于选择何种方法,应根椐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可接受性来确定。采用的方法要恰当、贴切,就能很好地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生物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一门学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18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