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小组合作模式下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问题解决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不仅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反映了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实现学生的长足发展。但是,当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为此,教师从小组合作入手,探究在集体环境中实现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办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1-006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1.054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是一个发散思维、综合分析、愉快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但是也不能忽视合作的重要性。小组合作可以实现思想的交流、碰撞,激发学生问题探究的积极性。因而,将小组合作应用到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当中,既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分析问题,提高审题能力,又可以发散思维,在交流当中形成解题思路,还可以整理解题过程,精确解题步骤,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质量,实现应用题的高效教学。
   一、整理问题册,小组共同审题,提高审题能力
   审题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审题能力的强弱往往决定着解题的正确与否。因而,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细致审题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而采取恰当的解题方法准确解答问题。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呢?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整理问题册,集中讨论这些或易错、或较难的题干条件,从而提升审题水平,增强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学生普遍会遇到“读题”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首先,以实力均衡为原则进行分组,保证每组都有“好、中、差”水平的学生。其次,引导学生整理问题册,将平时出错率高的题干整理成一个小册子。再次,让学生“读题”并讨论,阐述题意。如:“大象馆和猴山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粮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两端不栽),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多少棵树?”让学生讨论题意。最后,小组间进行审题总结。如关于“植树问题”的审题总结,即注意题目中有没有提到两端的问题,且每个间隔之间存在树木并非1而是2。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总结常见的审题错误,升华了对题干的认知,提高了审题水平。
   二、建立错题集,小组交换研究,增强解决能力
   错题是数学教学中最常见且最重要的数学资源,集中反映了学生存在的问题。因而,教师要善用错题,帮助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那么,如何应用错题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错题集并组建错题研究小组,让小组成员互相交换错题集,用不同的视角打开错题,互相交流意见,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进而增强问题解决能力。例如,“相遇问题”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经常出错。为了提高解题质量,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首先,以“以优带差”为原则进行分组。其次,让学生拿出自己平时整理的关于这类问题的错题集并进行组内交换,相互学习,开阔思维。如:“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13千米,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求两地的距离。”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在观看好学生的错题集时发现,他们将题干进行了肢解,即将甲每小时行15千米换成了甲骑得快,乙每小时行13千米换成了乙骑得慢,而将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变成了甲过了中点3千米,而乙距离中点3千米,由此先求出行驶时间,进而解答出相遇路程。在互相借鉴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发散了解题思维,增强了问题解决能力。
   三、练习习题组,小组探究分析,形成解题思路
   练习习题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增强对题干的理解,丰富解题经验,进而实现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但是,单纯的练习效果并不特别显著。为此,教师应该整理习题组,并将其放置在小组当中,组织合作探究,分析、理解习题,久而久之,形成解题思路,高效答题,加强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工程类”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知识,为了强化学生解题能力,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了习题练习。首先,整理这类型的试题,引导学生练习。其次,组织学生分组并将试题分发给学生,进行组内探究、分析,形成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如:“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现在两队合作,需要几天完成?”在探讨中,学生发现这类问题有一个共性,就是没有具体的数量,只是提到“一×××”,因而,学生总结出:在解题时,可用单位“1”表示总量。再次,学生还发现这类问题都存在“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关系,于是形成了这样的解题思路,即先把工作总量看作“1”,再用数量关系进行列式解答。由此可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质量,进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總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学生综合数学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因而,教师需要重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工作,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拓宽解题思路,加强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爱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8(2).
  [2]许素桃.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研究(下半月),2014(9).
  作者简介:颜艺君(1983.7— ),男,汉族,福建厦门人,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责任编辑 李爱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42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