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学困生成因及帮扶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是高校中客观存在的特殊群体,他们一般具有适应能力较弱、缺少责任意识等特点。文章试图通过对高校学困生特点、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高校学困生的帮扶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自我管理;成因;帮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1-0111-01
  一、高校学困生的特征
  (1)适应能力较弱。第一,在学习形式等方面,大学阶段多是依靠个人自学;第二,在生活等方面,生活起居等琐碎问题要自行安排,加之情感、人际、就业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短时间内一般难以适应这种变化。
  (2)缺少责任意识。部分学困生缺乏责任感,他们习惯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沉溺于“游戏人生”的不规律生活,既不考虑自己的未来,也不考虑自己和应对父母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3)缺少自我管理的能力。面对复杂的社会,部分高校大学生自控力严重缺乏,他们在人云亦云中迷失了人生方向,盲目跟风,还有部分学生陷入到“校园贷”中无法自拔,甚至轻生。
  (4)逃避现实。由于缺少正确引导,有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在学习中受到一点挫折,就自暴自弃,再次遇见同类问题时,不敢直面,选择逃避,久而久之就意志消沉,并常伴有逃课、弃考等行为。
  二、高校学困生的成因
  (1)学校环境。大学时期是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阶段,大学自由开放的校风,使得自控力差的学生放松了自我学习的要求。另外,不少学生因缺少与授课教师沟通,造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偏少,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家庭环境。一部分学生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生活在“无菌”的环境中,导致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另有部分学生因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导致在校期间的人际关系也较紧张,这也影响了他们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3)社会环境。大学生虽身处校园中,但也难免被社会中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误导,导致他们的“三观”偏离,影响高校校园良好学风的建设。
  三、高校学困生帮扶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大学生正处于自我价值实现的关键阶段,我们应多鼓励学困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恢复他们的学习信心,同时还要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可行的目标,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
  (2)形成良性机制,增强归属感。高校教师应多与学生及家长沟通,并建立一整套“宿舍—班级—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心理教师—家长”的管理机制。首先,在学生宿舍的编排上,要全面考虑,让成绩好的党员、学生干部成为带头人;其次,在班级事务分管上,各班级干部应多与学困生交流、溝通,了解他们当前的思想状况;再次,专业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困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方面的具体问题;最后,班主任和辅导员、心理教师和学生家长要多了解学困生的思想状况,积极解决他们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开展同辈学习,形成和谐氛围。在日常学习中,各级辅导员和各专业教师应主动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学习。在分配团队开展学习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将不同成绩区间的学生均衡分配,这样可以有助于团队共同进步。
  (4)分类指导,养成良好习惯。各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可以针对每个学困生不同的情况,通过小组讨论、班会、年级会、表彰会等多种形式传授适合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学困生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时,教师要及时通过表扬、表彰等形式强化,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最终帮助学习困难学生重拾学习信心。
  参考文献:
  [1]孙二军.“以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及其路径分析[J].高教探索,2015(2):16-19.
  [2]王玉杰,陈文,王湘君.高校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内江科技,201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7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