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不仅要实现对学生英语知识的教授,更要注重对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进而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奠定基础。从高中英语教学实践出发,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策略进行探究,以期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发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实践;学生主体;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是通过科学的方式实现对头脑智能开发和训练的实践过程。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单纯的知识积累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只有实现对学生的思维培养与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英语是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主要学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以及应用能力培养上,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的英语应用僵化、机械,缺乏自主性与灵活性。针对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调整教学思路,将学生的思维训练放在教学引导的重要位置,以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注重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是学生实现抽象思考的必经之路。高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比较完善,基本上能够根据文字、语言的描述建立直观的形象。基于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构建情境氛围,引导学生在英语互动交流中,打破知识训练的机械性,构建语言沟通中的具体形象,从而提高英语学习与应用的灵活性。例如在“A Volunteer Teacher”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志愿教师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等,用具体的形象调动学生理解Volunteer的含义,并结合自身的理解与经验展开话题探讨,加深对知识的形象理解。
  二、组织课堂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思维
  新课程改革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合作思维是学生融入社会的重要思维模式。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高中生合作意识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如在自主学习中缺乏与他人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在合作学习中难以接受他人的观点等。针对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互助的过程中转变思维,提高对个人与他人价值的认识能力。例如在“City and Country”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进行合理分工,组织学生针对City and Country的话题收集资料、充实观点、课堂讨论、结论展示等,进而促进学生合作思维的发展。
  三、加强语法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语法是高中阶段英语知识学习的重点,是学生实现流畅的英语表达的基础。语法中不仅包含基本的英语表达结构,更包含深刻的逻辑性,是学生建立英语思维的关键步骤。在传统的语法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讲解主要集中在知识点上,如针对虚拟语态,主要通过案例分析与示范练习,帮助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学习,若是忽视了虚拟语态表达中不同语言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将会造成一些学生理解的表面化,影响语法应用的灵活性。针对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语法讲解中应注重对逻辑的渗透,让学生理解英语表达背后的文化特征,进而在口语训练、写作练习中实现准确、灵活地运用。
  四、渗透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常态。基于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在教育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思维,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与理解,则是减少文化冲突,提高国家之间交流合作水平的必然要求。基于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从汉英文化差异入手,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思维的发展。例如在“Festivals”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以中西方的传统节日入手,讲述春节、中秋节与圣诞节、感恩节之间的差异以及其蕴含的文化背景等,让学生在文化对比中树立文化思维。
  五、拓宽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教学内容不应该局限于课内知识,还应该实现适当的课外拓展。在高中英語教学中,加强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更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新的思想、观念,并促进创新思维发展。基于此,高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中,应基于学生的英语知识基础,推荐其进行课外阅读,并指导学生掌握、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以提高其阅读能力,促进其创新思维发展。
  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未来发展出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全面培养,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发展形象思维,在互动合作氛围中发展合作思维,在语法学习中发展逻辑思维,在文化渗透中发展跨文化思维,在课外阅读中发展创新思维,这样才能突破英语学习的知识局限,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茜.思维训练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境化实践方式[J].英语教师,2018,18(9):131-133.
  [2]王玮.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132.
  编辑 李建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01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