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针对地方性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立足于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探索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
  关键词:核心能力;食品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693/j.cnki.1671-9646(X).2019.05.064
  Abstract:Aimed at the training of core ability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combined with market orientation,research and practic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core ability;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practical teaching;system;built
  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其决定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竞争环境,大学生应全面提升专业核心能力。应用型大学所培养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毕业后主要是在地方食品企业就业,人才培养应该立足于地方区域特点,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核心能力时应结合地方食品企业的需要和食品产业整体的发展需求,同时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就业情况。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应用型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与实力强的综合性高校相比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与实施。如何切实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适应陕西地方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能否达成与其实施效果的好坏密切相关。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围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1 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实施教学环节的重要依据、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文件,同时也是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兴趣的指南[1]。如果高校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差,那么其在就业后就难以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实际,因此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对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的深入调研,了解了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层次和能力要求,结合学校培养“重基础、宽口径、偏应用、塑个性、求创新”人才的办学定位,突出“应用型”和“地方性”的办学特色,确定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能力,概括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以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紧紧围绕为陕西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基本思路,不断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力度,将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通过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质量改进体系,着力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毕业要求这3个方面的改进,并坚持评价、机制和改进3个要素。
  1.1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根据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课程实训、课程设计等层次,逐步将专业人才所需掌握的技能融入到实践环节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验操作、设计的过程中接受初步的科研训练和探索。在实验项目的选择过程中,要兼顾教学需求和社会需求,具有先进性,适应食品科技的进步,此来促进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及时多涉及一些有利于扩展学生思维的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举办有益的活动和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习,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和社会实践,拓展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2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食品工業的发展依赖于科技的创新。目前,各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其对于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等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2]。创新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显著特点。创新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后新思维诞生的开始,有了想法之后就进入到创造的阶段,在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实践环节。各高校应强化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3]。鼓励教师指导学生以团队的形式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积极参加各种专业竞赛;通过食品工艺专业综合实验和毕业设计进行短期的科研训练,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主动探索和创造,充分发挥学生创新创业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
  1.3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坚持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
  食品加工、检测、流通等过程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常常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人才通过卓有成效的合作才能解决,所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所培养的学生除了具有专业能力之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通识类知识来完善学生的能力结构,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及为人处世的社会能力,从而全面提升自身能力素质。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积极搭建专业实践平台、科技创新平台、社会实践平台和就业创业指导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4 实施“双证”教育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施“双证”教育,将本科教学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构建起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关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完成学习取得学分的同时,得到获得职业资格所需能力的培养,为陕西地方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2 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 搭建核心能力培养平台
  2.1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难懂的公式制作成为PPT,在上课的时候展现给学生看;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一些食品加工、安全方面的视频等,让学生更加热爱专业课程;教师也还可以自己学习去制作一些小软件,利用电脑来帮助学生提高对于专业课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玩乐中掌握食品相关知识。教师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视野得以开阔,更好地理解各种各样的相关知识,使得专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得以实现。
  2.2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大学生思维活跃,内容新颖、具体实用的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所以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学科前沿知识和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突破传统的实践模式,加大实践课程创新力度,通过科研项目、校企合作等,增设新的实践训练内容。由过去的“基础项目”为主转变为“基础项目+拓展项目”模式开展实践训练,以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转化为应用能力。开展食品专业技能竞赛,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与研究,鼓励广大学生扩展知识范围,为学生的自我发展与提高提供平台,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能够得到专业核心能力的训练,在团队中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增强了竞争意识和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5]。
  2.3 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拓展校外实践基地
  “校企合作”就是通过高校和企业2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共同参与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合作培养出社会所需要人才的模式[6]。就业是学生实践技能提升的目标。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为实践技能提升的第一阶段,而深入企业的最终目标在于就业。因此,目前很多企业为了实现该项交流的“共赢”,对入企实习学生的培养和指导也开始朝着储备人才的角度进行,对学生进行财务、管理、技术、销售等多方面能力的培训,经过在企业的“实战”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为就业做了充分准备[7]。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效果,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
  3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团队
  学校食品专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年轻教师居多,实践技能欠缺,致使教学中实践技能训练不足。同时,高校在引进教师时普遍注重的是高学历,忽视对教师工程实践背景的要求,导致大多数教师缺乏工程实践背景。所以,需要大力引进人才,壮大食品科学专业的师资力量。同时,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深入企业实践,从生产第一线获取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获取相关培训证书,丰富实践经验,成为真正双师素质的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面向工程实际,将已取得的科研成果、新的技术及时纳入到教学中去,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学习和企业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育过程[8]。除此之外,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合理利用社会优势资源,聘用企业优秀能工巧匠、优秀实践操作专家充实学校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是师资队伍规划和建设的内容之一,也是高校未来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依靠力量,同时也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9]。
  4 结语
  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初显成效,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推动陕西省食品行业发展的同时,提高了学校的综合实力,真正做到了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目的的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王永生. 高水平特色大学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高等教育,2011(6):15-18.
  宫霞,张路遥,韩梅,等. 应用技术型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6):138-140.
  杨品林. 基于“互联网+”商务服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辽宁省大创项目“E掌门网商服务工作室”为例[J]. 电子商务,2015(11):82-83.
  刘卫华,王向红,张庆松,等.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6,18(4):51-54.
  朱俊杰,黄文汉,黄翊之,等. 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9):63-65.
  李震,朱昌平,范新南,等.“3+1”教学模式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128-130.
  李芳.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路径探析——基于产学研过程培育视角[J]. 職教论坛,2019(1):140-144.
  段蓉,朱昌平,范新南,等.“卓越计划”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实践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144-146.
  李长滨,岳晓禹. 地方农林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讨[J]. 科教导刊(下旬),2018(11):31-32. ◇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97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