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万佛山森林公园林相改造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森林旅游是旅游业中的后起之秀,森林公园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去观光、旅游、休闲、探险。但有条件开展森林旅游的很多地方都曾经是林场或其他森林经营单位,原生性森林群落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林相改造是当务之急。介绍了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基本情况,以及为了适应森林旅游的发展,进行林相改造的方法、步骤以及林相改造对稳定森林生态系统和提升森林旅游品味的意义,为准备开展森林旅游的林场和森林公园的林相改造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万佛山森林公园;林相;改造
  中图分类号 S75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09-0116-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9.034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tourism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people’s life, and forest tourism is a rising star in it.Forest parks are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tourists to go sightseeing, travelling, leisure and exploration.However,most of these places are forest farms or other forest management units.The native forest communities have varying degrees of damage, and forestry reconstruction is a top priority.We introduced the fundamental situation of Wanfo Mountain National Forest Park, the method,steps and significance of forestry form re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 tourism, for stabilizing forest ecosystems and enhancing forest tourism tastes.This study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forestry and forest park which prepare tourism and forestry form reconstruction.
  Key words Wanfo Mountain Forest Park;Forestry form;Reconstruction
  林相改造历史悠久,人类开始有森林经营活动,就有林相改造行为。但之前的林相改造都是以生产更多、更好的木材产品为目的,通过间伐、除杂甚至人工造林来实现。林相改造的后果是产生大量以目的树种为主的单一纯林,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原生性森林生态环境,致使生态环境恶化,物种灭绝。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产生了大量木材替代品,减少了人们对于木材的依赖,加之生活水平改善,旅游业兴起,走进森林成为了人们的意愿,从而使得以重新恢复原生性森林生态环境、实现生物多样性为目标的正向林相改造成为可能。笔者在此总结了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林相改造试验的初步方法,以期为林相改造工作进行交流提供借鉴。
  1 概况
  1.1 地理位置
  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116°31′~116°34′E,31°01′~31°05′N,南北长近12 km,东西宽约3 km,面积2 070 hm2,公园位于大别山区东北坡、舒城县西南部,地处舒城、潜山、岳西交汇处,北与舒城县晓天镇接壤,东和东南与潜山县金紫山森林公园毗邻,西及西南与岳西县枯井园自然保护区交界,距合肥140 km[1-2]。
  1.2 地貌及土壤
  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属中山峡谷地貌,境内群峰林立,地势陡峻,地形复杂,具有鲜明的山高、坡陡、谷深的特点,主峰老佛顶(又名猪头尖、柱突尖)海拔1 539 m,大部分山峰海拔在500~800 m,750 m以下坡陡,坡度一般在30°~50°,公园内最低海拔410 m。基岩由以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为主的变质岩系构成。山体海拔850 m以下为山地黄棕壤,海拔850 m以上为山地棕壤,山顶局部为山地草甸土。土壤含石量10%~30%,pH 4.5~6.5。
  1.3 气候与水文
  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季风显著、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3.6 ℃,夏季平均温度24.0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0 ℃,极端最高气温39.4 ℃,极端最低气温-10.3 ℃,年平均降雨量1 574 mm,无霜期220 d。园内青翠绵延,终年云遮雾绕。
  1.4 植物资源
  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区系属于北亚热带常绿林与暖温带落叶林过渡地带,主要由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组成,常绿树种局部混生或呈点状分布于两者之间。植物种类繁多,物种资源丰富,并有多种珍稀植物分布其中。公园内拥有维管束植物147科658属1 368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银缕梅(Shaniodendron subaequale)、水杉(Metasequoia glptostroboids)、银杏(Ginkgo biloba);国家二级保护的有巴山榧(Torreya fargesii)、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等14种;省级保护植物有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lla wilsonii var.pubipetiolata)、天目木姜子(Litsea auriculata)、天女花(Magnolia sicboldii)等10余種,有安徽新记录植物:岩蕨(Woodsia ilvensis)、锦毛金腰(Chrysosplenium lanuginosum)、中华盆距兰(Gastrocsplenium sieneiss)等近10种,还有大别山区首次记录的华西枫杨(Pterocargr insignis)、柳杉叶马尾杉(Phlegmariurus cryptomerianus)等近10种。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6.4%以上,立木蓄积量达1.84×105 m3[3-7]。   1.5 动物资源
  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内野生动物资源也很丰富,区系成分属东洋界华中区,区内野生动物以林栖种类为主,共有200余种,其中兽类47种,鸟类100余种,爬行类32种,两栖类10余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Pathera pardus),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猫头鹰(Aegolius funereus)等[3]。
  1.6 旅游资源
  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分为清凉涧、飞龙潭、老佛顶3个森林观景区,除了郁郁葱葱、万紫千红的森林景观之外还有老佛顶、天门峰、双剑峰、神驼峰、美女峰、丹顶峰、四方尖、三天门等大小36座山峰;神驼石、虎豹石、鹦鹉石、狮子石、刀背石、猪头石等景点也神形兼备,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无不让游客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由于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万佛山还有莲子瀑、天河瀑、香果树瀑、二叠瀑、龙尾瀑、逍遥瀑、V字瀑、徐大坪瀑等瀑布10多处,落差在60 m左右,常年流水不断,雨季更是飞流直下,气势磅礴,雾气蒸腾。山外烈日炎炎,山里凉爽宜人,是夏季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写照,碧涛万顷的森林是天然的氧吧,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是普通城市的300倍,置身其中,可享森林浴之神奇。此外万佛山还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2 林相改造地点的选择及方法
  2.1 林相改造地点的选择
  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在原国有小涧沖林场基础上于2002年12月由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的,国有小涧冲林场始建于1958年,已历时60年,其主要经营商品用材林,在原地带性森林群落中的建群种于大炼钢时被采伐烧制木炭以后,又营造了大量以黄山松和杉木为主的树种比较单一的商品用材林,在第一代黄山松、杉木用材林木采伐之后又在原造林地上营造了第二代松杉用材林,相同地段不断进行相同树种的造林与经营,致使土壤肥力严重下降,林木生长不良,林相不整而且单一,所以为了顺应森林旅游的发展和森林公园的建设需要,以及使原有的用材林逐步过渡为生态公益林(生态林和特用林),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林相改造迫在眉睫。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林相改造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实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战略。2016年林相改造的地点选择在旅游步道两侧,缓坡,土层较深、林木生长不良的人工纯林地段,14个小班共110 hm2。
  2.2 林相改造的方法
  2.2.1 割灌、除草及进行卫生伐。
  5月初至7月底全面进行割灌、清理,清除那些在原生性森林群落中影响林木生长的杂草、灌木及蔓藤,同时对影响森林景观的枯死木、霸王木以及对人体有害或有毒性的林木进行采伐(采伐前办理采伐许可证),并将清理的杂物在不影响林木生长、不影响森林景观、对人体无害的情况下在林内呈水平梯形摆放,让其自然腐化,以增加林内腐殖质和土壤肥力。
  2.2.2 挖穴整地。
  8月初至10月底对已完成了林下清理小班中的林中空地进行补植作业,补植密度和数量视林中空地的大小而定,力争做到造林即成林的效果,整地方式为穴状整地,品字形排列,规格为50 cm×50 cm×40 cm,整地时穴土要全部清出穴外,并将表土堆放于种植穴两侧,心土堆于种植穴的下坡处,为防止整地造成水土流失,清出的土壤必须用敲拍实拍紧,并在清出土壤的下侧用草和枯枝落叶围成围栏[8]。
  2.2.3 种植造林。
  11月初至12月底进行种植造林,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一要适地适树,尽量选择原生森林群落中存在的树种,特别是森林景观树种,并将观花与观叶树种相结合,阳性树种与耐阴树种结合,做到春夏有花,秋有红叶,森林层次结构合理,以增加林相改造后森林美观效果。二可改树适地,选择那些虽然在原生森林群落中没有生长,但经过驯化已适合在当地原生森林群落中生长且观赏性强的树种。三是那些有毒有害、容易引起人们过敏的树种(漆树科的部分树种)不能种植在游览步道附近。根据上述原则选择的主要树有银缕梅(Shaniodendron subaequale)、香果树(Emmenopterys brevipetiolata)、银鹊树(Tapiscia sinesis)、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黄山杜鹃(Rhododendron maculiferum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红叶榉(Lagerstroemia indica)、五角枫(Acer mono)、三角枫(Acer buergerianum )、鸡爪槭 (Acer palmatum )、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n )、华东楠(Machilus leptophylla)等,采用3年生、植株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地径2 cm以上、苗高150 cm以上带土球苗木,苗木放入栽植穴,扶直,先填表土,再填心土,分层踏实,做到苗正、不吊空,栽植完成后,用草或枯枝落叶覆盖种植穴表面以防水土流失[8-10]。
  2.2.4 施肥。
  种植后当年年底至次年1月,对改造林相小班中非新补种的林木进行施肥作业,新补种的植株为防止烧根,影响补植成活率,可以暂缓施肥,施肥方法:一是在林木根部环状进行,环沟沿树冠投影线为宜;二是密度较大的地方也可以水平带状开沟施肥,不管哪种施肥方法都要做好防止水土流失措施,施肥数量依林木数量而定,一般1 100 kg/hm2左右。
  2.2.5 抚育。
  进行林相改造的林分或小班,在改造的次年要进行1~2次抚育,时间安排在5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抚育目的是不让原生群落中没有的杂草、杂灌及蔓藤因为林地清理和施肥后疯长,影响目的树种的生长,影响新造树种的成活和生长。抚育方法仍然是割灌、除草,清理蔓藤,清理出的杂草等仍按水平梯状摆放,让其自行腐化。对第2次抚后已经成活的补种林木,可以在年底施肥1次,以加快其生长速度。   2.3 检查与验收
  为了保证林相改造工作的质量,在林相改造过程中的每个程序完成之后,都要组织有关部门对照规划设计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合格并出具合格通知书后,才能进入下一程序,不合格的要返工重做。
  3 林相改造的效果
  3.1 提升了森林景观质量
  经过除草、砍灌、间伐,林间的杂草、杂灌、藤蔓被清理,原有的病木、枯死木以及有毒性和腐蚀性的林木得到了清除,使林木生长环境逐步得到好转, 弱势树木比例降低,林中的通风透光条件得以改善,林下有机质分解加快,土壤肥力不断提高,树木长势渐渐恢复,枝繁叶茂,通过对林中空地的补植,林分密度得到合理调控,景观树种增加,春花、夏绿、秋红叶得以实现,林相面貌换发新姿,极大地增加了森林公园里林中游的趣味性和安全性。
  3.2 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随着森林群落中原有林木树势的恢复以及补植苗木的成活与生长,现有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了增加,过去遭到人为经营活动影响而形成的单一群落结构逐渐消失,使森林群落结构逐渐恢复为其原生性的多层复杂结构,各种动植物在适合自己的森林层次中生活、生长,从而使森林生态系统得以稳定。
  3.3 促进了森林生态旅游发展
  随着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林相改造的推进,森林景观质量不断提高,森林生态系统也更加稳定,林相的可观赏性、趣味性增强,随着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叶红、鱼游浅底的场景出现,森林公园名副其实,森林公园的生态文明和公园内的其他景观交相辉映吸引了更多的观光客,万佛山森林旅游事業得到进一步蓬勃发展,从而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
  4 结语
  森林公园的林相是森林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林相是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是物种多样性的前提,物种多样性又是森林旅游可观赏性、趣味性的源泉,所以开展森林旅游,林相改造就是当务之急。当然,林相改造前必须充分研究改造地段原生群落的结构和特点,根据原生森林群落结构特点配置好补种的树种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舒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舒城县志[M].合肥:黄山书社,1995:38-64.
  [2] 舒城县林业局.舒城县林业志[R].2009:24-25.
  [3] 安徽省林业厅.安徽省陆生野生动植资源[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4]《安徽植物志》协作组.安徽植物志:第1-5卷[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992.
  [5] 祁承经,汤庚国.树木学(南方本)[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6] 章立前.安徽万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分析[J].安徽林业科技,2014,40(1):56-58.
  [7] 徐修群.小涧冲林场珍贵树种培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安徽林业科技,2014,40(1):65-67.
  [8] 邓懋彬,姚淦,魏宏图.大别山植物区系资料(一)[C]//《南京中山植物园研究论文集》编辑组.南京中山植物园研究论文集.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39-43..
  [9] 中国农林科学院《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上)[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76.
  [10] 陈献吉.村屯绿化 扮靓富川美丽乡村[J].国土绿化,2018(8):44-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06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