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森林文化建设的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居民对亲近自然环境的迫切需求,森林公园以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康养体验、森林文化建设的重点区域。为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平衡,打造独树一帜的森林公园景观,以森林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探讨森林公园的规划思路与发展方向。在分析森林公园现有森林风景资源基础上,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进一步提出规划目标以及整体规划思路,并对森林景观塑造、生态文化建设、森林生态旅游与服务设施等进行专项规划,以期对其它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森林文化;森林康养;互动体验
  1项目背景
  1.1区位范围
  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329.3hm2,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域西北端,距北京市中心约70km,距韩村河镇16km、距周口店20km,是大房山支脉中的一环;在太行山脉外围,交通便利,易于到达。同时,是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一部分,属八大园区之一。周边交通便利,高速公路、省道方便游人抵达。
  1.2森林风景资源评价
  上方山森林风景资源涉及5大类25小类,共计326个资源。统计数量上人文资源略多于自然资源地文资源63个,占比19.3%;水文资源23个,占比7.1%;生物资源26个,占比8%;人文资源203个,占比62.3%;天象资源11个,占比3.3%。
  从资源分级上看,特级资源数量少,而一级、二级、三级资源数量多。特级资源占1%,一级资源占16.6%,二级资源占18.4%,三级资源占19.6%,四级资源占15.6%。
  资源特色可概括为3大类:森林植被资源、佛教古刹资源以及地质奇观资源。从林木资源看,上方山森林繁茂,品种珍奇。森林覆盖率95%,各类野生植物多达110科,319属,652种,为北京地区罕有,并保存有华北地区珍贵的阔叶林原始景观,现存北京地区最大的古树群,拥有古树两万余株。从古刹资源看,上方山是著名佛教名山,自“东汉迨唐宋元明清”,上方山肇建寺庙,形成以兜率寺为中心的茅庵寺庙群,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公元535年),百咏南禅师到上方山结庵清居,成为开山建寺之始,是我国北方地区佛教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保留丰富遗存,其中上方山诸寺及云水洞属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上方山云水洞接引佛像的发现,直接填补北京文化史上的实物空白;保有唯一一处《四十二章经》石刻;以及我国华北地区第一座全身舍利(俗称肉身佛)。寺院建筑因山就势,成组团分布,形成“林在山中,庙在林中”的特色景观。此外,上方山上方古洞众多,最奇有九洞,天然而成,皆为僧人禅修地。最为著名的云水洞,洞厅高大,雄伟壮观,其中擎天玉柱为亚洲第一石笋。森林公园的天坑是继广西乐业天坑、重庆芙蓉洞天坑群之后在中国北方首次发现的天坑。
  综合资源评价,上方山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生态价值,是重要的生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具备极高的自然美学价值,且历史文化价值深远;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价值高。
  1.3突出问题及对策
  上方山森林公园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保护要求与游览需求的矛盾。其冬季防火,夏季防洪,是北京地区的主要暴雨区之一。根据林场管理要求,严禁砍伐,用地难以调整,建设空间有限,导致游览时间短,游览形式单一。同时,利用限制多,资源挖掘不足。目前森林公园活动仅限于登山观光层面,缺乏内容延伸,互动、停留、体验类项目发展不足。此外,区域布局,联动不足,孤掌难鸣。上方山森林公园周边,包括坡峰岭、迎风峪、圣水峪、云居寺等景区及景点,多各自为政独立发展,区域之间缺少联动。多重原因最终导致旅游发展缓慢,曾经的上方山可“南去黄山看松,北到上方观柏”,是北京佛教之始,现今游客量、旅游收入难以提升,游人量十多年来整体年增长速度仅为5%。
  主要应对策略,首先是区域联动,实行错位发展,与周边景区联动发展,形成规模效应打造错位产品类型,避免区域内的恶性同质竞争;其次是扬长避短,打造高端品质,充分利用优势资源,选择适合的产品类型,避免盲目抄袭,以质量代替数量,求精不求大,精打细算利用有限空间;最终,内外一体,统筹兼顾,寻求森林公园与临近村落的一体化发展,内外统筹、多种游览模式的统筹,构建有序而又丰富的游览及服务体系。
  2理念定位
  2.1概念目标
  结合场园一体的特点,根据北京市国有林场发展规划,在生态林场、文化林场、规范林场和智慧林场的指引下,打造以自然人文的雙脉资源为特色,以身心一体的健康理念为亮点,坚守森林保护红线,坚守文物保护红线,创建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建设基地。
  森林公园的性质,即以森林资源为本底,以山峰溶洞、寺庵群落为核心,在严格保护动植物、地质、人文资源与环境的前提下,以自然生态为主脉,开展森林康养、观光游览、文化体验、科研科普、探胜探险等生态旅游活动的综合性国家级森林公园。
  2.2规划原则
  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坚持“严格保护、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主要包括4方面内容:首先需做到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上方山森林公园是国家林场,有重要的林业资源、森林风景资源和文化资源,必须坚持保护优先,全面保护动植物、地质及人文资源,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寻求合理的利用方式;其次,需考虑区域协调,着眼全局。上方山的定位和发展不能离开房山区乃至北京市的大背景,尊重自然、关注环境、创造健康的生活与消费方式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潮流。规划必须着眼全局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必须将上方山与周围区域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和规划;再次,应尊重资源,突出特色。上方山资源众多,类型丰富,品质不一。对其进行规划必须深入了解分析其资源特色,释放资源价值,突出自身特色;最终,需考虑统筹兼顾,近远结合。上方山不仅是国有林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建设基地,还是佛教胜地和市级文保单位。在规划中应统筹考虑上述各方面要求,并做到近远结合,促进规划落实。   2.3规划结构
  整体构建“一圈两廊一基地,一园两区”的框架结构。一园两区,一园为上方山森林公园,两区为圣水峪民宿接待区和黄山店民宿接待区。一圈两廊一基地,一圈为环森林公园绿色步行道,两廊为地质自然廊道和人文历史廊道,一基地为森林康养基地。在功能分区上,分为四大分区,包括生态保育区、核心景观区、一般游憩区、管理服务区(图1、2)。
  3专项规划
  3.1森林特色游览规划
  在保护的前提上,以森林资源为本底、市场为导向,在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构建四大森林游览主题板块。包括森林观光游览主题、地质科考探秘主题、森林康体养生主题和佛寺禅修养心主题。
  四大主题板块空间交织、内容相互渗透。森林观光游览主题,主要面对大众游客,以森林休闲、漫步活动内容为主。让游客在登山、森林浴等过程中体验森林。认识自然。沿公园内步道开展,可与临近景区相通。地质科考探秘主题,以地质观揽、山岳揽胜为主要活动内容,以溶洞、天坑、奇峰异石为核心观赏内容。森林康体养生主题,面向高端康养人群,开展冥想、瑜伽、林中劳作、徒步远足等活动,让其融入自然、放松身心,回归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身体和心灵的愈疗。佛寺禅修养心主题,面向大众及高端康养人群,依托禅院组团,开展传统的寺院礼佛类活动如坐禅、行禅、讲经、抄经、礼佛、食斋及延伸内容如冥想、夜读、观星、制香、禅茶等,改变都市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寻求心灵与自然的契合,同时可以与云居寺互动,开展讲经等活动。
  3.2森林景观建设
  整体景观以培育为主,遵循植被保护要求,维持森林的更新力量,保持并强化原有的森林景观风貌特色。分游线景观、服务区景观和禅院景观三类打造。在游线景观上,沿主要步行道、次要步行道补植一些供观赏的灌木,修补自然生态景观;对沿途林相较差的地段,可以局部进行更新改造,适度增加色叶树种、观花观果植物;在服务区景观上,主要为管理服务区,构建以上方山特有植物为景观特色,体现森林公园野趣的自然疏林景观;在禅院景观上,主要为一般游览区(人文),多选用树型挺拔,叶色富有变化的树种,通过植物延续禅院区域幽静深邃的意境,体现佛教人文特色。
  3.3生态文化规划
  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强调结合森林公园资源特色、区位特点和文化背景,挖掘森林公园各种生态文化,策划主题生态活动,形成特色旅游产品。在主题上,突出与生态相关的最核心森林公园资源特色。整体上保护华北地区珍贵的阔叶林原始景观,加强对稀有物种、古树名木、溶洞、天坑的保护和展示。
  体现科学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展示内容要具有专业深度和准确度,可满足具有较高求知要求的游客需求;在科學的基础上,加入趣味性的解读,帮助游客理解,避免教科书般的死板定义;避免简单的图文介绍,给游客提供可动手参与的环节。
  建立自然教育基地,打造宣教中心、溶洞自然课堂、植物课堂、动物课堂、森林户外课堂,与旅游服务设施一体化考虑,同时控制建筑体量和风貌,与森林公园整体特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同时,构建完善的解说系统,包括配备专业解说团队、解说设施,通过先进的解说方式全面深入进行生态文化建设。
  4结语
  上方山森林公园建设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强调森林文化建设,通过森林康养、互动体验等特色活动,将森林公园内项目统一考虑。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综合效益的最大化。通过总体规划,解决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为未来的保护和建设指明方向。希望通过整体思路的分享,对以后类似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09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