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面瘫的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究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面瘫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神经科收治的面瘫疾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盲选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针灸及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的73.33%相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针对面瘫疾病患者采取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方法进行医治具备显著的疗效;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针灸治疗;面瘫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8..01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吊线风或歪嘴巴)指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的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神经科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及广泛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等鲜明特点[1]。面瘫以口鼻眼歪斜为典型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往往无法进行基本的抬眼、抬眉或皱眉等动作,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在面瘫疾病患者的医治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神经科收治的面瘫疾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知情签署相关医治同意书。将其按随机盲选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平均年龄(42.6±5.7)岁;观察组男28例、女17例,平均年龄(42.5±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针灸及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治疗,即:按照中医辨证治疗理念,针对风热型面瘫患者取面部阳白穴、迎香穴、颊车穴、下关穴、太阳穴、地仓穴、颧髎穴及四白穴进行针灸,于远端位置取鱼际穴、曲池穴、大椎穴及合谷穴进行针刺,均实行泻法或电针治疗且不得使用艾灸,再开方选择连翘10 g、薄荷6 g、黄连6 g、冰片2 g、麝香0.2 g及制马钱子1 g,所有药物研磨调和后制作成2 cm左右药饼,分别敷贴于翳风穴、完骨穴、颊车穴及下关穴;针对风寒型面瘫患者采取常规医治方案,严格按照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患者取面部阳白穴、迎香穴、颊车穴、下关穴、太阳穴、地仓穴、颧髎穴及四白穴进行针灸,于远端位置取列缺穴、风门穴、合谷穴及风池穴进行针刺,均实行泻法温针灸,再开方选择制川乌10 g、白附子10 g、防風10 g、肉桂10 g及全蝎6 g,所有药物研磨加少量姜汁调和后制作成2 cm左右药饼,分别敷贴于颊车穴、下关穴及太阳穴。
  1.3 观察指标
  疗效四级标准:(1)经积极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除,面部表情恢复正常,痊愈;(2)临床症状基本消除,面部表情趋向正常,显效;(3)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且面部表情趋向正常,有效;(4)临床症状及面部表情均无任何变化,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3.33%,和对照组的73.33%比较显著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面瘫作为临床最为常见的神经科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等鲜明特点,以口歪眼斜、面部肌肉松弛、面部肌肉瘫痪及面部麻木为典型临床症状,而面瘫发生原因较多,尚未形成具体的发病机制[2]。目前临床治疗面瘫以针灸治疗为主要方法,其治疗效果得到临床认可及重视。近几年来,大量文献研究证明面瘫患者以针灸治疗为基础再实行口服中药、穴位注射、拔罐理疗及中药贴敷能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面部肌肉功能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此外,中药穴位贴敷(又称:经皮给药)能加快机体肝脏代谢速度。
  在此次实验中,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联合穴位贴敷联合医治,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和给予常规方法医治的对照组的73.33%比较显著要高。由此可见,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纪守权.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面瘫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14):2075-2077.
  [2] 陈 华.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在治疗面瘫中的运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0):120-121.
  本文编辑:刘欣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07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