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温针灸不同穴位选择对骨伤疼痛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比较温针灸不同穴位的选择与骨伤患者疼痛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骨与关节康复科住院的100例骨伤疼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采用温针灸常规穴位治疗,选取阳陵泉、阴陵泉、犊鼻、内膝眼、肾俞、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阿是穴、夹脊穴等为主穴位;B组在常规穴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压痛点密集型温针灸针刺治疗,针对疼痛部位的差异对症取穴。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2天为1疗程,疗程间间隔1周,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个观察时点疼痛评分均明显改善,不同观察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常规温针灸穴位治疗骨伤疼痛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压痛点密集型温针灸针刺治疗对骨伤疼痛控制在上优于常规穴位温针灸者。
  【关键词】温针灸;骨伤疼痛;穴位;压痛点
  【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1-0-01
  疼痛是骨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剧烈疼痛会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极大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导致患者对治疗及预后失去信心,同时容易产生恶性循环,影响其康复[1]。而单纯服用止痛药往往疗效不佳,且长期服用止痛药物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2]。本研究选取2016年-2017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骨与关节康复科住院的100例骨伤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温针灸疗法应用其中,患者疼痛控制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骨与关节康复科住院的100例骨伤疼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骨伤诊断标准[3]者;②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在7~9分之间;③观察期内未采取除温针灸外其他治疗方法的患者;④均以药物塞来昔布胶囊为基础诊疗。排除标准:凡出现下列任意一项者均排除: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及截肢者;精神病患者及嚴重重要脏器疾病者;严重颈椎创伤史或颈椎外科手术史。脱落标准:针灸治疗过程中出现晕针、断针、滞针等患者,未能完成治疗疗程及依从性差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宜再继续治疗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资料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参加本研究的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干预方法
  1.2.1 基础治疗 研究期间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健康教育,注意活动,避免负重,尽量休息。所有病例如果出现严重疼痛要求服药,常规给予西乐葆(塞来昔布胶囊,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200mg/g,并记录服药粒数、天数及相应反应等。
  1.2.2 A组 温针灸常规穴位治疗,选取阳陵泉、阴陵泉、犊鼻、内膝眼、肾俞、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阿是穴、夹脊穴等为主穴位。操作:患者取合适卧位,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取针灸针(0.25mm×40mm.华佗牌,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用挟持进针法直刺3~4cm,以患者感觉酸胀感为度,在得气后取1.5cm左右的分段式艾条放置于针柄并点燃,每穴9壮,每壮持续6~8min,以皮肤微红色为宜,每次5~7个穴位,留针45min后取针,并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每天1次,12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估疗效。
  1.2.3 B组 在常规穴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压痛点密集型温针灸针刺治疗,针对疼痛部位的差异对症取穴。每个病灶点常规消毒,在每个病灶点密集针刺6~8针,局部病灶区每针间距约1.0cm,针刺深达骨面,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min。每天1次,12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估疗效。
  1.3 评价方法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等级,具体为在纸上面划一条10 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其中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0-3cm为轻度痛,4-6cm为中度痛,7-10cm为严重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重复测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失访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A组有2人因晕针中止治疗,1人因病情变化中止治疗;B组有1人因不耐受中止治疗,1人因病情变化中止治疗。最终A组有47例患者,B组有48例患者。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及治疗2个疗程后的3个时间点进行VAS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温针灸治疗前后疼痛均得到明显减轻,但B组较A组效果更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跌扑损伤是痛症产生最常见的原因,属于中医“痹症”或者“痛症”的范畴,其病机为跌扑损伤后人体气血经络不畅而为“不通则痛”,局部失于濡养而为“不荣则痛”。温针灸结合了针刺作用、艾灸温热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整机体阴阳平衡,其止痛效应是“1+1>2”的。宰风雷的研究表明,温针灸可提高患者体内B-内啡肽水平,而这恰恰是体内发挥镇痛作用的内源性阿片肽。
  密集型针刺法通过一定的深度到达病所,使温度传导至深层骨面压痛区并向周围软组织病变区散发,促进血液循环,从而产生肌松效应,其还可因刺破筋膜减压,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缓解疼痛,针感可扩散到周围病变区,使微循环血流量逐步增加,改善新陈代谢,消除和改善无菌性炎症反应。本研究采用压痛点密集型温针灸疗法治疗骨伤疼痛,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按照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疼痛控制情况,结果显示,两种疗法均能舒缓患者的骨伤疼痛,但两组缓解程度却有所相差,压痛点密集型针刺疗法不仅对症性强,而且比常规温针灸疗法具有更加明显的疼痛控制作用(P<0.05),其更有利于有效控制患者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席惠君,周潘宇.急性下肢创伤患者的规范化疼痛管理[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11,6(4):72-73.
  刘波.骨伤科疼痛康复简介[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次中医防治疼痛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56-59.
  张天博,张培彤.癌痛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2):430-4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241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