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五种畜禽疫病防治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畜禽疫病是畜禽传染病和畜禽寄生虫病的统称,是目前对于集约化养殖业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它不仅会造成大批量的畜禽死亡,而且某些人畜共患的疾病还会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认识畜禽疫病并做好防控工作,对于养殖业的发展和保障人民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常见的五大重点畜禽疫病防治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畜禽疫病;畜禽疫病防治;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415058
  基金项目:云南省新能源重大专项(项目编号:2015ZB001、2015ZB005)、云南省国际科技特派员(项目编号:2015IA022)、云南省农村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基金(2016年)和西南地区可再生能源研究与开发协同创新中心项目(项目编号:05300205020516009)联合资助联合资助
  *为本文通讯作者1 前言
  近年来,我国养殖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动物疫病仍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素,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正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畜禽不断出现新的疫病,而旧的疫病也会出现复发状况,畜牧业的生产受到了严重的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极大。与此同时,某些人兽共患传染病不仅对国际贸易信誉有一定的影响,还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当前养殖场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迅速,疫病阻碍了其生产发展的进程,成为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1]。
  2 畜禽疫病防治的重要性
  近年来,重大畜禽疫病给畜牧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的同时还由于其人畜共患疾病影响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全球专家学者对畜禽疫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政府相关部门也加大了重大续期疫病防控工作力度。
  重大畜禽疫病防控工作主要以牲畜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为重点,加强实施综合防控措施力度在免疫、检疫、监测、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相关重大畜禽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需要更加广泛的开展,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工作应急预案,加强基层防治人员队伍建设,做好防疫监督和技术指导工作[2]。
  从国内外畜禽因病的发展趋势看,畜禽疫病流行特点出现新的变化:新病不断发生,旧病不断复发,尤其是病毒性疫病接连不断地暴发;人畜共患传染病持续存在和广泛流行。因此,防治畜禽疫病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工作。
  3 五大重点畜禽疫病防治
  3.1 口蹄疫
  3.1.1 口蹄疫及病原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猪牛羊等主要家禽好额其他家养、野生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易感动物达70多种。临床特征是在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该病传播途径多、速度快,曾多次砸世界范围内爆发流行,造成巨大政治、经济损失。鉴于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3]。
  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是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口蹄疫病毒属(Aphthovirus)成员,病毒呈球形或六角形,不具囊膜,此病毒具有型多、易变的特点,现有7个血清型[4]。FMDV基因组RNA全长约8.5kb,依次为5’UTR、ORF和3’UTR组成,其中5’UTR长约1300bp,含有VPg二级结构、poly(C)区段和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等;ORF约6.5kb,由L基因、P1结构蛋白基因、P2和P3非结构蛋白基因以及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组成[3]。
  3.1.2 预防措施
  加强标准化的饲养管理制度,饲养标准化程度提升,饲料中含有的维生素量加大,并在其中添加黄芪多糖类或清热解毒类中药,达到提升畜禽自身免疫力的效果。同时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立即隔离病畜。畜禽养殖场需要远离居民区和主要交通要道,其设计需要将生活区和生产区分隔开来。隔离病畜圈的位置最好是设计在远离畜舍的地方。
  国家规定对病畜、带毒畜实行坚决扑杀、做无害化处理。畜场一旦发现周边地区有口蹄疫流行,应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一切带入病原的可能性。
  每年按照免疫程序对所有猪牛羊进行免疫注射。
  严格消毒。严格细致的争对外来人员、车辆、草料进行消毒。定期全方位争对畜群和畜舍进行消毒,对所有道路、圈舍运动场铺洒生石灰,限制畜群和人员的流动,并且对挤奶设备,乳头药浴,检疫喷雾等相关用品进行严格消毒,每3天进行1次带畜消毒。可采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1%~2%NaOH对圈舍及其他相关物品进行定期消毒。整个过程要严格、细致、无死角[5]。
  3.2 猪瘟
  3.2.1 猪瘟及病原
  猪瘟双称古典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最早的猪瘟爆发是在1888年,从那以后报道有许多病例,自从1969年在全国使用GPE株弱毒疫苗,猪瘟的爆发明显减少。野猪和家猪是猪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各年龄猪只均可发病,传染性极强,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一旦发生,具有毁灭性,至今仍是威胁养猪业最重要的一种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将此病列为A类传染病[6]。
  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基因组为单股RNA,病毒粒子多为圆形,直径40~50cm,核衣壳直径约29nm,内部核心的直徑约29~30nm具有脂蛋白膜。病毒表面有6~8nm类似穗样的突起,对称性内有20面体对称的核衣壳包裹,外有脂蛋白囊膜。此病毒主要分为3个基因群,每个群又分为3~4个亚群[7,8]。   3.2.2 预防措施
  将病猪与健康猪及时隔离处理,并及时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对种猪群的感染与免疫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将感染种猪及时坚决去除,同时还需结合相关综合防控措施,如抗体监测、合理免疫、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逐步净化种猪群。而我国目前最有效的控制猪瘟的途径就是建立无带毒健康种群[6]。
  对饲料的管理需加强其标准化,使用全日粮配合饲料,并且在其中定期的添加一定量的多种维生素和葡萄糖,以便增强生猪的体质。大规模的养殖场希望能够尽量做到自繁自养,防止外来病原对养殖场畜禽的感染,同时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来饲养不同阶段的畜禽。
  养殖场需要注意保暖和通风换气,将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干净,粪便要堆积发酵。
  养殖场的消毒需要加强,每3d带猪消毒1次,每两周需要更换一种新的不同的消毒药水。圈舍清扫需要及时且严格执行,定期消毒需要做到完全,圈舍地面、墙壁、工具和设施均需要进行消毒处理。防蚊灭鼠、驱虫等工作也不可忽视,防止病原通过媒介传播[9]。
  加强免疫和监测。目前我国主要采取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来控制猪瘟,检疫猪瘟高感染场进行超前免疫,超免后1h后吃初乳。选择质量可靠的疫苗确定免疫操作到位。制订采血计划进行免疫监控,不断优化免疫程序。
  3.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3.3.1 猪蓝耳病及病原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症又称“猪蓝耳病(Blue ear disease)”,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由于部分病猪耳部和躯体末端皮肤发绀,故称“蓝耳病”[10]。是由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以成年猪繁殖障碍、早产、流产和产死胎,以及仔豬呼吸异常为特征的传染病,是一种免疫抑制病,常常继发其他病原感染[11]。
  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于1987年在美国首次发现,患病猪出现长期繁殖障碍,新生仔猪有严重肺炎症状。1991年,在国际上提出用“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来统一命名此疾病。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发生过猪蓝耳病。该病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中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猪蓝耳病临床上常见有经典型和高致病型两种[12]。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为单位正链RNA病毒。有囊膜,20面体对称,卵圆形,直径50~60mm,囊膜表面有纤突,相对平滑。不凝集哺乳动物或禽类红细胞,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对巨噬细胞有专嗜性。病毒的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即在中和抗体水平存在的情况下,在细胞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强。目前,PRRSV有两种不同血清型的毒株,北美型为VR-2332毒株,而欧洲型则为Lelystad病毒[13]。
  3.3.2 预防措施
  此种疫病的病因复杂,暂时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并且治愈后的畜禽均会出现不良状况,建议采取预防为主的防止措施。
  对畜禽本身的安全需要加强。包括引种与隔离驯化,做好定期检测,及时掌握畜禽群中的蓝耳病的感染状况,同时还需重点关注引种猪群的安全程度,并且后备种群管理的良好也是至关重要的,需要保持高度的谨慎状态。卫生消毒措施不可小觑,需要严格执行,从而降低猪群感染蓝耳病的机率,同时降低其他病原菌的感染机率。
  加强饲料管理,改善猪群的营养水平进而增强猪群的免疫程度,提升整个猪群的抗病能力,及时清洁猪舍,保证饲料密度的适中以及通风状况的良好,猪舍做到夏季降暑,冬季保暖,同步提升饲养人员的技能培训。
  继发感染的控制要及时,抗菌药物的选取要适当,且定期更换,保证猪群的健康,以控制猪群的细菌性继发感染,需要在关键生产阶段进行病菌的防治,如仔猪断奶后,转群前后,母猪产前产后等。防治可采取在其食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一定量的抗菌药物或中草药等。
  加强养殖场基础免疫,做好猪瘟、口蹄疫、猪肺疫、猪伪狂犬病等常见疾病的日常免疫工作,以提高猪群的抵抗力。
  规模养殖场需坚持自繁自养,严格执行相关检疫制度。坚决不从疫区和有本病史的猪场引种。
  保健预防措施及时做到位,消毒制度需要严格执行,对其疾病的防治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抗菌药物要恰当使用,对症治疗,从而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猪群免疫及时加强。目前免疫疫苗有弱毒苗和灭活苗2种。
  3.4 高致病性禽流感
  3.4.1 禽流感及病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根据其临床表现不同,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禽流感2大类。在世界范围内,家禽中流行的主要有H5、H6、H7、H9等亚型。H5和H7亚型的某些毒株可以造成禽类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被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病毒[14]。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几乎是100%。禽流感也能感染人类,人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病死率很高。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AIV)属甲型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的正黏病毒科,分甲、乙、丙3个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多发于禽类,一些亚型也可感染猪、马、海豹和鲸等各种哺乳动物及人类;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则分别见于海豹和猪的感染。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目前,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16个H亚型和9个N亚型[15]。2013年3月在中国华东地区爆发了一场严重的人类感染禽流感疫情, 导致此次疫情的病原体为一种全新的H7N9禽流感病毒,该病毒以其对人类的高致病性及远高于H5N1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速度而引起全球广泛关注[16]。   3.4.2 预防措施
  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必须3个方面入手:消灭病原、切断传播途径、免疫易感动物。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疫病防治观念和意识扎根在心中。
  养殖场的经常性生物安全需要有一定的相关措施,并且要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
  相关免疫抗体检测需要加强,并且落实做好免疫工作,有效提高禽群的免疫密度。
  发生禽流感疫情后采取积极地隔离与治疗手段。
  3.5 鸡新城疫
  3.5.1 鸡新城疫及病原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7]。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本病发病急、致死率高,对养禽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新城疫病毒属副黏病毒科。该病毒存在于病鸡的所有组织器官、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以脑、脾、肺含毒量最高,以骨髓含毒时间最长。NDV毒株分成9个基因型[1],其中I~Ⅵ是早已存在的老基因型,Ⅶ、Ⅷ和Ⅸ为新发现的基因型,特别是Ⅸ为我国特有的基因型,包括F48E9、M3、HLJ.3、DB3等毒株[18]。
  3.5.2 预防措施
  饲养管理制度标准化,饲养密度做到合理,舍内通风条件需要完善,并且定时做好消毒工作。
  目前人类防治鸡新城疫的常见方法是免疫接种,但免疫工作的质量直接受到多方面相关因素的影响。其首先需要对本地区该病的流行情况及发生特点具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根据养殖场的饲养数量、饲养方式等方面选择适合的疫苗及免疫方法,同时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最后认真执行免疫程序以及不断对其进行充实完善。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4 小结
  通过对常见五大畜禽疫病防治的了解,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预防这五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更进一步的推动养殖业的发展,大大的降低畜禽养殖业的经济损失,也让畜禽产品的品质更加优良,人民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大程度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肖金东.畜禽疫病防治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 朱俊平.畜禽疫病防治[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雷连成,陈伟.家畜口蹄疫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1,23(4):316-318.
  [4] 姚怀兵,赵毅,刘梦丽,等.口蹄疫病毒3C蛋白酶结构与功能及应用研究[J].进展动物医学进展,2017,38(3):102-106.
  [5] 邓虎明,权查亮,冯汉民.动物口蹄疫的检疫与综合防治[J].湖北畜牧兽医,2016(2):18-20.
  [6] 姚文生,范学政,王琴,等.我国猪瘟流行现状与防控措施建议[J].中国兽药杂志,2011,45(9):44-47,55.
  [7] 田宏,刘湘涛,张彦明,等.猪瘟病毒及其致病机制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7,28(增刊):27-30.
  [8] Liu J J , Wong M L, C hen P F, et al.Cloning, expression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nucleocapsid protein[J]. Virus Genes, 1998, 16(2): 225-234.
  [9] 王飛鹏,陈超.周至县猪瘟流行情况与防治措施[J].湖北畜牧兽医,2016,37(10):32-33.
  [10] 王琰锟,刘秀琴,谭红红,等.仔猪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J].畜牧兽医杂志,2008,27(3):97-98.
  [11] 周雪瑞.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及其防治[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5):1154-1157.
  [12] 童光志,周艳君,郝晓芳,等.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分子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7,29(5):323-326.
  [13] 吕转平,唐思静,张多明,等.猪蓝耳病的研究综述[J].技术与市场,2010,17(8):71.
  [14] 张毅,王幼明,王芳,等.我国禽流感研究进展及成就[J].微生物学通报,2014,43(3):479-503.
  [15] 谭伟,徐倩谢,芝勋.禽流感病毒研究概述[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4,33(1):194-199.
  [16] 江丽芳.H7N9禽流感病毒研究现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34(5):651-656.
  [17] 周国彪,杨进成,李志敏,等.鸡新城疫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畜禽种业,2010,(12):35-37.
  [18] 周玉凤,付卫田,靳桂芳,等.鸡非典型新城疫发病原因的探讨[J].动物医学与动物科学,2003,11(20):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46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