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小衔接中加强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这些箴言警句都意在说明,习惯一经形成,就会成为支配人们行动的一股力量,甚至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成败和人生质量。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的,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幼小衔接中加强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能使他们很快适应由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转化为以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活动,还能减少孩子对作业的畏惧心理,让孩子为上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学会倾听,能在倾听时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并在倾听中去理解、思考、分析、判断……这就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然而,在日常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对于倾听的理解还不是很能领悟,有的幼儿不能安静地倾听,有的幼儿不会倾听。所以,我们有必要将倾听的习惯作为学习习惯培养的重中之重。
  1.加强语言功底,激发幼儿倾听的欲望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激发幼儿倾听的外在动力。幼儿喜欢听故事,喜欢听有生动情节并有点幽默、滑稽的故事,再加上老师活泼的语言、轻松的基调、丰富的面部表情、夸张的肢体动作,他们会完全忘记自己,一遍又一遍地去聆听。这时,我们可以抓住时机,及时跟孩子们进行互动,比如:“故事中有谁?”“你刚才听到了什么?”“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这样结合内容的提问不仅能让幼儿了解认真倾听的重要性,还促进了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角色转换,帮助幼儿建立倾听的规则
  倾听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修养,学会倾听不但能正确完整地听取所要的信息,而且会给人留下认真、踏实、尊重他人的印象。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引导幼儿变换自己的角色,进入一定的情境中,从而更好地领悟该角色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在故事教学《小青蛙听故事》中,孩子们听了一遍,就对故事中“小青蛙”的角色给予了狠狠地批评,他们一致认为,小青蛙一边吵闹一边听故事的习惯非常不好。他们还通过故事表演让小青蛙明白该怎样听故事,从而帮助大家一起建立倾听的规则,这个规则也因此成为我们的“班级公约”内容之一。这个规则是小朋友们自己建立起来的,所以这也时时刻刻提醒着大家,要学会倾听。
  二、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孩子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经常钻进林子里去观察、探索,后来成为颇有成就的昆虫学家。通过观察,孩子们能够很好地发现世界的神奇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什么和什么一样或不一样,进而探究为什么,是怎么回事。所以,我们应该给孩子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用它观察自然,了解社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家园配合一栏,请家长带幼儿走进大自然,接触大自然,并帮助孩子们一起寻找季节、节日变化的影子,在每周一说中,我们会请孩子一起来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然而,孩子们的反应却不同,有的孩子能说出在公园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感受,有的却说得很少甚至说不上来。其实这就与家长是否引导孩子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有关系。如果孩子学会了观察并善于观察,还能提高其智力和能力。
  其实观察并不只是走走、看看,而是要让孩子动用多种感官去参与观察。在观察中,如果条件允许并有一定的健康、安全保障,那我们不仅要让孩子用眼看,还应鼓励他们用耳听,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尝,并让他们把观察的过程和结果讲述出来。这种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观察的活动,会增强观察的效果,较快地提髙观察能力并能发展孩子的智力。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家长必须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加以培养的最重要的能力。研究表明,阅读能力和社会研究、写作、科学等科目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阅读能力很强的学生不仅阅读成绩好,在其他科目上也有出色表现。
  “我给父母的建议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給孩子读越多的东西越好,并且要坚持一直这么做。”《阅读者的培养》一书的作者玛丽莲如此说道。作为榜样,在家里要有很多书籍和杂志,想读书的时候随手可得。阅读可以扩充孩子的词汇量——这是孩子在低年级的时候不断被评估的另一项能力。一些研究者甚至认为,阅读是孩子丰富词汇量的唯一方式。鼓励孩子大声阅读,让他们成为更好的阅读者,这将对孩子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特别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它可以作为幼小衔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维护幼儿良好阅读心态,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家庭是孩子学习最幸福的乐园,家长是孩子最直接的老师,所以,家长首先要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比如创设一个宽松、愉快、和谐的阅读区域,并提供孩子和家长看的书籍,晚饭后,可以进行亲子共读,家长也要起榜样作用,放下忙碌的手机,坐下来静静地看书,家长的言行必将给孩子带来模范引领作用,引导幼儿一起享受这种阅读的美好时光。阅读后还可以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讨论情节,使孩子在交流过程中加强对读物的理解与认知,能启发幼儿思维,帮助幼儿积累语言素养,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
  阅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其已有一定的阅读经验,但这些经验都是肤浅的,所以我们要尝试运用多元化的阅读方式,提高幼儿阅读的积极性,提升幼儿阅读的价值所在。例如,展开想象式阅读就是我们拓展阅读的内容之一。孩子们在阅读了《彩色的牛奶》故事后,他们可以创编设计绘画,并根据画面自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放在阅读区供大家一起阅读。再如,角色扮演式阅读也深受孩子们喜欢。故事《三只蝴蝶》情节简单,幼儿在演一演、说一说中不仅增强了语言表现能力,同时也用自身的体验感知了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这样的形式都大大提高了幼儿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四、培养任务意识的习惯
  任务意识是指人在心理上具有努力完成别人交给的任务的意识或倾向性。在与一年级老师的交谈中得知,刚进入小学的学生的任务意识很浅,经常不知道家庭作业是什么,书本落在家里也是常有的事。而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豆豆,你的照片带了吗?”“没有。”“为什么没带?”“奶奶没给我带。”孩子的回答理直气壮。所以,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加强幼儿任务意识的习惯培养尤为重要。
  “今天我是值日生”!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学期初,我们会一起商讨值日生的规章,以小组为单位,各自推荐一名值日生,并采用逐个轮流的方法进行。值日生每天要完成的工作有:给该组负责的植物浇水,负责整理某个活动区域的材料,检查该组小朋友的指甲……当然,为了鼓励大家做“值日生”的积极性,我们还进行每月一次“最佳值日生”评选,在这一活动中,他们明确了任务意识,增强了责任感。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通过长时间坚持才能形成,就像孩子每天刷牙的习惯,开始的时候,孩子肯定不会坚持,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都刷牙,已经成了习惯。通过练习、实践,习惯就能培养起来。
  总之,对孩子来说,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除了需要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社会的关心、幼儿园的教育和家庭的帮助。只有各个方面通力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成效。洛克曾说:儿童不是用规则就可以教育好的,而是应该创造机会,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这就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发生作用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61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