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政治论文  > 
  • 高职院校《液气压控制技术》课程方向控制阀之换向阀信息化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液气压控制技术》课程方向控制阀之换向阀信息化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信息化教学可以将抽象知识形象化,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诸多优点。本文结合我校教学实际,通过教学分析、教学实施、实施效果、特色创新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方向控制阀之換向阀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关键词:换向阀 信息化; 教学设计
  引言
  《液气压控制技术》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方向控制阀之换向阀”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信息化教学的合理设计,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将从学情、目标、重难点、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1]
  1.学情分析
  按照教学计划,该课程内容的教学对象是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机械结构原理、液压泵、液压缸、单向阀等相关知识,具有识图,简单回路设计、组装与调试等实践能力。他们的性格特点是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对传统课堂有厌倦情绪、喜欢新媒体和网络资源。
  2.目标分析
  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换向阀的工作原理及图形符号,掌握三位阀的中位机能及应用,培养学生对方向控制回路的设计、分析、组装与调试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重难点分析
  根据教学标准和学生已有的能力,确定教学重点为换向阀的换向原理和控制回路设计组装与调试,教学难点为换向阀的换向原理和三位阀的中位机能。
  4.策略分析
  基于教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手段,利用任务驱动、启发式教学、示范操作、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通过“学习通”进行教学组织与管理,通过“智慧职教”、“中国大学慕课”等专业教学资源库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利用微课、Flash动画、3D模型仿真、闯关游戏,使抽象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实施
  1.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通过“学习通”发布任务单、讨论主题及学习资源。在工作任务的驱动下,学生通过手机自主学习。扫码观看flash动画、微课,参加“大学慕课”学习、“学习通”知识点讨论,着重理解换向阀的基本原理及三位阀的中位机能。学生做好课前知识储备与准备,突破原有被动式学习模式,改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教师通过“学习通”统计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归纳总结出本次教学任务的教学重难点。同时,从课前学习的反馈分析,学生随虽能主动学习,但效率不高,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设计,确定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并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增加了比赛环节。
  2.课中训练
  任务一:换向阀拆装与结构特点分析。内容为教师示范拆装、分组拆装比赛、学生闯关游戏和小组总结汇报四个部分。通过闯关游戏,进一步理解换向原理和三位阀中位机能,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任务二:方向控制回路组装与调试。内容为挖掘机仿真操作、设计挖掘机方向控制回路图、进行回路组装调试和小组总结汇报四个部分。通过挖掘机仿真操作,学生体验换向阀的实际应用,随时向教师提出问题。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
  任务三:方向控制回路故障诊断与排除。以磨床工作台液压系统为载体,教师设置回路故障,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进行故障诊断排除,最后进行小组总结汇报。再次强化巩固教学重点难点,攻克教学难点。[2]
  3.课后拓展
  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方向控制阀之换向阀的相关知识。课后进行企业案例拓展学习,在“学习通”上拓展学习液压设备故障诊断维修案例,完成案例分析总结作业。师生团队与企业合作共同进行“液压式智能遥控车位锁”的设计与制造和“液压锚杆钻机”的设计与制造,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当中。
  课前、课中、课后都要积极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分别通过“学习通”平台统计,现场打分,项目研发制造积分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
  三、实施效果
  通过与传统教学学习效果的综合对比,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质量;信息化教学的全面实施,提高了教学水平,提升了学习效率。
  四、特色创新
  翻转课堂信息化,做中学、做中教,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因材施教个性化,根据学习情况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重新划分小组,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重点难点游戏化,利用自主设置的闯关游戏寓教于乐,突破重点难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秦莉.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与提升[J].中国成人教育,2015,(22):114-116.
  [2]张黎明.基于项目式教学方法的高职设计类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8,34(06):159-16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19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