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阅读是人类学习和创造文明的重要能力,是人类认识与探索世界的工具。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起点,对于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发展与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提出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有助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为教育界人士提供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现代社会处于信息爆炸阶段,信息来源非常丰富,如何从海量的信息资源中获取到真正有效的信息,考验读者的阅读能力。阅读作为获取信息的直接途径,直接影响到人生发展层次。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习得阅读能力的开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得到阅读能力很有必要。但是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为数不少的弊端,不少小学语文教师不重视课外阅读,导致阅读能力培养现状令人堪忧。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力度不足
  尽管新课标明确提出需要加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但是通过实地调查加采访的方式可知当前大多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边缘化,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对阅读能力培养给予高度重视,阅读能力培养被杂糅在课文讲解过程中。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最常使用的阅读训练是让学生总结课文每段与全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通过设置与中心思想对应的问题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通常以老师布置阅读任务、学生阅读全文寻找答案以及文章阅读问题讲解形式展开。在这种形式的阅读教学方式下,阅读教学的过程缺乏趣味性,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良性互动不足,无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学习兴趣。
  2.过于功利化
  功利化教学特指教师只有在阅读对考试有帮助的情形下才会进行阅读教学,也就是如果阅读学习的内容,如若对考试升学没有帮助的前提下,即使其对于学生积淀人文素养和开拓学习视野助益极大也不会采取实际教学行动。过于功利化的教学风气致使语文阅读教学沦为一种新八股文,学生只能在规定的框架中学习阅读能力,无法充分发挥想象能力,短时间内的阅读训练仅能让学生学会快速归纳文章与段落中心思想,作答阅读问题,对于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培养并无助益。传统阅读形式下的解题训练只会将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消磨殆尽,致使学生不能感受阅读之美,不能真正掌握阅读能力[3]。
  3.对生僻字教学重视不足
  通常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主要针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点讲解,对于生僻字的教学重视程度过低。小学生学习认知程度存在上限,对某类文字的理解层次较浅,若缺乏有效引导,小学生难以通过自学掌握。小学语文教师对生僻字教学重视不足,将会影响学生的文字储备量。所有造成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发生障碍的因素中,识字量是主要因素,学生对于字词的理解程度关系到学生对于上下文的理解,以及学生能否看懂和读懂全文,学生文字储备量过低会导致学生阅读时存在障碍,学生在阅读时多次碰到阅读障碍会产生抵触心理,进而丧失对于阅读学习的兴趣。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
  1.兴趣为导向
  虽然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上限,但是小学生天性热爱新鲜事物,对于新奇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可大胆突破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使用创新的多元化教學手段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学习,以兴趣为导向促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保持强烈的好奇心。例如教师在讲解一些故事情节非常精彩的课文时,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表演情景,邀请学生上台即兴角色表演和郎读,有助于学生在角色扮演和郎读的过程中充分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感受,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强化阅读能力。教师以兴趣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时,需要注意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便于及时接受到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以便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2]。
  2.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明确以学生为主的阅读教学宗旨,教师需要摒弃以往教学中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需全面贯彻学生才是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有效的阅读能力提升教学中,教师不再担任主要角色,教师仅担任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学习自我思考、自主阅读学习,最终达到通过阅读学习阅读的教学目标。换言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累有关的阅读能力后,将其用来进一步提升阅读能力,教师仅需要在学生学习遇到阻碍时指点学习方向。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转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充分尊重,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释放,有益于学生获得适宜的阅读学习空间。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时,需要注重学生的阅读兴趣所在,为其推荐课外读物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3.培养阅读习惯与方法
  为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方法,例如有部分学生的阅读习惯不佳,导致对于文章理解残缺、深度不足,有学生在阅读时会有跳读和漏读的不良习惯,还有的学生必须朗读才能读完课文,这些都是不好的阅读习惯,都会影响学生深度阅读能力习得,因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使用高效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教师可采取专题训练与小组合作阅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当前阅读能力的缺陷,有利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形成自主阅读学习能力[1]。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是阅读能力进阶的良好助力,是打开阅读大门的金钥匙。教师需要在课堂中渗透阅读习惯养成,便于学生抓住这把金钥匙。
  结语
  小学高年级语文中阅读教学成效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积淀意义非凡,只有具备深度阅读能力的人才,才能在今后的人生远航道路上走的更远。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通过兴趣导向、以学生为主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方法,都可促进学生提升阅读能力。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教学的途径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馈不断完善,需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韩坤.浅谈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国培训,2017,(04):200.
  [2]何忠庭.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62.
  [3]陈瑜.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亚太教育,2015,(33):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22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