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明导向有的放矢 铸硬功关山可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世纪宝宝中国梦、幸存者偏差、改革开放三部曲、新时代新青年、绿水青山图、需要与被需要、器、语言、浙江精神——综观2018年高考9道作文题,其既放眼时代,纵横捭阖,又凡中见奇,浅中见深;既体现出高考命题的延续性、稳定性,又有一定的创新和尝试。那么,这9道作文题传递了哪些信息?带给我们哪些启示?下面,我们一起梳理其传递的信息,探析命题带给我们的启示,明确2019年备考的方向和策略。
  [命题思想启示: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凸显思想的引领]
  2018年的高考作文题渗透着国家、民族、社会、个人、自然等方面的理性思考,体现出“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新精神;彰显出命题不走回头路、凸显语文学科素养的特色。概括来说,其在命题思想方面具有三大特征。
  [一、突出时代主题,注重对家国情怀的考量]
  突出时代主题,鼓励考生畅所欲言地表达家国情怀,是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显著特征。2018年,“新时代”中国的大背景成为高考命题的必然参照。全国Ⅰ卷以21世纪以来这18年的重要节点为素材,要求考生为2035年的18岁青年写一篇文章;全国Ⅲ卷呈现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历史阶段国家和个人的发展观和历史使命,要求以此写一篇文章;北京卷大作文题第二题要求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浙江卷要求书写新时代的浙江精神、浙江故事、浙江传奇。这些题目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把个人、青春、社会、国家有机地联系起来,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时代思想和家国情怀。
  [二、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关注现实生活,让考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思辨,引发富有价值的思考,构成独到的发现,表达深刻的感受,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原则,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这一特征尤为突出。全国Ⅰ卷中的“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村村通”“精准扶贫”和“小康社会”等,全国Ⅲ卷中的“特区口号”“时评标题”“新区标语”,这些考生熟悉的中国元素,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着眼,均指向对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等现实生活的思考。北京卷要求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记叙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向对现实生活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存问题的思考;上海卷的“需要和被需要”心态,指向对现实生活中心态和生存状态的思考;浙江卷中的“浙江文化”“浙江精神”“浙江故事”“浙江传奇”与“浙江学子”密切相关,指向以浙江为触点的现实生活思考。
  [三、强化个体因素,注重对生命成长的感悟]
  引导考生关注和思考生命的价值,形成深刻思想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历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热点,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在这一点上体现得非常突出。全国Ⅰ卷作文题意在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个人成長与时代、国家、民族的密切关联,树立争做国家栋梁的远大理想,在接力奋斗中追梦、圆梦;全国Ⅲ卷作文题,从历史纵深与未来愿景看,意在告诫当代青年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天津卷材料中的“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暗示着成才成器的生命事理;浙江卷材料中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引导考生站在人生新起点上,在宏观视野中找到个人意义,思考未来人生。
  [备考方略:关注现实,重视对个人、社会问题的思考]
  把握时代主题,做到与时俱进,需要在繁忙的备考中,借助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体,了解当今社会重大事件,做到对现实的思考要体现出自我思想认知,现实问题很多是需要辩证看待的,让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注入鲜活血液,才可能提高思想境界,这需要养成阅读新颖时评类文章的习惯。提升对个体生命成长的感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个体与群体、社会、国家等因素结合起来,关注央视“讲述”“家风”等栏目中的系列内容,会在这方面有很大收获。
  [命题题型启示:守正创新,回归理性,岁岁年年考不同]
  随着时代发展和考情变化,高考作文命题题型在不断开拓创新,“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等诸多形式变化中,“创新”与“回归”的交叉是基本态势。从作文命题题型来看,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有下述特点。
  [一、新材料作文呈现强势回归]
  新材料作文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能有效规避话题作文的宽泛性,因此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短暂“喧嚣”之后,2018年的强势回归,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全国Ⅱ卷选取“二战”时期的真实事件作为命题材料,是中规中矩的新材料作文。全国Ⅲ卷以“特区口号”“时评标题”“新区标语”为材料,是名句组合式新材料作文。此外,天津卷的“器”、江苏卷的“语言”、上海卷的“需要与被需要”,或解说式或引言式,都属于新材料作文。
  [二、命题作文仍占有一席之地]
  命题作文是高考作文的传统形式,由于该类型的限制性强,不利于给考生搭建广阔的展现自我的平台,所以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呈现受“冷落”的情况,但北京卷的大作文命题,从2015年至今一直坚守着这种题型。
  [备考方略:突出重点类型,强化新材料作文训练]
  新材料作文冲破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迷障”而强势回归,作文命题秉持稳定性、延续性的原则,该题型在2019年还会延续,因此应将其作为作文备考的重中之重。新材料作文题的材料类型多种多样,有热点类、新闻类、人物类、故事类、寓言类、名言类、诗歌类、漫画类等,还有单一材料类、组合材料类,各种类型的新材料作文都需要练习到位。任务驱动型作文更需要强化训练,同学们在备考时也应重视该题型。
  [命题材料启示:多元并举,时政鲜明,各具特色重理性]
  教育部考试中心表示,2018年高考作文题材料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新颖性与灵动性并存,内涵丰富而饶有情致,直接而策略地反映着时代主题,正面而匠心地传递着价值观念;在选材形式、叙述表达和思想内容方面,彰显出鲜明的个性特点。   [一、关注热点,与时俱进,时政色彩鲜明]
  哲理类、寓意类作文命题材料在审题方面相对有难度,2018年此类材料有所减少。紧扣时代脉搏、政治色彩浓厚的时政类材料命题,是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材料的突出特征。无论全国Ⅰ卷的“世纪宝宝中国梦”,还是全国Ⅲ卷的“改革开放三部曲”,作文命题材料都紧扣国家的时政大事,关联家国、民族、个人命运的指向,避免了作文命题材料的陌生化和怪异化,贴近现实生活和成长感受,给了考生较宽阔的思维空间,这种接地气、受欢迎的材料传递出作文命题材料新的走向,是很值得关注的命题材料方式。
  [二、事理深刻,地域鲜明,意蕴深刻厚重]
  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新材料作文强势回归,尽管各卷材料呈现形式不同,但都饱含深刻的事理,意蕴深刻厚重,能够较好地启发考生的思维。全国Ⅱ卷的“幸存者偏差”是一则叙事性材料,取材于“二战”期间的真实事件,饶有趣味,又耐人寻思;事理逻辑严密,又有“留白”;含意明确,又有开放性,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深入思考,并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进行分析和阐释。天津卷的“器”是一则解说性材料,围绕“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展开,由“器”之本义、功用,到“器”之引申义、比喻义,材料从四个層面层层推进,阐释了“器”丰富的内涵,读之饶有情趣,而又发人深思,给考生以极大的想象发挥空间。浙江卷作文题“紧跟时代步伐,彰显浙江人文”,材料中的“浙江大地”“浙江精神”“浙江文化”“浙江故事”“浙江传奇”“浙江学子”等,彰显地域特色,贴近浙江考生,蕴含着对家国情怀与生命成长的深思,容易让考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江苏卷的材料由自然现象到人文世界,最后列出“丰富生活”“演绎生命”“传承文化”三种作用,貌似抽象但很有“嚼头”,能够很好地引导考生拓展思维空间,施展写作才华。
  [三、言简意赅,多元典范,形式异彩纷呈]
  综观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材料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既有单则材料,又有多则材料;既有叙述类材料,又有论述类材料;既有事件类材料,又有现象类材料;既有言论类材料,又有态势类材料;既有政治、经济、文化类材料,又有环保、民生类材料。时尚与经典齐飞,感性共理性一色,可谓各具特色。
  [备考方略:重视理性思考,强化情感体验]
  时政类作文材料走进作文命题,在2018年尤为突出。不读书不行,读死书也不行!突破时政类材料的瓶颈,需要多渠道了解和把握,应重点关注时代大事、时代热点和时代人物三类材料。无论是跟热点、接地气、有鲜度的时政材料,还是有意蕴、待生发、有深度的经典材料,都需要有一双理性思考的慧眼,和一颗情感体验的慧心。重视理性思考,强化情感体验,则是准确解读任何写作材料的不二法门。
  [写作要求启示:开放与限制共舞,个性共坚守生辉]
  有人称高考作文是“带着镣铐跳舞”,这个“镣铐”首先指向的就是作文命题明确提出的写作“要求”或“注意”。从2018年高考作文题写作要求看,既呈现出很大的开放性、自由度,又呈现出一定的限制性、约束性;既呈现出个性的一面,也呈现出传统的一面。尽管写作要求不尽相同,但都表述精准,指向明确。
  [一、开放与限制相辅相成]
  为给考生最大限度地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高考作文命题写作要求中常见“三自一不”。“三自”就是通常表述的“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一不”就是通常表述的“文体不限”,“三自一不”的原则正是写作开放性的具体体现。如全国3套卷作文题中除“自拟标题”外,“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则暗含着角度、立意、文体的自定性。
  “三自一不”的原则为考生充分酝酿、展现自我写作才华打开了方便之门,但高考毕竟作为选拔性考试,容不得信马由缰的自我放纵,写作要求中也就有了“三不一体”的限定性。“三不”就是通常所见的“不得超出材料的含意和范围”“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一体”就是“明确文体”,或“文体特征鲜明”,或“文体不限(除诗歌外)”。综观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尽管写作要求的表述不尽相同,但每一道作文命题都有写作要求的限定。开放性与限制性相辅相成,让考生在广阔而有界限的写作天地里自由驰骋,既要展现自我的写作才华,又不能跨越命题限定的围栏,这正是高考作文命题日臻成熟的体现。
  [二、坚守与个性相辅相成]
  在稳定中求变革,这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原则。从2018年高考作文写作要求看,“坚守”仍是主流,“个性”漾起涟漪。
  2018年高考作文写作要求最显个性的当数全国Ⅰ卷作文题,该题是任务驱动型的命题方式,除题后明确提出的写作要求外,“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是思维指令;“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是情境指令;“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是对象指令;材料中的时间节点的元素,是内容指令;要体现出鲜明的主体意识和读者意识,是隐性的体式指令。
  [备考方略:看清“红绿灯”,作文照“章”行]
  高考作文写作不可随心为之,“绿灯行,红灯停”,照“章”而行,带上无形的“镣铐”去“跳舞”,才能写出合乎规定性的考场作文。“三自一不”“三不一体”明确了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这些是作文命题对写作的具体限制和硬性要求,写作时要严格遵循,不能“越雷池半步”。作文命题中的提示语或任务驱动语,包含某些写作指向和规定性,需要认真分析和解读,从而弄清写作的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一般来说,写作要求中的显性要求便于把握,而隐性要求则需要深度分析思考。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因此,考生们应当写好记叙文、议论文两大文体,这需要对两大文体的结构模式、谋篇技巧和表达手段掌握熟练。遵循“要求”,依照“注意”,合理架构,行文有序,那么文章距离高分就不远了。
  [审题立意启示:素养品质色彩重,理性思辨意味浓]   审题立意作为写作的第一步,直接决定了文章的质量。尽管高考作文命题一再强调不在审题方面难为考生,但作为选拔性考试为了提升写作区分度,命题者有意降低审题难度却适当拓展立意的广度和深度,这点在2018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中得以充分体现,也是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的鲜明特点。显然,2018年高考作文加大了对语文核心素养和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目的在于让语文核心素养和思维水平不同的考生发挥最佳写作才能。
  [一、倡导独抒性灵,突显深度感受]
  高考作文倡导“我手写我心”,真实、深刻是审题立意的重点。从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审题立意看,“真实”要求得到了強化,而“深刻”要求更得以突显,只有理性分析、深度思考才可能妙手著文。如全国Ⅲ卷的“改革开放三部曲”,就该命题材料的审题立意而言,明显要求写真实感受,其实“真”很容易做到,但如果只是一味地为改革开放“大唱赞歌”“歌功颂德”,难免流于平庸,通过改革开放带来的科技发展与物质富足,透视民族精神和国际地位,这样或许才会有深度。
  [二、注重思维品质,彰显理性思辨]
  注重对考生思维能力、思维品质的考查,强调逻辑思辨能力和科学理性品格,是今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一大特点。2018年高考作文题中,全国Ⅱ卷的“幸存者偏差”,上海卷的“需要与被需要”,江苏卷的“语言”,以及天津卷的“器”,这些命题无不具有思辨色彩。我们以上海卷为例,材料的关键词是“被需要”的心态,要谈论的核心话题是对“被需要”心态的认识。从材料来看,“关注自身需要”在于让自己获得幸福,“渴望被他人需要”在于体现自己的价值。显然,关注自身的需要是低层次的,渴望被他人需要是高层次的,因为它折射出的是人性大美的光辉,但二者没有对错之分仅有高下之别,这样的话题需要辩证看待,不能简单地否定前者而立后者。
  [备考方略:发展思维能力,强化理性分析]
  思维能力是提升审题立意能力的要素,只有思维能力发展了,思维品质提升了,理性思辨能力才能真正增强,写作的思维水平和思想境界才能明显提升。思维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养成多动脑子想一想的习惯,或许就能为写作打开一条新路。审题立意中理性看待问题很重要。所谓理性看待问题,就是要学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提升高考作文写作的审题立意能力,需要在高三备考中强化训练。不同材料类型其审题立意的思维方式是有所差别的,比如故事类材料要着眼结果,人物类材料要注重态度,寓言类材料要弄清寓意,引言类材料要明确事理,时政类材料要考查意义等,很有必要分类型进行练习,以提升对不同材料形式的作文命题的审题能力。时评文是对当下重大事件、热点问题、社会现象等的剖析,体现出思维的多维度和深刻性,在阅读中多思考作者对相关问题的分析解读,有助于自我审题立意水平的提升。有关审题立意的问题,最后送给大家几句话:
  看到文题莫发慌,步步为营细思量。
  写作要求先搞清,命题意图须弄明。
  领会提示开门径,发散思维路畅通。
  辩证分析求深度,确立最佳任尔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53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