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双通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不可否认,一定的写作技巧能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但是我们却依然面对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教了自认为能够帮助孩子写作的技巧后,不会写的孩子还是不太会写,究其原因,除了写作知识和技能缺乏以及语言积累不足外,学生们生活体验储备不足也是主要原因。小学生的写作需要语言基础和生活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注重文本功能的发挥,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探讨二者有效融通的策略。
  一、依托教材文本,挖掘生活资源,模仿写作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手材料,教材中很多精彩的课文、段落,写作顺序适合学生们学习模仿和再创作。
  1.从语段入手,模仿写得精彩
  课文中的某些语段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很明确,如总分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等。在教学中,不必要向学生大量讲解句群关系,但引导学生感悟模仿必不可少。
  围绕中心词,把片段写成“一个意思”。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分别围绕“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句话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在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可以模仿这种写法写写:“节日的街上热闹非凡!”“学校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抓住神态、动作、语言等,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用片段写活“一个场景”。比如在《大江保卫战》中描写黄晓文:“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一拔……扯下……捆……扛起……爬上……”课后我设置了一個“语言直播厅”,学习把一个场景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写具体。我还特意在班内组织了一次小型拔河比赛,每队六人,在一根短绳中间系上红领巾,两队开始了较量,教室内欢声雷动。两次比赛结束后,我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哪些同学的表现让人难以忘记,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到了“青筋暴起,身体拼命后仰”,有的说“眼睛瞪得圆圆的,牙齿咬得死死的,脸都涨红了,好像整个人要爆炸了一样”,还有的说“眼睛闭得紧紧的,双手用力向后拉,好使出浑身力气”等。在观察交流之后,这一幅幅画面定格在了学生们的脑海中,小练笔降低了难度,激发了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时,我又想到,吹泡泡、画鼻子、抢椅子等都是常见的习作题目,如果我们让学生动手试一试,亲眼看一看,交流积累好词,指导重点观察写活几个人物或场景,那么学生们在写作时一定能感到莫大的乐趣,学生会觉得有话可说,有法可依。
  2.从顺序入手,模仿言之有序
  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幼小,写作文时如果没有顺序概念,很容易偏离中心。文章的写作顺序似一根线,把文章内容紧紧连在一起。我们可以选择写作顺序很明了、很有代表性的文章请学生模仿写作,如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四季分明,特点鲜明,那么生活中的“有序”的景致描写随处可见,美丽的校园,如画的公园,温馨的阳台等,都是好题材。
  过渡句能使文章条理清晰,内容紧凑,前后连贯,在教学时如果我们能充分关注过渡句的使用,使学生明白这种写作方法的妙处并进行模仿写作,对学生来说收获也很大。如在学习《秦兵马俑》一文时,先请学生们找一找文中的过渡语,那就是:“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然后引导学生概括兵马俑规模和类型,再分别学习“规模宏大”的具体段落,“形象鲜明”的几个事例,总结引导学生写写苏州的特色建筑,模仿这种结构来写,用上这样的过渡语(承上启下),最后布置《苏州刺绣》或者《苏州糖人》的写作训练,学生们胸有成竹,打好了写作的框架。为了确保学生真的知道如何使用过渡语,教师还可以让他们先试着当堂写,然后再集体交流,还可以问一问学生哪部分的事例准备详写等。
  游记是小学生也要掌握的写作题材之一,有序的表达是游记成功的前提。六年级下册的《记金华的双溶洞》是一篇写景的文章,用了地点转换的顺序来介绍双溶洞的美景。其实衔接每个景点的句子也都是过渡句,它能使游览顺序更加清晰有序。在教学时,我先请学生们找出这些过渡句,再请学生圈圈作者分别来到了哪些地方,每个地方作者又重点介绍了什么景点。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们对写游记的顺序也已明了。课后,我请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经历来写一次难忘的游记,对于没有机会出去游玩的同学,我则建议他们在双休日去一下公园,做一个游赏公园的有心人,写下自己的一日游记。总之,要使学生感到写作的顺序已心中有数,写作的素材已有了源泉。
  二、关注说写并重,走进生活系列,开拓想象
  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注重“说写”,教师应该把握文本的读写结合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丰富想象,同时联系自身的生活经历,对文本再创造。如《诚实和信任》或是《天游峰的扫路人》:“如果是这位小红车的主人,会怎么做呢?”“如果你是天游峰的游客,遇到这位老人又会发生什么故事?”这样开放的“读写结合点”十分有创意,学生们既可以模仿课文主人公的做法进行详细的写作,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创造性的写作。学生们在自由创作时还会兼顾课文精彩的语句,在创作中又巧妙地实现了语言的积累。
  三、指导学生摘抄,丰富语言积累,体验生活
  俗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丰厚的积累和阅读,写作将失去色彩和灵动,味同嚼蜡。因此,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摘抄就很有必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借助品读课和教材,指导学生进行摘抄,希望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积累丰富学生的间接性生活体验,提高“我手写我口”的能力。摘抄的内容有:好词好句、主要内容、句子仿写、读后感,其中,好句仿写是一个调动学生思维的好方法,不要低估学生们仿写和迁移的能力,很多精彩的语句由此而来。但是,切忌摘抄的功利化和任务化,不能让学生养成只求快和篇幅,不求质量、不动脑筋的习惯。这就需要我们摘抄前的指导,及时鼓励和点评,通过美化摘抄本、传阅摘抄本,自己品味、记诵摘抄本的精彩内容等来激发学生摘抄的用心和热情,培养对阅读的喜爱,精心挑选阅读内容,与好书为友的品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对各种写作题材熟悉,放手让他们自行选择阅读摘抄的内容,相信能更好地激发他们摘抄品读的兴趣。
  让我们关注文本表达的基础,关注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架起文本表达用于生活化写作的桥梁,切实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64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