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生习作现状及教学策略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但长期以来,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现状困扰着我们,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弥漫了孩子的笔端。文章分析了当前小学生习作的现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教学策略,对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更多有效办法作了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小学;习作现状;教学策略
  第一部分 现状分析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但习作能否和说话一样呢?在很多人眼中,习作比说话难十倍、百倍。还有人这样形容:“学生怕作文,就如农民怕干旱”。语文老师主观上重视,但客观效果却不好,针对这一问题,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小学生习作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习作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曾有老师在临近期末对学生说:“期末考试习作主题应该是‘一个印象深刻的人’,大家回家后都背一篇相关的文章,就不怕考试了……”学生们便抱着那些五花八门的作文书死记硬背,准备在考试时“大显身手”。这样的习作,也许分数不低,但学生发自内心的东西又有多少呢?
  二、老师缺乏习作教学策略。老师教学没有方法,不讲技巧,一遇习作便让学生“自学”——自己看习作提示,然后郑重规定:必须达到三百字、四百字……,而从根本忽略学生习作的兴趣和动机,由此把学生推向痛苦的深渊。
  三、学生没有细心观察、积累语言和素材的习惯。许多学生成天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一遇习作,无非编造些谎言或空话。曾有家长谈及孩子写“一件难忘的事”时,冥思苦想无法下笔,最后向家长请示:“可以编么……”
  第二部分 策略探讨
  找到症结所在,我将自己在习作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写下来,与同行共商榷: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习作教学也如此。为让学生有表达欲望,对习作产生浓厚兴趣,变被动接受任务为主动参与表达,我的方法如下:
  (一)自由表达,拓宽题材。我常将小练笔提前布置给学生,至于什么题目,什么时候写,在什么地方写,写什么内容等,由学生自己定,课上主要让大家互相传阅,每组评选出一两篇优秀习作,奖励学生在全班朗读,师生共同找出好的原因,给文章以优秀等级。那么,不但被评者受到鼓舞,参评者也受益匪浅。
  (二)奖励先行,充分肯定。对表现好的、受学校表彰的或有进步的同学,奖励其写写自己的经历、故事或心理历程。从内心改变习作课的陈旧观念,让学生觉得习作是一件光荣的事。学生还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交流,这样的习作我不作任何要求,写好后可给别人修改,也可不给人改,只交班长张贴出来,每月评比,看谁受奖次数多。这样,把奖励作为前提,学生的个人价值得到了肯定,谁还会讨厌习作呢?
  (三)创设情境,想象体验。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写作教学应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或体验就是极其重要的方法。如教学“我的愿望”时,我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他们不局限于教师、医生、警察等职业,敞开心怀说出自己的想象或幻想。如此一来,有的想当铠甲勇士,有的想当灰太狼,有的想当小鸟,还有的想当一棵桂树……学生用儿童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感受,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发挥了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知识在于积累
  习作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应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掌握一些技巧,技巧从何而来呢?就从以下几方面来:
  (一)積累写作素材。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让他们把握住生活这一创作源头,在生活中观察、积累。生活中每一个动人的瞬间,每一件难忘的事,每一个动情的画面,都收入自己的素材库,并写出感想,哪怕只有一句也写下来。如:有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老师,亲人》,就讲早晨入校时,老师把一位没带伞而冒雨前行的同学揽入腋下的事。这只是一个极平常的动作,但不细心观察怎会发现?学生只要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随着生活阅历增加,习作素材很快就会丰富起来,并且这样的素材不是简单的材料堆积,而是情感抒发和创造力的表现。
  (二)积累优美语言。语言是文章的建筑材料。我们不推崇死记硬背学生作文,但要求学生多记优美的词语,精彩的段落和句子,以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避免出现“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尴尬局面。
  (三)积累创作灵感。灵感来得快,去得也快,如不及时抓住,它就会稍纵即逝。所以,应引导学生将自己生活中新的想法、体验及时记录下来。学生心中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迸发的灵感,不但不讨厌习作,还会渴望习作。
  三、文章不厌百回改
  文章要耐人寻味,不仅要自己品,还要引起读者共鸣。新课标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在教学中这样引导学生修改:
  (一)树立学生自改作文的责任心
  毛泽东说:“文章写好之后,也不多看几遍,就马马虎虎发表出去。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质到处害人。这样责任心薄弱的坏习惯,必须改正才好。”可见,只有树立起强烈的责任心,修改自己和别人的文章,才不会嫌麻烦、怕困难,对别人给自己改文章,才会持欢迎态度。因此,教师要用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写作实践事例,传达修改文章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起修改文章的强烈责任心。
  (二)掌握方法,培养能力。我以为,作后修改指导比作前指导更重要,这时,习作策略的教学也更容易落地,具体方法如下:
  1.范例导改。针对训练重点,举一两篇实例,组织全班讨论修改,一次重点解决一个问题,既提高表达能力,又训练修改技能。也可选水平不同(好中差)的三篇,或对全文作精细的批改,或结合本次训练重点,精批细改,然后将原文和批语印发给学生,从批改的内容到方法,都给学生以示范,并让学生展开讨论、修改,从中学会自改。
  2.反复阅读修改。老舍说:“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看念得通顺不,逻辑性强不,看看句子是否有不够妥当之处。”可见,用反复阅读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对培养习作修改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3.对比修改。文章的好坏,在比较中会更鲜明。将习作与别人的一比较,就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取长补短。在对比修改过程中,我常安排学生在同桌、小组、大组、班级间交流传阅,互评优缺点,相互修改。
  了解现状,更利于明确方向。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持续关注学生的习作兴趣,鼓励多积累,让学生在习作修改中习得可迁移的方法和策略,假以时日,学生的习作水平定会发生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20.
  [2]李白坚.作文教学跟我来[M].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80-1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58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