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内外有效衔接 畅游阅读之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的生活阅历比较浅薄,主要借助课内外阅读材料来丰富自身的认知,获取对世界的认识。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意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要引导小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等,并以课内阅读为起点,鼓励小学生将课内外阅读资料结合起来,从而增加他们的阅读量,扩大阅读面,最终开阔小学生的视野,促进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现本文就从找准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构建课内外阅读体系和開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等三个方面入手,就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效率的提升提出了自身浅薄的看法,以为教学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字】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通过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不仅能促使小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还有利于他们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小学生更好地抒发自身的情感。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阅读课内外文本,小学生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中,体验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人生,这对于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和人生阅历的丰富都是非常有好处的。这样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将阅读教学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并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妙趣横生。
  一、找准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这样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教学情境等,提供给小学生更多、更有趣的阅读素材,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采取内向型阅读衔接形式,即先鼓励小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阅读某一主题的课外阅读资料,并进行深入的思考,然后再参与到课内阅读活动中;另一方面是外向型阅读衔接形式,即以课本阅读内容为圆心,然后进行阅读内容和主题的延伸,最终帮助小学生形成完整的阅读知识体系。总之,只有找准课内外阅读材料的结合点,才能更好地为小学生服务,实现新课改下阅读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学习《画杨桃》部分知识时,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都见过杨桃、苹果等各种各样的水果,他们有没有想过要亲自动手画一画呢?这能大大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完课本内容之后,教师就可采取外向型阅读衔接的形式,找到同类型的阅读素材,鼓励小学生自主阅读,并说一说自身的感想。当然,为了进一步调动小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来播放与课外阅读资料有关的视频、动画等,以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通过课内外阅读资料的有效结合,能加强小学生的交流,促使他们产生更多的阅读感悟,最终能使他们真正爱上阅读教学。
  二、构建课内外阅读体系
  现阶段,很多小学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和多媒体教室等,小学生接触到课外阅读资料的机会较多,但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关注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忽略了对他们阅读水平和素养的培养,最终导致了校内阅读平台的闲置。为此,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教师应该注重课内外阅读体系的构建,促使小学生阅读更多文学素养较高的文章,从而真正地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学习《圆明园的毁灭》部分知识时,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但是却毁在了英法联军的手中,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是我们需要铭记的历史。可是很多小学生脑海中并没有战争的观念和认知,这样教师就可构建课内外阅读体系,鼓励小学生到图书馆中去阅读与抗战有关的书籍,并利用多媒体设备观看抗战的影视作品和一些历史视频资料等,从而丰富小学生的思想认识,使他们意识到要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要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成长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总之,课内外阅读体系的构建能使小学生的阅读体验更加美妙,同时也能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成为阅读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三、开展课内外阅读实践活动
  小学生对各种各样的阅读实践活动充满了兴趣,参与的积极性相对较高。这样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促使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掌握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学习《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知识时,该单元内容与神话故事、传说等有关,这样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就可开展“我爱神话故事”的活动,鼓励小学生每天坚持阅读古代神话传说以及寓言故事等,促使他们对语文阅读内容产生更加浓厚的探究兴趣。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还可给小学生建立课内外阅读情况档案,档案中要包括小学生的阅读内容、反思和体会等,总分为100分,按照小学生自我打分和小组评分的形式给出最终成绩。由于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比较严重,他们在参与阅读实践活动时,会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组织阅读演讲活动,通过对神话故事和传说等的阅读,小学生受到了很多的启发,这样教师就可鼓励他们参与到演讲活动中,以使课内外阅读内容相互映衬,最终使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总之,课内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使小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使得他们的语文思维更加活跃,最终能陶冶他们的情操,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小学生接触到手机、电脑等现代化电子设备的机会也比较多,他们会利用课下时间,自主搜集课外阅读资料,在与课内阅读文本结合的过程中,不仅能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技能,还能丰富他们的阅读形式,最终使得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更加充实。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小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平台,鼓励他们积极找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材料之间的结合点,从而实现他们听说读写综合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春玲.努力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内外阅读实效[J].华夏教师,2018(19):50-51.
  [2]张燕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内外整合分析[J].教育观察,2018,7(10):92-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68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