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油田开发过程中,开发效果及产量常呈递减趋势。积极评价油田的开发效果,并掌握产量的递减规律,是提高开发水平的关键。基于此,本文主要以A油田为例,从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两方面出发,对该油田当前的开发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通过调整效果的观察,证实了本文所述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油田开发效果  递减规律  水驱指数  含水率
  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2(b)-0032-02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石油的需求量逐渐加大。提高开采量,是确保石油供应充足的关键。但实践经验显示,受油田开发深度、当地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区域开发效果相对较差,且产量存在随开发的深入而递减加大的趋势。如未及时解决,将对油田经济效益的提升,产生较大的阻碍。
  1  油田概况
  本油田位于我国国内,油田投入使用后,通过对原油密度的观察发现,该指标为0.82~0.96g/cm3。因储层连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该区域的开采效率必然较低,且随着开采时间的进展,油田产量将呈递减趋势。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油田决定将采收率、存水率、水驱指数纳入到油田开发效果评价的过程中,明确预期的开发效果。在此基础上,建立递减规律模型,分析递减状况,以提出措施解决现有的问题。
  2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的应用
  2.1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2.1.1 采收率评价
  采收率为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指标,可反映水驱规律,有助于判断油田未来的水驱状况[1]。本油田中,各区块的平均采收率为41.2%。通过对采收率发展规律的预测发现,发展至2019年,油田采收率可提高2.5%,上升至43.7%。如开采状况保持良好,至2020年,采收率可提高至45.2%,油田的产量将显著提升。因此,为提高油田产量,应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作为重点,拟定相应的发展规划。
  2.1.2 存水率评价
  存水率指注水开发油田注水量与采水量之差,占前者的比例。以Qi代表注水量,以Qw代表采水量,則存水率公式如下:
  E=(Qi-Qw)/Qi
  根据上述公式可知,存水率的标准曲线为:
  Ei=(△Qi-△Qw)/△Qi
  采用上述公式,对本油田的存水率进行计算后发现,较2017年相比,本油田2018年的存水率有所下降。如长期保持上述状态,开采效率将显著减低,油田的无效产出问题随之加剧,经济效益增长无望。可见,提高采收率的同时,油田同样需对注水及存水率进行调整。
  2.1.3 水驱指数评价
  油田开发过程中,水驱指数共包括“累积指数”、“阶段指数”两种,两者均与注水量显著相关[2]。以Qz代表累积注水量,以Qc代表累积产水量,以Qy代表累积产油量,则水驱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水驱指数=(Qz-Qc)/Qy
  油田的累积注水量,可反映其注水的开发效果。通常情况下,水驱指数的变化,符合正态分布,可以以曲线的形式表示。通过对本油田水驱指数的观察发现,当采出率为26%左右时,水驱曲线的斜率可基本保持一致。随着采出率的进一步增加,斜率逐渐下降。该研究结果表明,本油田的石油分布情况集中性差,应灵活地对开采系统进行调整,以提高剩油的开发量。
  2.2 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2.2.1 递减规律模型
  水驱开发油田中,递减规律是用于评价单位时间内油田产量变化规律的主要指标,该指标可反映油田未来的产量及开采价值。递减规律模型如下:
  D=-(1/Q×dQ/dt)
  上述公式中,D代表递减率,Q代表产量,dQ/dt代表产量变化量。采用该公式计算,便可明确油田产量的递减状况。递减规律模型中,递减率包括三种类型,分别为“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总递减率”。三者之中,前者指未开采状态下,因水量上升所导致的产量递减。综合递减率,指产量随开采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的现象。总递减率,则指油田产量受多种因素影响而递减的现象。
  2.2.2 递减规律分析过程
  油田的含水率及采油速度,为影响递减规律的两项主要指标。以含水率为例:当油田开采井数数量固定时,随着含水量的提升,递减速度将发生显著的改变。通过对本油田各项指标的计算发现:(1)含水率40%~60%:采液指数为0.4865~0.2954,油田的瞬时递减率为1.80%。(2)含水率60%~70%:采液指数为0.34541~0.2814,油田瞬时递减率为2.63%。(3)含水率70%~80%:采液指数为0.2451~0.2010,油田瞬时递减率为3.52%。通过对以上数据的观察发现,随含水率的提高,采液指数下降,油田的瞬时递减率显著升高。可见,含水率与瞬时递减率呈显著正相关。本油田需适当降低含水率,以提高产量。
  2.2.3 递减类型及判定
  油田的递减类型,包括指数递减、调和递减、直线递减三种。三者之中,不同类型的递减趋势不同。指数及直线递减规律,呈直线发展趋势。调和递减规律,则呈曲线变化的趋势。为明确本油田的递减特征,应采用以下公式,对其递减类型进行判断:
  Q=Q0/[(1+nDt)1/n]
  对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后,如发现n>1,则表明油田产量的递减趋势为指数递减。如n=1,则视为调和递减。如n=-1,则视为直线递减。经计算发现,本油田的递减趋势,以调和递减为主,具有一定的调整价值。
  2.3 产量递减的应对及效果
  为提高油田产量,评价油田的开发效果、明确递减规律后,本油田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了开发改革:(1)完善井网:油田需首先明确石油的富集分布区域,此后,应对当前的井数进行调整,使其与石油产量的递减规律相符合,使产量得以增加。(2)动态调水:石油开采的过程中,如某区域含水量大,应适当降低注水量,反之,则应调高注水量。(3)改革技术:油田可将“水力压裂”、“高能气体压裂”、“化学解堵”法应用到开采过程中,改变储层的物理性质,使石油产量得以提升。2018年12月,通过对上述措施应用效果的观察发现,本油田产量较预计量相比明显增加。由此可见,各措施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油田对自身的采收率、存水率、水驱指数进行了评价,联合递减规律模型,明确了油田开发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对问题进行了解决,不仅提高了产量,且降低了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未来,各油田应加强对开采效果及递减规律的分析,并采取措施予以应对,为自身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明,王琪杰,张耀华.鄂尔多斯盆地F油田延7—延8油层组夹层分布特征及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J].国外测井技术,2018,39(6):51-55,2.
  [2] 徐文娟.基于属性理论的海上油田开发效果评价——以渤海Y油田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0(6):47-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77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