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机行业经历“寒冬”2019年形势依然不被看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18年,农机行业又经历了一个“寒冬”。随着制造成本的进一步上升、原材料涨价、环保成本增加、财务成本加重、产能过剩、国四升级等,价格战让很多企业“兵败滑铁卢”,我国农机企业整体生产经营形势严峻,利润连续负增长。业内人士认为:在2019年,农机行业仍面临严峻的考验。
  农机行业“受煎熬”
  只有个别产品有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份,我国农机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2311亿元,增幅只有0.76%。从2018年2月起,行业的增速迅速跌到上年同期的一半以下。总体来说,2018年中国农机产业下行压力明显,但子行业间压力表现各有不同,产品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
  拖拉机继续下滑,大中拖集中度持续降低。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统计,2018年110月,我国大中拖产量153920台,同比下降22 .66%;小四轮产量33977台,同比下降76.24%;手扶拖拉机产量63712台,同比下降15.51%。从市场结构分析,功率段增幅呈现“两头大”的情况,大拖产量下滑27%,中拖下滑10%,手扶下降5%-10%,而这其中又主要是对外销量比较大。同时,从出口贸易来看,大中拖出口一改以往向好的趋势,2018年仅出口19562台,同比下降4.12%。拖拉机出口目前主要集中在44.lkW (60hp)以下产品,占总出口量的62%; 73.5kW (lOOhp)以上拖拉机出口3427台,其中外资企业出口2704台,占78.90%。
  轮式收获机继续下滑,市场以更新为主。2018年1 10月轮式收获机产量13432台,同比下降58.02%。从喂入量和产品结构上看,6kg/s- 7kg/s纵轴流及逐稿器产品产量同比增长245.90%; 8kg/s横轴流产品市场占比达65.6%;而7kg/s纵轴流产品基本退出市场。目前,轮式收获机市场进入产品更新换代阶段,新用户购机少。一方面小麦机市场保有量较高,另一方面用户在发生变化,个体用户减少,合作社用户增加,且多以产品升级为目的。
  履带机产量继续下滑,集中度和喂入量再提高。履带式水稻收获机在经过连续几年的增长后,2018年开始下滑,产量同比下降18.59%,但喂入量仍在继续升级。
  玉米收获机回升乏力,但有快速增长之势。据统计,2018年1-10月,玉米收获机产量2.5万台,同比增长33.67%,预计2018年包括山区在内的玉米机将有望达到3.3万3.5万台的销售量,同比增长不大。目前玉米机骨干企业依然以消化库存为主,企业数量进一步减少,产品仍以4行为主。2018年国内玉米价格对玉米机市场产量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插秧机行业遭遇腰斩。2018年1-10月,插秧机产量47947台,同比下降43.03%,产销率达到108.15%,说明仍在消化上一年的库存。从产品类型上看,无论是手扶式还是乘坐式,均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
  烘干机行业急转直下,主要市场不振。烘干机行业可以说是2018年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据统计,骨干企业产销全部下滑,行业产量同比下滑46.41%。2017年,在水稻生产区,如江苏、安徽和湖南等地,烘干机高速增长,而2018年水稻生产主产区都出现下滑,江苏市场销售同比下降82%。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重大的变化?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宁学贵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环保压力比较大,很多地区禁止烧煤,而以往的烘干机多以煤为主要燃料,禁烧影响了用户使用;二是粮食企业系统的招标采购影响了烘干机的使用率;三是农民增收困难,2018年水稻生产遇到问题,粮食企业的获利能力不足,进而影响烘干机市场。
  虽然从整体市场看,多数农机产品出现下滑,但也有个别产品有很好的增长,主要是农业生产薄弱环节所需机具。如青贮机产量同比上升10.34%、畜牧机械同比上升14.89%、排灌机械同比上升70.67%,新疆采棉机2018年新增六七百台,另外,马铃薯机械、果园机械、残膜回收机、花生收获机、花生种植机等市场也不错。
  2019年仍面临严峻的考验
  宁学贵分析,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9年行业反弹动力不足,虽有利好政策,但同时也面临巨大压力,农业供给侧改革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市场的低迷、行业压力加大,企业将进一步面临考验。2019年最大的变数是国四升级来临,国四升级首先是技术难度,很多企业短期内新产品推向市场的难度有点大;另外,国四产品制造成本也会大幅提升,有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市场购买力。这些因素都决定了2019年的市场形势依然严峻。他预计,2018年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在1%左右,这将是多年来最低的一次。
  农机工业也在进行结构性调整,如何降低成本,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结构调整期没有结束。这样的形势下,企業更应坚定信心,明确经营目标,坚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提高自身制造能力,整合、提升产业链。
  宁学贵认为,在市场“寒冬”下,企业的信心尤为重要,要做好应对措施。最重要的还是坚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最成功的企业往往是对创新投入最多的企业。同时,企业应提高产品制造能力、提升装备和工艺升级。另外,在产业整合、供应链提升、渠道建设、控制成本、改善经营环境、抓住新兴市场等方面做好工作,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26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