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教育“因材施教”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因材施教,是一条很传统的教育原则,同时也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教育方法。为了使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不断深入课堂改革,因材施教已經成为教育工作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小学教育处于教育的初级阶段,在小学教育中实施因材施教,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及效率,促进我国初级教育的发展,培养出未来社会需要的学生。本文首先概括了当前小学生学习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国内外教育模式进行了比较,接着从为什么要实施因材施教以及如何实施因材施教进行阐述,最后进行总结,强调因材施教对于当今小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因材施教 小学生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1当前小学生学习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当代小学教育如何开展,怎样才是适合小学生发展、才是国家和社会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的途径等一系列的问题成为现代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值得探索的课题。首先是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多数学生仍停留在教师所要求和布置的各种作业上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因此学习的被动性较强。其次是小学生自制能力比较差,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在课堂上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导致课堂上吸收效果不佳,课堂效果不理想。此外,小学生处在低龄阶段,在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上都需要别人的指导。因此教师如何帮助小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真正让小学生乐学、好学、会学显得尤为重要。
  2中西“因材施教”发展比较
  中西方在以因材施教为核心理念的教育模式中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差异。在育人偏好方面,西方讲究视野与眼光、对事物的综合把握、培养创新思维、有创意等;而中方强调脑子快,思维敏捷,语言技巧,对细微之处的觉察度高。在对聪明的定义方面,西方强调开掘和发展个人潜力,以产生有别他人思路的创意;中方强现场展示反应机敏的能力。西方对智慧的定义是对自然界的理解和控制;而中方则强调对人的理解和控制。西方认为语言文字是思想情感交流的工具,一般为线性表达;而中方强调语言文字用来展示文采学识,以曲折为美。西方强调体现知识的价值,学校教育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边思考边学习边创造;而中方注重知识的复述、背诵、记忆,能在大脑中大量储备书本知识。西方的教学内容比较贴近生活,实践性很强;而中方则强调知识的灌输,以及系统学科知识的传授。此外,教育家夸美纽斯针对班集体教学弊端提出“教育应该顺应人的天性”,这一观点得到了西方教育界普遍认同。这与孔子因材施教思想是非常相似的。由此可以看出,在教育理念层面,中西方教育存在交集,差异出现在执行层面。
  3为什么要实施“因材施教”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在孔子的教育下,其弟子大都各有特长,身通六艺,正因为孔子在教育实践中灵活应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才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的丰硕教育成果。所谓因材施教,是指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的不同,选择因人而异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教育。
  首先,我认为教与学是一个人性化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照顾学生个别差异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佳发展。一方面教师应找到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教学进度,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接受知识;另一方面每个学生性格和个性都不相同,教师应该全面地了解到这些差异。其次,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培养出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更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的身心发展各有其特点,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扬长避短,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上各种有用的和杰出的人才。每个教师都有职责去发现人才和培养这些人才。因此,因材施教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为国家更好地培养人才。
  4如何实施“因材施教”
  首先,因材施教要求老师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学生的心性特点,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因此,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课知识,努力营造一个快乐的课堂气氛,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以及家庭情况等等。只有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因材施教”,才能够实现“快乐发展”。在小学教育中,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还应该从大处着眼,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同学的教学上,同时也要在集体教学中兼顾个体学习针对学生的不同要求,进行个别辅导,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个别辅导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认识他们自己的优缺点,然后努力做到扬其之长,避其之短。这些工作都要求老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然后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实施因材施教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全面的了解学生。
  其次,因材施教要求老师根据掌握的学生的情况和特点,采取因人而异的方法进行教学。优秀的老师一定会找到50种方法去教育好一个学生,然而拙劣的老师会用一种方法去糊弄50个学生。著名教育家朱熹曾说过:“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成为天才的潜力,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帮其发现并挖掘自身的潜力,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潜力变成实际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做到尊重学生,做每一个学生的优秀的引导者,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如果把老师比喻成园丁,那么每一个学生都是他要栽培的花朵,只有采取不同的方法去栽培,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且优秀的园丁。
  再其次,因材施教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学会扬长避短。 它原意是指:集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到损失之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强发展的到部分的补偿。比如,视觉失常的人,他的嗅觉和触觉可能会发展的比一般人好;另外还有一种互补就是精神方面的互补。所以,教师在实现因材施教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些互补性去促进不同儿童的发展,充分发挥个体身心发展的优势资源弥补他们的先天不足。
  最后,实现因材施教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家庭和社会也责无旁贷。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外界环境,所以家庭教育很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要实现因材施教,家长必须和自己的孩子做好沟通方面的工作随时关注孩子的动态发展,让孩子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呵护孩子的个性发展。同时,社会也要营造一个健康向上,鼓励创新的环境,不能束缚孩子个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要在教育中实现因材施教就必须做到以上几点。因材施教是扎扎实实做教育必备的条件,是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该重视的工作。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实施因材施教,是符合学生未来发展要求的,还可以有效落实课程改革新理念,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每个学生的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应当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再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培养社会需要的学生。在全面素质培养的大背景下,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体现出启发式设计教学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指导思想,尽快地提高学生的直觉力。感悟力和创造力同。另一方面是学生学习方向或内容避免一刀切、齐步走,选择实施“因材施教”是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光琳.“因材施教”在我国的历史演进及其现代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1(03).
  [2] 张大均.论因材施教的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1998(07).
  [3] 雷玲.教师要学孔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顿李芳.我国中小学“因材施教”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5] 徐海元.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实施[J].教育导刊,2008(07):62-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72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