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中国瓷器发展历程及其典型特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一团泥土的智慧幻化出令人震惊的陶艺工艺作品。经由一千多年的完善,终成为了全世界 震惊的奇迹。经过了商、周的开展,秦、汉、六朝开拓,隋唐五代宋辽的积累;以及元明清时期的瓷 器创作。在实践中,它与平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生产技术不断创新和改进,生产精细。充分体现了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此过程中,中国瓷器的历程最具有影响力,最成熟的阶段是宋、元、明、清,了解其台陶艺工艺制作过程及其典型的代表特征,对整个了解中国瓷器重要的意义。在古代中西 贸易沟通的纽带,同时陶瓷制作也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陶艺作品;劳动人民;典型代表
  瓷器不仅是中国伟大的创造,更是世界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物,也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陶器向 瓷器的漫漫转变,历经了几个朝代的转变。接下来由我来向大家介绍由宋、元、明、清瓷器的发展历程 及其典型代表的特点。
  一、宋朝瓷窑繁荣及官窑瓷器特征
  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瓷器的发展。也就是说,中国陶瓷发展历史悠久,文化民族内涵 浑厚。宋代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一个极为繁荣,辉煌的时代,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吸收 了唐朝的瓷器风格,还开创了本身独有的特色,而且沿用至今。窑炉厂遍布全国,技术趋于多样化。到目前为止,中国考古学家在170个县发现了古代陶瓷遗址,其中130个县有宋代窑址,占总数的 75%。由此可见,宋代瓷器业分布广泛。
  宋代出现了国内外许多著名的窑炉。以“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其中官 窑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图一)官窑主要烧制青瓷类,在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闻名。官窑 瓷器选料高档,用料严选,胎质细腻,胎色显现出紫黑色,足口及口沿釉薄处呈紫黑色,因此有 “紫口铁口"之称。釉厚如凝脂,釉面光泽如玉,光泽柔和。釉料种类繁多,如粉绿、灰绿、翡翠、米色等。釉面是官窑器皿的主要特征。总的来说,宋朝官窑瓷器的特征:一是瓷器造型精致,气宇 不凡,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二是釉色烧制水平高超,没有半点瑕疵,也没有小汽泡。三是釉层厚度 不但薄,并且线条流利。第四,底部有支痕的标记,无一例外。北宋官窑仅为皇室提供服务,征用最 好技术师,不计成本,出土质量高,形态较复杂,一直到现在,因此,流传下来的瓷器都是稀世珍宝。
  除五大名窑外,宋朝另有以八大瓷窑系统为代表的民窑(耀州窑,磁州窑,越窑,龙泉窑,建阳 窑,景德镇窑,定窑,钧窑)这些民窑各具有地区特色,但另一个方面也受政治,制作方法限制,文 化习俗而又具有同一性。:而就在此时,景德镇形成了简练流动的特色。
  二、元瓷管理制度的瓷窑管理及景德镇青白瓷器特点
  元代瓷器业在宋代与明清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由之前的百花齐放演变成了“一枝独秀 ”,元代处于过渡阶段,而这枝独秀的花就是“景德镇”。元代的青白瓷(图二 它全身呈白色,晶润 纯白,如冰似玉,体态优美壮硕,面部塑造极奇传神,线条流畅)仍是主要在景德镇生产。而瓷胎 采取“二元方"法,此方式在原有的陶瓷更加白,其烧制过程中温度更加高,且不容易变形。景德镇 的制瓷业之所以能得到此发展,主要是技术创新的方面,其中也归功于元代开创对制瓷业实行统一 管理制度改革一垂直管理制度。在装饰技法上,创造了青花、红釉两种技法。烧成温度升高,釉料 也发生了变化。与唐宋两代比较,元瓷在胎骨上所显示的时代风格就是形大、胎厚、器重、质硬、色白与分段黏接六大特征。并且陶瓷制作业有精细化的分工和管理,使其竞争力大大提高。
  三、明朝官窑体制及景德镇巅峰陶艺
  明时期的官窑体制。历代官窑虽有文字记载,但其历史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但严格来说那些 还算不得一种正式的官款。在陶瓷史上,正式在官方设厂生产的瓷器落以正式的官款,只能从明初 永乐算起了。又将轮官制度改为专责制度,虽避免了专权的缺失,但也助长了消极不负责任的态度,对于整体来说弊多于利。明朝,我国陶艺又转到了另一个旅程,明代前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以后 则以青花,此瓷器丰满,浑厚,器形圆滑,给人种庄重之感、五彩成为主要的瓷色。这时期,景德镇的发展达到了高峰,在制作陶瓷中工艺和艺术水平上独占鳌头,在世界享有盛名。
  景德镇生产陶瓷特征:胎体较为厚重;装饰多为写意,画面生动豪放;有款识,写上 本朝年号款,且各款识各具有特点;清代陶瓷工业的曲折过程和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峰值陶瓷特征。清朝的陶瓷发展达到了巅峰,完全继承了前几个朝代优秀的碎片,但又将他们拼凑成完美的单个成品。样式多,制作精美,也与当时朝代制度有关,中央集权发展项峰,也促进了清朝陶瓷制业作发展。
  以景德镇为代表的清代瓷器工业,在清代达到了顶峰。但它也经历了一个从繁荣到繁荣再到衰落 的曲折过程。其他民窑虽然也超过前朝历代的陶瓷器的制作,但发展规模,生产却无法与景德镇无 法媲美的。景德镇在清初经过一段短暂停滞,之后又快速走向兴盛。经过康熙、雍正、乾 隆三代的发展,景德镇的瓷器产业技术更加精湛,品种更加丰富多彩,已达到南北朝名窑的成功程 度。同时也是清政府对景德镇制瓷业的重视,派遣督陶官来管理景德镇御窑厂的窑务,不断使窑产 品得到创新和发展。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发展史上的第二高峰。三个时期,不仅将彩瓷进一 步提升,而且创造了不同的瓷器种类。从繁荣到衰落的转折点是乾隆时期。到了嘉庆时代,瓷器艺 术已经被摒弃了。但由于晚清时,社会动荡不安,景德镇制瓷业也随之没落。皇窑厂也于1855年停 产也就是咸丰时期。直至同治年间(1866年)后,才逐渐恢复了生产,但生产质量也今非昔比了。宣统年间,明、清两代官窑厂,历时500多年,终其一生。清末六朝,官窑和民窑在仿造瓷器都十分兴盛。
  四、结束语
  通过对陶瓷从宋朝到清朝发展历程及典型的代表特征。可以从中看出,陶瓷业的发展并不是平坦大道,是一不斷学习完善的过程。领略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
  参考文献:
  [1] 王倩,龚双.宋代瓷器与宋代文化品格——浅谈文化与瓷器的交互影响[J].艺术科技,2014(6):200-200
  [2] 邓建民.浅谈宋代陶瓷的艺术特征与审美趣味[J].陶瓷研究,2014(1):108-109
  作者简介:
  袁杰(1997.8—),男,汉族,籍贯:广东湛江人,广州工商学院美术设计系,18级在读本科生
  (指导教师:林志荣、孙音)
  (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02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