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考历史试题命题规律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三试题是高三历史复习的指挥棒,对试题分析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复习的效率和结果。结合近三年全国2卷选择题的分析,从试题考查角度,呈现方式、设问类型等方面,探寻全国卷选择题的考查特点及命制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复习中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考试卷;历史选择题;特点;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255-0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新课程理念渗透到高考试卷的命制中,这对于高中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一个深刻而又严肃的命题: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学生要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长期以来我们一线教师和学生对于新课程、新理念的把握仍然是粗浅的、皮毛的,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让新课程、新理念真正的走进课堂,本人从近三年全国2卷高考試题入手,从试题考查角度,呈现方式、设问类型等方面,探寻全国卷选择题的考查特点及命制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复习中的应对策略。
  一、2016—2018年全国文综Ⅱ卷历史选择题细目表
  二、命题特点及规律
  1.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历史试题基本保持了试题结构的稳定,注重多种形式史料的运用,强调对考生史料解读能力的考查。考查的重点一直没有变化,中国史是考查重点。除去选修题15分,全卷必修题目的85分里,中西分值比逐渐稳定在2:1。从2016年以来,全国卷选择题部分考察的内容基本固定,24-27题均为中国古代史,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模块和专题;28-30题均为中国近代史部分,侧重点略有变化,31题为中国当代史;32-35题都是考查世界史部分;其中32题是世界古代史;33-35题考查方向近几年一致,分别是:近代世界民主政治,近代经济改革,现代世界经济。
  2.命题以主干知识为内容,摒弃了大量艰涩的文言史料,突出了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注重考查学科素养与学科思维能力,侧重考查阶段特征、时代背景、重大历史问题的影响与评价,突出知识的体系化,大大加大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拓展了隐性知识和与大学相关的知识。
  3.新的考试大纲明确提出要体现核心学科素养的考查,2018年的试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的考查。如2018年的27题渗透了唯物史观的理念,30题则涵盖了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4.试题材料呈现方式多样,2016年和2017年24题都是图文呈现题,其余的11道试题都是史料呈现题,2018年10道选择题采用了文字形式,2道选择题分别采用了漫画和表格的呈现方式。
  5.设问角度比较集中。2016年的试题中,“反映”“表明”类的推理型设问有5道,2017年的试题中“反映了”“表明了”’“由此可知”’类的推理型设问有11道,2018年的试题中“反映了”“表明了”’“由此可知”’类的推理型设问也有11道,由此可知,其考查不是停留在材料表述的“是关于什么”的简单程度,而是侧重深度考查,即透过现象考查材料所述历史现象“为什么发生”“影响怎么样”等,这种要求把握材料本质的考查方式对考生的能力和素养要求非常高。
  三、复习建议
  必修一中,第一、三、六、七单元为必考点。在古希腊罗马部分,古希腊民主政体与罗马法隔年出题,2017年考的是雅典民主政治,2018年考的是罗马法律,在2019年备考中建议加大对古希腊民主政体的复习。必修二中,第一、二、三、八单元为必考点,建议考生着重复习。必修三中,儒学思想的演变、近现代民主思潮的兴起以及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为考察重点。三册必修里政治、经济是考查重点,文化史的比重在近年有所增加。也就是说,知识分布有侧重点的同时在趋渐均衡。近年来,中国古代和中国近现代考查分值较高,其次是世界近现代和世界当代模块。以下针对12道选择题逐一分析:
  24题
  特点:中古史;单一模块;历史概念考查;重视推理,论从史出。
  对策:研究考纲;立足教材,把教材内容当作素材。
  25题
  特点:中古.思想文化为主;论从史出;题干未以全文言文出现。
  对策:调整教学思路,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26题
  特点:历史概念内涵考查;关注课本核心知识。
  对策:重视历史概念内涵、外延教学;重视教材难点、主干知识的理解学习。
  27题
  特点:考查从“历史现象”——本质。
  对策:重视从“历史现象”——本质的教学;关注社会变迁前后的比较复习。
  28题
  特点:中近史,都是调用所学知识,辨析选项。
  对策:学会比较教学和多角度分析;重视历史概念内涵与外延。
  29题
  特点:逆向思维;考查社会变迁与转折中的历史。
  对策:把握历史阶段,微观剖析历史事件;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
  30题
  特点:比较分析;考点外知识,提供素材;考查课本核心知识。
  对策:重视课本核心知识;适当关注热点问题与所学知识的联系;打破思维定势。
  31题
  特点:经济史;考查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题干往往以数据分析和中外比较为主。
  对策:重视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中外比较,揭示隐性知识;重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史教学。
  32题
  特点:命题依托教材;现象—本质。
  对策:立足、用足教材;初中历史、高中选修的渗透;题干是否定式、选项是组合式的题目。
  33题
  特点:观点印证;题干往往会使用教材小字部分的内容。
  对策:立足、用足教材;补缺知识点与初中历史的关联;把选修内容渗透到必修复习中,重视学以致用。
  34题
  特点: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联系;初中(选修)内容的渗透。
  对策:立足、用足教材;补缺知识点与初中历史的关联。
  35题
  特点:世界经济史;以课本内容为命题载体;关注时政热点。
  对策:重视比较教学;知识点复习中穿插同步训练。
  高考试题不断推陈出新,考查方向也是稳中有变,我们只有认真研究考纲和高考试题,不断探索规律,提高学科素养,强化应试能力,才能在新一轮的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杜志建.试题调研———高考必备题型1000 例[M].新疆青少儿出版社,2018.
  [2]张泉主.世纪金榜———高中全程复习方略[M].延边大学出版社,2018.
  [3]张泉主.世纪金榜———高中全程复习方略·新课标[M].延边大学出版社版,2017.
  [4]张剑楠.浅谈高中历史“历史解释”素养的考查与培养———以201年高考文综Ⅱ卷历史选择题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5).
  作者简介:刘玉霞(1983.9-),女,汉族,籍贯:甘肃白银,职称:中学一级教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12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