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高考新思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关于北洋军阀的统治,教材只介绍了政治和文化,几乎未涉及经济。因而仅留下“军阀混战 民不聊生”的印象。但事实上,北洋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我们无法否认经济发展与政府政策宽松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北洋军阀;经济政策;迅速发展;近代化
  在高考备考复习时,遇到了一些考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经济方面的问题,如果仅借助教材根本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与正确的判断。而且关于北洋军阀,我们的认知大多是负面的、消极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更对北洋军阀的统治表述为黑暗反动,祸国殃民。由此可见,我们缺乏对其统治全面尤其是正面的认知。为了顺应新高考、新思维、新考法。笔者将主要从经济角度研究北洋军阀的统治,希望能够更深层次更全面更理性地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认识一个不同的北洋军阀。
  例如,2014年海南高考卷客观题: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这反映了民国初期(B)
  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
  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
  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
  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
  在1912-1928年里北洋政府由于受特殊的民主政治、清末新政经济立法、实业家实业救国思潮以及政府意识到经济发展是重要利源等因素影响,实施了一系列相对宽松的经济发展政策,取得了较大成就,出现了民族经济发展的黄金阶段。
  一、北洋政府的经济政策
  1.倡导举办公司,扶植幼稚的民族工商矿企业。如颁布《公司注册暂行章程》,第18条规定,放宽公司注册条件,降低注册费用。1915年2月27日,农商部又咨行各省区行政长官:公司禀请注册,应依公司种类并资本或股本之总额,照所定数日,缴纳注册费;县知事在受理企业注册时,限于五日内必须详转上司核办,如有地方不肖官吏故意耽延或另加勒索,一经查实,尽法惩办。因此,从1914年9月至1915年12月止,16个月里批准注册的公司计有121家,平均每月7.56家。
  2.确立保息、专利、示范与奖励制度。为了鼓励社会投资创办企业,北洋政府不仅用荣誉奖励方法, 而且也采取了保息和补助政策。颁布了《公司保息条例》,条例规定:政府为发展实业起见,拨出公债票2000万元作为基金,每年以其利息,对于新设之六种公司股本保息。这一条例,在当时使人“耳目一新,颇有激情”。有关专利,1912年12月,民国政府工商部颁布《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规定:“发明或改良之制造品称为工艺品,该工艺品经农商部考验合格者分别等差给予奖励。确属发明创造者,享受3-5年的专利权,发给执照,许其制造品在年限以内专卖,并给予名誉奖励。”据统计,从1913年5月至1916年3月,农商部办理的专利达34件。
  3.鼓励垦荒,规划水利,奖励植棉、制糖、牧羊、造林等农副业生产。农商部于1914年4月11日颁布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条例共为8条,规定了凡扩充或改良农产畜牧,得依本条例呈请奖励及详细的奖励办法;1915年6月30日又颁布《造林奖励条例》,具体规定了奖励办法,对造林在200亩至3000亩以上者,分五级给予四等至特等的荣誉奖励,对“凡经营特种林业于国际贸易有重大关系者,或胜造船筑路等各种大工程之用者,农商部认为有被助之必要时,得按其面积株数,核给奖金”。这些奖励政策,不仅旨在促进农业的多种经营,而且为农业改造生态环境。同时也刺激了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
  4.提倡国货,裁厘减税,鼓励出口。北洋政府农商部对民族工业产品及所用原料之厘金和捐税进行调整和减免。如对于土布、蚕丝等机制西式货物以外的产品,规定:手织棉布,减轻其出口,并且免除内地稅厘、50里内常关税及沿岸贸易税;这在一定程度上“祛除工商之障碍”,改善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投资环境,也刺激了他们投身实业的热情。
  5.开放门户,引进外资,吸引侨资。北洋政府鼓励华侨回国投资,于1913年11月,袁世凯签发了《保护华侨投资实业通令》,声称:“嗣后各处侨民投资回国兴办实业者,应由各省行政长官通饬所属从优待遇,协力维持”。1915年,张謇在提出的整饬国货办法中规定:“其在外侨商,有热心倡办工厂者,由领事查明,汇核奖,俾资鼓励”。这些规定,激励了华侨1912-1919年间新设侨资企业达1042家,接近于此前50年间开办总数351家的三倍。
  6.统一度量衡,改革币制,提倡新式金融业。政府也积极推动银行之创设,设立各种类型的交易所。
  7.改组商会,规范经济社团。
  那么,北洋政府这些经济政策贯彻情况如何?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具体情况来证实其积极效果。
  二、民族经济的发展
  1.农业:这一时期由于农业机械化和大规模荒地的开垦,全国水稻年产量估计在3亿万石以上。1914年,全国小麦产量26585万石,至1919年增加为58336万石,足足增长了一倍多。另外,各种经济作物的产量也有所增加。从1909到1929年,棉花、油菜籽和玉米的种植面积分别增加了7、12、5个百分点。还有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是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2.工矿业:1914年至1918年中,我国民族工矿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战前,中国民族企业(包括官办)只有698家,资本额仅为3.3亿元;到1920年,增至1759家,资本额达五亿余元。六年间的增长数分别为157.7%和54.5%。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尤为迅速。1913年至1920年,新设面粉厂47个。从1915年起,面粉从历年入超变为出超,1915年至1920年,出超量由5.79万余担增至344.97万余担,增加了58倍以上。其他轻工业如缫丝、火柴、造纸、卷烟、制革等行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此外重工业如采矿、运输业等也有相当的发展。   3.运输业:袁世凯及继任者基本上都大力利用外资兴建铁路。大16年里,中国铁路里程增加了35.5%。火车机车车辆1912年仅有600台,1925年达1131台,同吋,中国公路交通运输业也有了长足发展。1913年中国几乎无公路可言,而在整个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全国共修建公路29625公里。航运业在规模和数量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交通的便利对经济的发展的益处是可想而知。
  4.金融业:北洋军阀时期,除了政府新建的官办银行之外,地方银行和私营银行也都相继发展起来。1915-1921年,全国新设银行计达124家之多。另外,一些主要城市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交易所,从事国债券,股票公司债券票及各种物品的交易活动。
  大量史实证明,北洋军阀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毋庸置疑的。也可以肯定地说1912-1928年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在北洋军阀政府积极行作为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政府宽松的经济政策外还有下列一些原因: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市场的新变化;地方自治推动经济发展;民众的爱国运动的作用;人口迁徙;一战的影响。
  总之,近代中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虽然政治反动,社会混乱,但中国经济在如此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仍有较快发展。看来北洋军阀政府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不是完全没有作为,而是十分积极的。正是这种积极作为,有力地将辛亥革命的作用、国际市场变化、地方自治、民众的爱国运动、人口迁徙和一战影响等多种社会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一种综合力量,共同促成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即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强大的反作用,从而使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大踏步的前进。因此我们必须要改变长期以来将经济发展原因主要归结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的观点,决不能忽视包括北洋政府实行的宽松经济政策在内的许多内因。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较为系统全面的认识,以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的新高考。
  参考文献:
  [1]林金枝.近代华侨投資国内企业概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年。
  [2]徐占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缘由初探
  [3]张静如,刘志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
  [4]苏全有,张建海.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府行为与工业发展[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二卷第四期.
  [5]王桧林.中国现代史[M]高等出版社,第三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65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