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张扬学生个性 提高课堂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本身有创造、创新的愿望,他们渴望表现自己的才能。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搭建一个学生表现的舞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兴趣;课堂教学;激发学生
  一、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教学“0的认识”时,我有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启发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新知的探求过程。上课开始,用课件播放五颜六色的气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马上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拿来气球和学生一起玩放飞气球的游戏:每次放飞一个,每放一次问学生手里还有几个气球,把手中的最后一个也放飞了,手中没有气球了,还能用前面所学的5以内数来表示吗?怎么办?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样,通过安排儿童非常熟悉,非常喜爱的放飞气球的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提出问题,从有与无的对比中,突出“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呢?”自然地将0表示没有的意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探究热情
  “一切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现实。”学生对这些身边的物体比较熟悉,所以从生活入手,可以使学生很轻松的掌握所学的数学概念。如认识了“1千克”后,让学生猜想1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1个西瓜大约重多少?再动手称一称,证实谁的猜想更精确些?由于学生在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比较中,对1千克的实际重量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只要平时能做有心人,注意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数学朋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既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又为学习活动增添了浓厚的兴趣色彩,实现数学内容的生活化,生活过程的数学化。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动手操作实验,激活学生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的聪明来自他的手指尖”,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动手”的重要性,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实验也让学生到实验中独立完成,如比多、比多的数学问题,如果让学生单从字面上分析解题是十分的艰巨的,可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实践活动来进行学习就效果大不一样了。学生用两行的小棒,一行是6根,一行是9根,上下一一对应。那行是少的,那行是多的,多了多少根,少了多少根,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来。比老师说半天来得准确明了。
  这样的课堂教学开放而且有效,学生学得很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想象力,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又促进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更能增强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四、恰当激励评价,提高课堂效率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评价与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主动学习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评价,可采取语言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物质的奖励等措施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我激励学生:“小朋友已经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你们编口诀的本领肯定很强了,还想学习更多的乘法口诀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9的乘法口訣。不过,老师要小朋友自己编出9的乘法口诀,你们有信心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吗?”学生在这样富有鼓舞性的语言鞭策下,凭借已有经验顺利编出了9的乘法口诀,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对每句口诀意义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同样他们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让学生介绍如何记忆9的乘法口诀时,对不同的方法作出不同的评价时,如根据规律记的,我评价“你真善于总结方法,很会学习”;有的学生根据前后数字的差来记的,我评价“你很会抓住重点,抓住重点问题就解决了”;对不太熟练的学生我评价“你很勇敢,再多读几遍就能超过老师”。这样的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他们怎么会不爱数学学习呢?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多大的困难也会克服,学习的效率自然提高了。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尽情展示各自独特的情感体验,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发展机会,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个性的舞台。让课堂成为学生创造奇迹、唤醒沉睡潜能、彰显生命精彩的时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2724.htm